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引領行業 “無人農場”遠非夢想
本報特約記者 文 遠
在2021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帶來的提案,把關注的視角投向中國科技化水平較低的兩個重要產業——建築業與農業。其中,在《關於加快研發應用智能建造產品技術推動建築業數字化轉型的提案》中,他強調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對推動中國建築業高質量發展,引領中國建築科技走向世界前列的重要性。在他看來,要突破建築行業大而不優的瓶頸,解決生產效率低下、建築質量參差不齊、“招工難”“用工荒”等難題,行業生產方式的變革勢在必行。
“機器人建房”引領行業革命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代表了建築業高質量發展方向。通過將建造過程與物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及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結合,運用建築機器人、智能施工設備、建築信息模型(BIM)、智能工程管理系統等產品技術,可以實現勘察、規劃與設計、生產、施工、監管與驗收、運維與管理等建築工程項目全生命週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從而有效提高建造過程的安全性以及建築的經濟性、可靠性。
“機器人正在積蓄澎湃的力量,未來的發展潛力不可想象,”建築工人出身的楊國強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表示,希望建房過程中繁重、重複、危險的部分工作能夠由機器人來完成,“首先是符合我們對零傷亡和安全的追求,第二能使我們的質量提升,第三能使我們的效率提升”,“過去是工人在地盤走來走去,未來是機器人在地盤走來走去,我們像生產汽車一樣在工地生產我們的房子”。
成立於2018年7月的碧桂園集團全資子公司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集中力量研發、生產及應用建築機器人,推進應用新型裝配式建築體系,同時以BIM數字化技術為基礎構建建築產業互聯網平台,創新運用新型施工組織方式,將自主研發的建築機器人大規模、系統性地應用於建築施工環節,讓機器人像人類一樣智慧地工作,實現兼顧效率、質量、安全、環保、成本等要素的精益建造。
僅用兩年半時間,博智林就實現了建築機器人從自主研發、小批量生產到工程測試、工程服務及批量化商用,並進行了全面的端到端規劃及實踐,構建了完整的全週期閉環。截至2021年2月26日,博智林在研建築機器人及智能產品近50款,已遞交專利有效申請3042項,其中發明專利2161項;已獲專利授權984項,其中發明專利262項,在關鍵領域擁有一批自主核心技術。
2月2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佈《關於同意開展智能建造試點的函》,碧桂園開發的佛山順德鳳桐花園項目是全國的7個試點項目之一,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真正引入建築機器人且批量應用於工程建造過程的試點項目。
手握多項優勢助力產品升級
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碧桂園排名升至第147位,居全球房地產行業首位,企業規模實力雄厚。藉助世界500強企業豐富的項目資源、雄厚的資金和高端人才等優勢,博智林的研發應用可獲得源源不斷的支持,為長遠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碧桂園作為房地產行業龍頭,擁有長達二十多年房地產開發建設經驗,擁有豐沛的土地儲備和2000多個項目,為建築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提供了豐富的落地試驗應用場景。同時,碧桂園還擁有行業少有的全產業鏈資源優勢,覆蓋了從規劃設計、材料供應、建造,到園林、裝修、營銷、物業等多個環節和業務板塊。一次次的數據反饋,能有力地助推博智林機器人的產品迭代和智能建造解決方案的完善升級。
博智林目前產品數量遠大於國內外相關企業,產品覆蓋大部分建築工序,並已初步具備規模商業應用條件和產生實際價值。同時,博智林還結合BIM技術和新型裝配式建築打造全週期的智能建造體系,是集軟硬件研發生產於一體的智能建造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能支撐建築機器人系列產品最大化發揮功效,形成核心技術優勢,建立企業獨有的技術壁壘,同時推動傳統建築行業轉型升級。
佈局高科技農業全產業鏈
跟建築業相似,中國農業也面臨亟待提高科技水平的難題。今年楊國強提交了兩份與農業相關的提案,就提升農產品全產業鏈水平和科技水平給出了建議。他認為,隨着機器人、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被不斷應用到農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農業走科技化、智能化的發展道路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加快佈局“無人農場”應用場景,廣泛應用農牧機器人新技術,全面提升農業產業鏈自動化水平將成為佔據全球農業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重要手段。
碧桂園農業自2018年5月成立以來,致力於打造平台型農業,覆蓋產業鏈上中下游,已拓展海外大農業、研發服務、智慧種業、現代農業產業園、社區生鮮門店等板塊。比如,攜手武漢開發區、華大農業等在武漢共同興建“中國種穀”,推進中國種業發展。項目以搭建種業公共研發中心,為種企提供資源材料評價、育種組配設計、田間篩選指導、育種信息管理等全過程服務,幫助企業更快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此外,碧桂園還建設大型無人作業示範農場,廣泛應用農牧機器人、自動駕駛農機設備等新技術,助力中國現代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