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福建日報】;
作為關鍵生產要素和戰略資源,大數據可以通過數字化豐富要素供給,通過網絡化擴大組織邊界,通過智能化提升產出效率,它不僅僅是加快實現實體經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依託。
在本屆數字中國建設峯會大數據分論壇、數字政府分論壇上,嘉賓們認為,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國際環境複雜多變,這些都對數據資源治理和開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方位的挑戰。如何提高數據資源的有效供給,建立數據要素的質量標準、數據治理的技術規範,加強數據價值的挖掘利用?大家紛紛交流探討、建言獻策。
數據驅動
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數據驅動已經成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關鍵特徵。與會嘉賓認為,政務數據的有效供給和開發利用對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發揮權威的作用、引領的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數字中國產業發展聯盟理事長餘少華指出,應急管理是我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基礎,建立全域的多主體協同的統一指揮大數據體系是一個必然選擇。
餘少華認為,數字政府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建設數字政府是政府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術解決公共問題,提供公共服務,實施公共治理的過程的活動。但目前,我國應急管理體系仍存在條塊分割、信息溝通不暢、資源難以整合、協調力度不夠、重複建設等問題,尚待破解。
“城市信息化邁入城市智能體。”國家在應急管理方面的發展思路,餘少華提出了“四個一”即一張網、一幅圖、一平台和一體系的遠期設想。如,要構建應急決策指揮“一幅圖”,實現全域覆蓋、全面融合、全程貫通。簡單歸納就是感知加雲網,加大數據,加算法,加上人工智能,實現應急反應機制、災害減災能力等一體化。打造災情救援實戰“一平台”——國家應急管理大數據平台,並建立標準規範體系。還有數字治理評價一體系,包括數字政務的成熟度,數字經濟的發展度,數字社會的治理度,數字文化的繁榮度,數字生態的投入度,指標方面包括技術創新能力、基礎設施能力、信息共享能力、數據開放能力等。
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執行秘書長高素梅認為,數據治理是實現數據要素的根本,建立數據標準是數據治理的核心,加快標準評估是數據安全的基礎。
高素梅指出,“大數據+行業”的滲透融合生態也正在加速構建,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政策支持、戰略引領、標準規範、產業創新的良性循環互動格局加快推進,全球數據儲量和市場規模也在加速擴張。數據的產生量呈現爆發式的增長,一些國內知名的諮詢機構,包括國際上的諮詢機構紛紛進行研究和分析,他們認為,我國近5年來所產生的數據量平均增速每年超過30%。
“面對當前各種海量數據的衝擊,一些數據的管理能力和數據的處理精確性和準確性卻明顯不足,數據的真實性、權威性、合規性和安全性明顯不足,網絡攻擊問題比較嚴重。”高素梅認為,數據治理現在成為大數據產業發展中的重中之重。
2018年,中國在數據領域當中的第一個標準DCMM發佈,旨在以標準先行推動數據治理,進一步提升企業數據管理能力,增強數據安全意識,挖掘數據價值和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從整個評估效果來看,貫標的企業普遍認為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經營成本。高素梅表示,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將繼續堅持以貫標先行,助力大數據產業的優質發展。
大家表示,要推動治理模式從粗放管理向精準治理轉變,從傳統的經驗決策向數據驅動型決策轉變,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註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加快形成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的現代治理能力。
跨界融合
實現數據匯聚共享
我國是數據資源大國,是數據量最大、數據類型最豐富的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建偉介紹,2019年以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為基礎的平台類運營技術服務達到2.2萬億元,為一批大數據平台和獨角獸企業迅速崛起,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尤其貴州、福建在這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做得更為優秀。
然而,當前如何實現數據的匯聚整合、協議共享、分析研判、挖掘利用、開發治理,是數據治理活動的重要內容,也是數據技術的痛點跟難點。對很多行業來説,如何有效獲取挖掘用好數據,開發數據增值產品和服務,是贏得競爭的關鍵。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軍認為,當前,海量的數據還主要分佈在政府、企業中。“數據要發揮更大價值,就需要跨界融合,需要不斷探索新場景,以業務帶動數據流動,將政府數據、社會數據及行業數據實現跨界融合和共享開發利用,產生倍增效用。”
他強調,建設數字政府則應從當前制約數據共享的“梗阻”頑疾入手,逐步解決數據的標準化、通道、權責及更新等問題,打通數據共享的各個關卡,實現數據共享“一路暢通”和共享共用。在此基礎上,還要構建完整的大數據治理體系和數據安全保護機制,加強數據治理和安全保護。
楊軍認為,要實現真正的數據賦能,還需要走“築基、提質、增效”三步,即提升數據質量,通過數據上鍊,實現數據安全流動;多元共治,數據融合,加快推動政務大數據增值開放,與行業社會大數據深度融合;通過業務牽引和知識庫的構建,實現數據與城市治理的深度融合。
基於大數據互聯互通的政務服務網絡,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建設中,正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是歷史賦予海南的新使命。自貿港建設,“管得住”是前提和基本要求。“自貿港最重要的一個元素是開放,在開放的過程中,人流、物流、資金流自由便捷地流動,這時,數據必須發揮帶動引領的作用。”海南省大數據管理局局長董學耕介紹。
董學耕所在的單位,去年5月才成立。這也是全國首個以法定機構形式設立的省級大數據管理局,此後,海南省加速推進全省大數據一體化建設。其“構建一體化大數據社會治理體系”制度創新被評為全國先進典型經驗,該體系重要成果之一,正是“建立全天候進出島人流、物流、資金流監管系統”。 他表示:“我們要讓大數據在自貿港建設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同時又通過數據的創新驅動帶動自貿港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