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制造業正在向智能製造轉變,新興產業發展快速,一大批領軍企業正在崛起。智能製造產業的健康發展,將成為推動生產方式變革的有力推手,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7月24日,2020中國“智能製造萬里行”(重慶)產業發展峯會在重慶渝州賓館舉行。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原司長張相木出席會議時表示,發展智能製造,網絡互聯是支撐,數字化是基礎,融合創新是前提。
“智能製造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融合的產物。”張相木表示,智能製造是怎麼做到的呢?通過工業物聯網將物理設備連接到網絡上,運用網絡空間的高級計算能力將物理空間的物理實體在信息空間進行全要素重建,形成具有感知、分析、決策、執行能力的數字孿生體,從而實現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融合,創造出一個虛實合一的製造系統。
他説,智能製造跟傳統制造相比智能製造最本質的變化是製造系統由物理和信息兩個系統組成,這兩個系統一個適用於現實物理世界一個是虛擬物質世界,兩者一一對應,並相互影射。智能製造的核心要素是裝備的智能化,生產的自動化,信息流和物質流合一,價值鏈同步,前兩句話都可以理解成裝備的智能化,生產的自動化。但是後兩句話做起來非常不容易,對於信息流和物質流合一,首先第一步首先實現數字化,第二步構建一個虛擬的數字系統,最後實現虛實合一。
張相木表示,智能製造有幾個基本特徵,一個是互聯,沒有互聯就沒有智能製造。“但是不光是要互聯,還要互通。“他説,通的是信息或者説是數據,數據的自動和有序的流動,它是實現虛實合一的關鍵。有了數據的流動,工業生產和服務的要素才能夠集成起來,才能夠實現價值鏈同步。這樣一種生產過程形成了以後,我們的製造和原來的製造就完全不一樣了,生產方式就會發生變革,這就是它的幾個典型的特徵。
同時, 智能製造的根本宗旨是生產效率更高,產品質量更優,生產成本更低,資源消耗更少,環境污染更小,市場響應更快,最終目標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傳統制造的突出問題,實現高效、優質、低耗、清潔、靈活、定製化的生產。
最後,智能製造的精髓是智能工廠,智能工廠是有物理實體工廠虛擬製造平台和智能決策系統組成。智能工廠是實體制造系統與虛擬數字系統融合的結晶,兩者融合的廣度和深度就決定了智能製造發展的能級和水平。
智能製造的靈魂是製造知識,新一代信息技術是智能製造的使能技術,但是這些使能技術只有融入製造體系中才能發揮出應有的價值,要融入就需要深入到製造中的應用場景實現上,這就有諸多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説數學模型如何建立?數據從哪裏來?數據該怎樣分析?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靠製造知識。
他説,智能製造是靠數據驅動的,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懂得製造機理,瞭解生產工藝才能建立完善的數學模型,才能收集高質量的數據,才能洞悉關鍵的數據關係,才能真正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因此,要始終保持對製造的敬畏之心。
張相木説,發展智能製造融合是前提,而融合需要雙向發力,也就是説既要大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更要深入研究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條件下的工藝創新和流程再造,切忌固化製造知識和應用場景來推行智能製造。
談到如何發展智能製造時,張相木表示,第一國外企業發展的起點普遍比國內企業高,但在推行智能製造中卻非常務實,強調求實效又謀長遠,不搞花架子,始終立足為製造而智能;第二實現製造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循序漸進不斷進化的過程,成功的階梯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第三,發展智能製造,網絡互聯是支撐,數字化是基礎,融合創新則是前提,沒有融合,智能製造無從談起,關鍵是要做好融合這篇大文章。
不同基礎的企業應有不同的追求和定位,推行智能製造不可能千企一面,需要結合行業和企業的發展需要,實事求是地探索符合本行業和企業實際的智能化轉型之路。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鄭三波 實習生 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