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圖/國家新聞出版署官網截圖
據媒體報道,網上可以通過租號、買號等途徑,繞過監管無限制玩網遊,遊戲賬號租賣已形成灰色產業鏈。一些未成年人被這些繞過“防沉迷”的賬號所吸引,不惜用金錢來購買成年人的賬號或高分值的賬號。
在對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越發嚴格的背景下,遊戲賬號“免限制”需求大量存在,部分遊戲交易平台、網絡店鋪,瞅準“商機”,租賣遊戲賬號,由此造成的不良影響不能低估。
且不説,與玩家個人身份信息綁定的遊戲賬號是否可以成為買賣的商品,其中還涉及個人隱私的泄露等問題。單就買家身份的無法識別來看,就存在不小隱患。
據報道,無論是買家還是賣家,目前都可以在遊戲交易平台上使用虛構信息,這在事實上就為受到嚴格網遊時間限制的未成年人,利用成年人遊戲賬號無限制玩遊戲提供了“門路”。而一些商家甚至將“無防沉迷”作為賬號的賣點之一,更起到推波助瀾作用。
據媒體報道,遊戲賬號租賣已形成灰色產業鏈。圖/IC photo
今年8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下發,對網絡遊戲企業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的時間、時段做出明確規定。時長的壓縮、時段的限制,不僅是在以往類似標準基礎上的“收緊”,也意味着對未成年人保護力度的加大。
而規定的落地實行,離不開技術的加持、平台企業的盡責到位、監管的及時督促。特別是遊戲時長、時段的限制,涉及身份識別、不同遊戲平台的信息共享,更需要發揮“防沉迷系統”、“青少年模式”的篩查、限制、整合作用。
網絡租賣遊戲賬號亂象的產生,等於在國家防止未成年人沉謎網絡遊戲的整體對策框架裏撕開一道口子,在青少年進入遊戲的第一道關口就失守了。
網絡租賣遊戲賬號亂象的產生,等於在國家防止未成年人沉謎網絡遊戲的整體對策框架裏撕開一道口子。圖/IC photo
我們政策的旨歸,從來不是禁止未成年人玩遊戲,我們禁止的是“遊戲成癮”,而對網遊時段、時長的限制,正是幫助未成年人走出“沉迷”的有力抓手。
近段時間以來,教育推行“雙減”政策,對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進行嚴格管理;整治“飯圈”亂象,防止不良粉絲文化蔓延;出台更嚴格措施,限制未成年人遊戲時間。政策內容或有不同,但其中都有着為青少年營造良好、健康的成長學習環境的考慮。
而在這一過程中,一些不良商家如蠅附羶般唯利是從,緊盯政策落實不嚴、平台管理不善、技術升級滯後等漏洞,置公共利益不顧,將國家法規拋諸腦後,任意妄為。甚至將買賣“遊戲賬號”念成“發家致富經”,形成“灰色產業鏈”,不僅沒有盡到互聯網企業的社會責任,還涉嫌違法違規。
尤其在從嚴限制未成年人網遊的政策背景下,遊戲賬號輕易躲過監管,“滿足”市場“免限制”需求,極易使剛出台的限制政策在執行層面遭遇梗阻、打折扣。而投機取巧者僥倖得利,又使相關政策在認知層面降低了權威性。
所以,針對此種亂象,必須採取果斷措施,依法依規、從嚴從重予以取締、處罰,而在日常監管層面暴露的不足之處,也要及時完善。這既是堵住避免未成年人沉迷網遊措施漏洞的必要一環,也是治理網絡亂象,建立清朗網絡環境的題中之義。
新京報評論員 | 遲道華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