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會需要正能量“網紅”

  網紅與用户之間,存在精神與文化的聯結。網紅羣體以多種方式傳達正能量,對互聯網文化乃至健康社會風氣營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提到“網紅”,人們並不陌生。600歲的故宮博物院是“網紅景點”,高品質文物展覽、主題創意活動、特色文創設計,讓年輕人愛上傳統文化;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成為“網紅醫生”,他開通新浪微博1個月,吸引300多萬粉絲;李子柒是“網紅博主”,她拍攝鄉村風景、傳統美食的短視頻唯美動人,擁有700多萬海外粉絲,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之美……人物和實物藉助大眾傳媒力量“走紅網絡”,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文化現象。

  “網紅”一詞的興起似乎是近些年的事情。《咬文嚼字》2015年年度十大流行語排名中,“網紅”入榜。次年,網紅社會關注度、產業化程度集中爆發。而實際上,網紅髮展沿革幾乎與中國互聯網發展同步。

  上世紀90年代末,一批網絡作家及各大貼吧、論壇的知名吧主、版主可以稱作中國第一代網紅。在網速較慢,智能手機、輕便攝錄設備還未普及的年代,網紅們主要依靠文字聚攏大批粉絲。2004年前後,第二代網紅嶄露頭角,他們在互聯網上通過圖像、照片等更加直觀的形式展示自我、分享生活、表達態度,積極與網友互動。這一代網紅恰逢中國互聯網由“搜索”階段向社交化階段發展的關鍵時期。與初代網紅相比,他們更接近普通人,也更多依靠獨特個性贏得大眾關注。2015年以來,隨着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發展,人們能夠隨時隨地享受高速網絡,輕鬆便捷分享高清影像,視頻網站、直播平台也日益蓬勃。第三代網紅趕上短視頻內容創作風口,各具風格的視頻作品走入人們視野,內容更加專業和精緻。

  成為網紅,看起來容易,其實需要辛苦耕耘。在互聯網早期,一些人以噱頭博取眼球成為網紅,雖短時間內為眾人矚目,但因未能持續提供內容而迅速淡出公眾視野。事實證明,網紅要“長紅”,必須有鮮明突出的自身定位、個人特色以及強大的內容輸出能力,才能獲得穩定、持續的粉絲吸引力,形成自身品牌。

  網紅本質上是互聯網社交的產物,是個人與互聯網用户共同參與、相互選擇的結果。網紅知名度和影響力歸根結底是廣大互聯網用户賦予的。帶有鮮明互聯網屬性的網紅,容納更廣泛的大眾趣味,也更直觀地反映時代風尚。出於互聯網用户的主動選擇,網紅與其追隨者之間具有很強的黏性,這種黏性往往形成特定的網絡社羣,轉化為粉絲經濟的消費主體。目前,從直播帶貨、平台打賞、內容付費,到IP變現、廣告代言,由上游互聯網平台、直麪粉絲受眾的網紅和下游電商、線下活動等共同編織的網紅經濟圖景已經展開,其本質是以工業化生產方式,將網紅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

  網紅經濟頗為可觀。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網紅產業年產值已達千億元規模。不過,人們追捧網紅顯然並不只是為了消費,網紅與用户之間,存在精神與文化的聯結。在網絡社羣中,粉絲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潛移默化地受網紅影響。譬如,喜歡“網紅教師”的人,往往對拓展知識有濃厚的興趣,以此敦促自己養成持續學習的習慣;喜歡“網紅故宮”的人,崇尚恬淡、古雅的生活方式。網紅通過不斷輸出產品、知識、理念、價值觀或生活態度,持續影響受眾,豐富時代文化生活。

  互聯網技術日漸純熟,流行風尚的更替速度加快,能夠被千千萬萬人持久喜愛的網紅殊為難得。網紅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出眾的才華、獨特的個性、可貴的人格魅力、端正的價值觀、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多一些這樣的網紅羣體,以多種方式傳達正能量,對互聯網文化乃至健康社會風氣營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53 字。

轉載請註明: 人民日報:社會需要正能量“網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