國內首條全自動化小型構件生產線投產顯效

用類似批量生產雪糕的方法,生產小型預製件。這樣的奇思妙想近日在中國鐵建所屬中鐵十二局一公司深(圳)汕(尾)西高速公路項目部變成現實。他們與廠家合作研發的國內首條全自動化小型構件生產線投產以來,降本增效成效顯著。

國內首條全自動化小型構件生產線投產顯效

全自動生產線。

在毗鄰深圳佔地1500平方米的項目預製構件廠內,鮮見工人,一人多高印有“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格外醒目。串聯在一起的預製生產、温控蒸養、自動脱模、機器人碼垛等自動流水化生產線,以平均5秒生產1塊的速度,一刻不停地消減着608.5萬塊預製構件任務。同等佔地面積,單位時間產量較傳統構件廠提高了4倍。

“過去需要30個人乾的活兒,現在只用9個人就能輕鬆搞定。”構件廠負責人徐道瑞介紹,僅人員工資一項每年至少節省270萬元。除此之外,集約化佈局減少了1500平方米的廠區用地,機械脱模將模具平均壽命從40次提高到了70次,智能碼垛將成品殘損率從5%降到了0.1%……看不見的效益累加在一起,足夠添置一條新的生產線。

國內首條全自動化小型構件生產線投產顯效

構件廠廠區一角。

工作更輕鬆和體面,是預製件養護工陳社運的最大感受。今年53歲的他這樣描述過去10多年間重複的工作:“搭棚子、生爐子、每隔30分鐘用水管滋一遍水。”現如今,有了自動化温控蒸養設備,陳社運只需在電腦裏輸入幾個參數,敲幾下鍵盤,即可輕鬆完成一天的工作。

同樣告別重體力勞動的還有叉車司機。過去30多斤重的預製構件需要他們一塊一塊地人工碼垛裝車;現在,機械臂替代人工碼垛、打包,叉車司機變成了專職司機。7月中旬,3名叉車司機組團找到徐道瑞,預約下個工地還跟着他們幹,即便工資略低一點兒,也不願重返重體力時代。

國內首條全自動化小型構件生產線投產顯效

叉車轉運作業。

“混凝土布料不均,振動頻率不穩,養護温度、濕度不夠,拆模碼垛用力過猛,都會影響預製品的質量。”構件廠技術負責人劉禎平介紹,標準化、智能化生產方式根治了過去憑經驗粗放幹活兒的頑疾。構件廠第一批產品合格率達到99.8%,較過去提高了近10%。

作為該公司數字化轉型改革的一項成果,全自動化預製構件生產線投產不到1個月,即被業主樹為全線樣板,同時吸引了10多家同行前來“取經”。按照該公司主管領導的戰略構想,將類似這樣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施工管理模塊串聯組陣,形成“拉動式生產”大循環,公司整體效率、效益還將大幅提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41 字。

轉載請註明: 國內首條全自動化小型構件生產線投產顯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