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臨近,各電商平台陸續上架低價限量優惠商品,也讓隱藏在背後“代拍秒殺”產業鏈浮出水面。記者調查發現,市面上存在大量收費1元~50元的“代拍秒殺”服務,顧客只需提供用户名和密碼,即可在0.05秒內拍下指定限量商品,如果顧客想自己操作秒殺,也可以購買8元~100元的“搶拍器”。
今年雙11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1月1日~3日的商戰已經打響,而11日的第二階段也即將來臨。為了吸引消費者,幾乎每家電商平台都陸續上架了一些限量優惠商品供消費者搶購。品質不錯、價格低廉,想買到真的不容易,可謂“手慢無”。於是,“代拍秒殺”產業鏈逐漸發展起來。
所謂“代拍秒殺”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由消費者提供自己的網購賬號、密碼,以及指定商品的鏈接,支付一定費用後由代拍商家利用軟件進行搶購;二是消費者直接從商家手中購買“搶拍器”,按照教程自行操作來搶購。
如此操作更像是一種作弊行為,不僅直接擠佔了其他消費者的購買機會,造成了一種不公平的交易生態,而且可能擾亂電商平台的正常運營,打破其銷售限量商品的隨機性和公平性。
即便如此,諸多消費者仍對“代拍秒殺”趨之若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如此操作之下,“秒殺”成功率確實會大大提高,而相關消費者會收穫心儀的商品。然而,應該看到的是,“代拍秒殺”雖是“成人之美”的利器,卻暗藏風險,同時也涉嫌觸犯相關法律法規,比如,姓名、身份證號、聯繫電話、家庭住址、消費記錄等個人信息一旦泄露,輕則遭遇騷擾電話、推銷短信不斷,重則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帶來賬户被盜刷、電信詐騙等財產安全隱患——購買“搶拍器”的用户必須提前輸入銀行賬户及密碼,秒殺成功後再用秒殺器進行付款。不排除有些不法分子會利用這一點,為秒殺器捆綁上“劫持木馬”,或將木馬程序偽裝成秒殺器,在用户操作時進行遠程控制,進而盜取相關賬户資金。
事實上,現實中已經發生過此類違法行為,也有人因此獲刑入獄。2018年,河南兩名不法分子因從事互聯網黑灰產活動,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判決書顯示,二人通過銷售“聯合搶拍器”非法獲利,被法院以“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罪”判處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雙11網購盛典,消費者當然可以搶購,但也要注意遠離“代拍秒殺”,對其潛在風險有更充分的認知,不要佔小便宜吃大虧。而出售限量產品的電商平台也要提高自身的注意義務,通過關鍵詞審核、大數據篩查等方式監測、分析、識別提供代拍服務的賬號,積極“反代拍”“反代秒”。對於監管部門而言,對一些網購亂象,也不能一再放任,而須不斷提升制勝手段,並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