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何國產手機像素動不動就上億,而蘋果、索尼像素卻只有1200萬?

由 務高林 發佈於 科技

在科技越來越先進的當下,手機性能正變得越來越強悍,在大家都追求性價比的同時,手機拍照效果也變得格外重要。

目前國產手機攝像頭已經全面進入6400萬像素時代,甚至有些國產機的像素動不動就上億。

然而,三星、蘋果和索尼的旗艦手機,仍然在使用千萬像素攝像頭,這是為什麼呢?

1.對攝像頭認知的誤區:國產機像素越高代表成像質量越好!

大部分人對手機攝影都有一個固定認知,那就是手機的鏡頭像素越高,説明攝像頭越好,間接證明其拍照效果就越好。

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因為照片的分辨率由像素決定,像素越多,只是代表圖片尺寸越大,並非代表圖片清晰度越高。也就是説,一張好的照片,景深、白平衡、降噪等指標都要參考。

這一點從華為自家的兩款手機就能看出來。華為P30 Pro後置4000萬 2000萬 800萬 ToF景深四攝;而榮耀20 Pro後置4000萬 1600萬 800萬 200萬像素四攝。

由以上參數可以得知,榮耀20 Pro的主攝像素明顯超過華為P30 Pro,然而前者整體的綜合拍照評分卻遠遠低於後者,而這主要源於華為P30 Pro大尺寸傳感器以及徠卡認證的成像算法優化。

我們再舉個例子,iPhone 11在相機的配置上雖然僅有1200萬像素雙攝,而且這個配置參數似乎比起某些國內的千元機都有所差距,但它在光圈尺寸和硬件質量控制方面非常有優勢,憑藉着更大的進光量和更好的“身板”,iPhone 11甚至做到了可以叫板4800萬像素的華為手機。

也就是説,手機成像質量的確與像素有關,但像素並非是衡量拍照好壞的唯一標準。

2.國外廠商並不想要研製高像素鏡頭,因為拍照效果不是消費者主要剛需。

事實上,手機照片的成像質量主要受兩方面影響,

一是攝像頭的硬件規格,即傳感器;

二就是相機的算法。

對於廠商來試試,不論是做到其中的哪一點都可以獲得不錯的成像質量。用句大白話來説,只要錢花到位,硬件好堆,基本上不存在什麼技術瓶頸。而蘋果、索尼等廠商,起步本來就比某些國內廠商要早,在經濟實力上早有所領先。

但上述話語並不代表蘋果等廠商不願意研製更高像素的鏡頭,因為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説,手機拍的照片基本上只用於存儲紀念,偶爾用來發個朋友圈,這些場景下,1200萬像素的鏡頭基本上能滿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3.蘋果、索尼等相機的算法足夠強,足以與安卓機拉開差距。

眾所周知,手機攝像頭的傳感器成本並不便宜。

猶記得一年前,當時國產手機開始搭載IMX586傳感器,要知道這個元器件的成本是45美元,而這只是4800萬像素。

如果是6400萬像素的GW1鏡頭模組或者級別更高的傳感器,相信價格會更加昂貴。用這麼貴的硬件,對於蘋果、索尼來説自然不利於實現利潤最大化,因為這並不是他們的一貫作風。

所以對於他們來説,除了在CMOS感光元件和ISP的處理上下功夫之外,還要針對軟件和算法進行優化。

算法可以説是手機拍照出現差異化的關鍵因素,好物君前面提到的幾點,其實都可以通過“砸錢”來實現,但算法則不然。

就拿蘋果手機來説,iPhone 11適配的為True Depth相機系統,使得照片輸出畫質變得非常強勢。而國產手機在很多場景下表現不佳,這就跟算法技術不到家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iPhone 11在多模式下的算法功能堪稱非常強大,可以模擬日出日落,以及複雜的室內外環境,包括低光和高光場景,最後依靠優秀的圖形處理以及處理器的協同作用,拍出一張“大片”。

這就是為什麼iPhone 11只有兩顆鏡頭,但是所拍出的照片也仍然清晰的原因。

寫到最後

總結:可以肯定的是,像蘋果、索尼這種公司,在軟件優化方面一直名列前茅,據説蘋果公司內部僅相機的設計研發團隊就有將近一千人。

其次,蘋果公司推出新品的速度上雖然慢於國產手機,但卻有充足的時間來調教攝像頭。

相對來説,大部分國產廠商雖然在手機上搭載了像素數量更高的鏡頭,但受研發時間和技術的侷限,無法將攝像頭調校至最佳狀態,所以拍攝效果並不如蘋果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