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造車”可以説是資本市場最熱門的概念之一,美國電動汽車企業特斯拉去年股票漲幅高達700%,而中概股電動車三兄弟蔚來、理想、小鵬在美股也表現優異。現在不僅傳統汽車廠商紛紛加碼“新能源”、“自動駕駛”等新技術,就連像華為、小米等科技巨頭也紛紛跨界入局汽車領域。
資本狂歡推動造車熱潮的帶來
不可否認,資本的推波助瀾確實造就了現在的造車熱潮。根據數據顯示,特斯來去年股價暴漲730%,市值一度逼近萬億美元。而小米CEO雷軍投資的蔚來,一度以千億美元市值超過小米。在去年疫情的大背景下,傳統汽車出現了負增長,而特斯拉、蔚藍等新能源汽車公司股價卻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既然資本市場看好新能源汽車,説明新能源汽車確實是一塊大蛋糕。至於蛋糕有多大,根據商務部給出的數據來看,2020年新能源車產銷量佔比大約在5.4%左右,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勢必會代替傳統汽車,所以説未來新能源汽車將會有近20倍左右的增長空間。
科技巨頭欲藉助自身優勢進入智能汽車賽道
如此廣闊的藍海市場,也吸引了不少科技巨頭紛紛下場造車,而有些企業之前甚至與車沒有任何關聯。
今年一季度,百度、富士康、滴滴紛紛公開宣佈造車。隨後,在今年4月份,小米通過香港證券交易所發佈公告,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研發新一代電動轎車,正式下場造車。而華為雖然沒有造車,但是是以服務商的形式為汽車提供軟、硬件服務,並且隨時做好下場造車的準備。
新能源汽車的到來降低了製造汽車門檻
我們都知道汽車製造是近百年來工業製造裏面的支柱性產業,現在隨着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時代的帶來,傳統汽車行業也正面臨一場巨大的變革。能源結構的轉變,讓造車可以繞過發動機等三大件的傳統技術壁壘,大大降低了製造汽車的門檻。
除了造車門檻降低,隨着自動駕駛等先進技術的到來,軟件定義汽車似乎已經成為了行業共識,而這些都是科技公司的優勢。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不少互聯網企業、手機廠商有勇氣下場造車的原因,這些企業想要憑藉自身優勢進入智能汽車賽道。
算力、數據、AI、5G融合催動下,汽車行業也將迎來它發展新方向。隨着5G和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新能源汽車也被認為是繼智能手機之後有一個重要的移動終端產品,新能源汽車已然成為“風口上的豬”。
造車不是比拼流量,最終還得靠技術
雖然造車已經不是什麼難事,但是跨界造車並不容易,想要造出一輛與眾不同的車,首先要有動輒上百億美元的投資,而且還要有技術、供應鏈、品牌、渠道以及用户的支持。而下場造車可能至少要有3-5年才能見到成效,甚至有可能要面臨“翻車”的風險。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當然相比於智能手機,不僅體型大,而且還承載着人們出行安全等,對技術的要求與手機大相徑庭。
雖然互聯網企業和手機廠商本身品牌就有自帶的流量,但是進入汽車領域後,比拼的並不是流量,而是對技術的考研。車企除了要保證汽車的穩定的安全性,還要在技術上下足功夫。未來自動駕駛將成為智能汽車的核心競爭力,而自動駕駛發展到今天,雖然技術上已經發生了質的飛躍,但是成熟性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汽車行業正在迎來百年未有之變局,而現在科技巨頭紛紛下場造車,雖然和智能手機市場初期一樣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大浪淘沙,勢必會有些企業要在競爭中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