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互聯網時代,人類自省出了一套關於人生高度的新哲思。
比方説,如果一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很有可能是因為我們站得太低。這時不妨套用一下2020年最流行的一句網絡金句:是我們站得還不夠高嗎?
那如果能夠“站”在60萬米的空中俯瞰整個世界,我們又將看見什麼?有人已經找到了一份答案。
這才是真正的“登高望遠”。
《太空的見證》作為中國首部衞星新聞紀錄片,使用12顆衞星拍攝,跨越西藏、新疆、青海、四川、雲南、甘肅6個省區,帶來了一份長達10年的人間觀察報告。
當我們“跳出三界外”,或許就能更懂得何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一次,我們從“上帝視角”出發。
12顆衞星拍攝數百張遙感影像、10萬張無人機影像數據合成6個航空測繪模型、33個三維建模……這些硬核數字,成了這部紀錄片“隨手暫停都是絕美風景照”的底氣。
《太空的見證》拍攝視覺主要聚焦在青藏高原及邊緣地帶的“三區三州”。“三區”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區;“三州”是指甘肅的臨夏州、四川的涼山州和雲南的怒江州。
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貧困人口集中,這片區域一直以來被視為中國脱貧攻堅的決戰之地。這也是《太空的見證》選擇它成為記錄主角的原因,要拿下最難啃的“硬骨頭”,呈現效果才夠震撼。
有時候,衞星影像上哪怕一個微不可見的像素點,都可能放大成地面上一條道路、一片農田、一座學校、一幢房屋。衞星記錄下的細碎痕跡,是無數為生活而奮鬥的人們,打破“隱形天花板”的瞬間。
墨脱,曾是中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對於墨脱人而言,他們最大的期望和夢想,不過是有一條安全的路,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踏上征程,亦能平安歸來。
一條路激活了一座城。
而墨脱公路也許是世界上最艱險的公路。短短117公里、穿越6個地質斷裂帶,400多處地質災害點。稍有不慎,都可能變成生死險途。
有人修了一輩子的路,也沒真正去過墨脱。林芝公路分局扎木機械化養護隊的技術員陳金的父親,就是這樣的人。所以陳金走進了墨脱,見證這條修了近半個世紀的公路的未來。
日益繁密的路網,連接更多人和物產。
世界紛擾,但總有人念着一條路、記得一片林、為一粒沙一滴水奔波。正是這份執念,孕育出衞星地圖上肉眼可見的“奇蹟”。
在奇蹟變化的背後,是“留守青年”的努力。
“懸崖飛人”某色拉博,在直播平台上有幾十萬粉絲。來自著名的涼山州“懸崖村”阿土列爾村的他,現在也成了知名網紅。
懸崖村的“天梯”藤梯變成鋼梯,在山崖頂安家的村民舉家搬遷,開始了山下的生活。但依然有像拉博這樣的年輕人選擇佇立山頂,把舊時的家變成了直播鏡頭下的罕見美景,不變的是對家鄉的熱愛。
可可西里的土地上,永遠刻下了索南達傑這位為保護藏羚羊而犧牲的英雄的名字。在這片以他命名的地方,藏羚羊被另一羣人保護着。在索南達傑保護站,像才仁多傑這樣被吸引而來的年輕人不算少。
科研人員通過給藏羚羊佩戴頸圈,北斗導航衞星負責精準描繪出它們的遷徙路線。才仁多傑這些工作人員,在“隱形”的保護外是藏羚羊們最大的守護神。“可可西里是我們動物王國,千湖之地。可可西里我們不保護誰保護?”
被稱為“羊爸爸”的才仁多傑。
“留守青年”們的展望,不過是能夠這輩子永遠看護這片土地,即使“死在這裏也行”,和這片土地一起成為被太空見證的一部分。同時他們亦見證着新一代的“青年”,無論他們是選擇走出去還是留下來。
去大學報到之前,妥秀英回到小學母校,和孩子們一起上開學第一課。在喬魯小學,妥秀英是土生土長、走出去的第一位女大學生。
妥秀英正在送弟弟去上學。/ 新華社
走出去的女孩,給喬魯小學帶回更多的孩子。想看見大山外的景色,她們都“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欲於羣峯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要堅持做到這一點,無非簡單一句話,就像妥秀英父親給她的最大動力,“不要騙自己”。
原喬魯小學校長唐金海,再次看見“走出大山”的妥秀英,不禁落淚。
言語的力量,和對生活的渴望,讓那些因貧困而沉寂在夜色中的地方,正在被一一點亮,然後被星空銘記。每個故事背後,這些被太空見證的最大奇蹟是人。
換另一個角度看地球,用更遼闊的視角發現前所未見的故事。這是《太空的見證》這部紀錄片最大的魅力。
航拍、鳥瞰、俯瞰……隨着無人機的誕生,越來越多從空中拍攝的紀錄片出現在我們眼前。《太空的見證》不僅藉助了地面和高空攝像機,還利用了遙感衞星觀察這個星球。將太空與地面連接到一個畫面,將整體和細節隨意切換縮放。
四季變化、動物遷徙,城市建設,地球上所有的變化,全都被一一記錄。衞星紀錄片展示的地球之美,總是令人心曠神怡。
看見不為人知的故事,記錄前所未見的畫面。
“從太空視角看到的影像,永遠地改變了我們看待地球的方式。”同樣是衞星紀錄片,BBC的《從太空看地球》提出了一個概念。
“我們生活的時代,地球表面正在發生着前所未有的迅速變化,我們目睹着人類行為給地球帶來的影響,無論消極積極。”衞星成了一個強大的工具,幫助我們監測地球的健康狀況,維繫地球的生命力旺盛,這是衞星記錄的意義。
人類最初進入太空,是為了探索新世界。如今我們從太空回望地球,看見那些與眾不同的美麗。我們不再是宇宙中渺小的一粒塵埃,而是藍星上彙集而成的點點星光。
《從太空看地球》 截圖
2019年被譽為“4K+5G”元年,超高清影視產業被帶上風口,紀錄片的革新也近在眼前。
根據《2019年紀錄片行業調研報告》,《航拍中國》《風味人間》《他鄉的童年》等多部紀錄片都是4K影像。
到了2020年,紀錄片最大的趨勢是“技術”。無人機、載人機、軌道衞星和VR攝像機……新技術帶來新視角,這是技術的貢獻。
同樣成為2020年最流行趨勢之一的,是“賽博朋克”(Cyberpunk)的文藝復興。“高科技,低生活”(High tech,Low life),我們都活在賽博朋克降臨的年代。
在2020年出圈的“賽博朋克”不止遊戲。 / 《賽博朋克2077》
但正如網友@Wilder Bl對《太空的見證》的評價,衞星只是一種呈現形式。“俯仰天地的普通人,每天的日常生活,被生活反覆捶打後長久的韌性,與自然微妙的平衡”。這才是我們需要看見的生活。
“當他們走進荒野,站在懸崖上吹着帶潮氣的風,撫過羊毛的手正好被太陽包裹,回到堅實的四壁裏,能喝上甘甜的水,那種把心輕輕放下、舒出一口氣的踏實,竟然從這個紀錄片裏感受到了。”
我們的感受,或許同樣亦能重新定義賽博朋克式紀錄片。走上高科技的階梯,亦不忘看見低處的生活。
我們抬頭仰望星空,是為了讓星空銘記正在改變世界的我們。
[1] 2021開年第一神劇,土到讓人“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