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外灘大會上的新科技:衞星遙感首次用於貸款 農村金融新破局?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科技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潘亦純)首屆外灘大會上,不少新興科技亮相。9月25日,該大會傳出消息稱,衞星遙感技術將正式全面在農村金融領域商用,成為解決農户貸款難的新鑰匙,中國也將成為全球範圍內,第一個將衞星遙感技術運用於數字貸款領域的國家。

該技術的運用者網商銀行表示,該技術全面商用的第一步,是在全國690餘個涉農縣區率先推廣,覆蓋全國1/3的涉農縣區,在試用期,已經有超過5萬農户使用和受益。

其實,此前農村貸款最大的痛點是,銀行難以瞭解農户有多少資產,他們的耕地到底產量有多少,價值如何?

“通過人工勘查不現實,農村地廣人稀,人力成本巨大,平均一筆貸款僅人力勘查成本就達到幾百上千元。”網商銀行農村金融風險總監顧欣欣介紹説。

但靠衞星遙感技術觀測,則有望解決這一問題,“農户可以拿着手機,繞地走一圈,或是在支付寶上把自己的地在地圖上圈出來,衞星就可以去識別這塊地的農作物面積、作物類型,分辨出水稻、玉米、小麥、花生、煙草等多種作物,目前準確率已達93%以上。農户圈出的地塊是否準確,也可以和農户在政府機構登記的土地流轉、農業保險等數據進行交叉驗證。”網商銀行農村金融首席算法專家王劍解釋道。

顧欣欣表示,有了這個關鍵信息,再結合氣候、行業景氣度等情況,通過幾十個風控模型,就可以預估產量和價值,從而向農户提供額度與合理的還款週期。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表示,這是近年來農村信貸在技術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對解決農户貸款難的世界級難題,提供了可行的技術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衞星具有低成本、廣覆蓋等優勢,但此前在信貸領域卻從未有過運用,原因是計算量太巨大了,不過,隨着技術的突破,海量算力的問題通過雲計算得以解決,而中國的算法能力在全球範圍頗具優勢。

目前,以五天為週期,網商銀行需要實時更新衞星影像和識別結果,監測農作物的長勢,判斷作物所處的育苗期、拔節期或收割期等階段,進而分析農户插秧、打藥、追肥以及收割時期的不同資金需求。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