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互聯網成為了世界的主角,這些誕生於雲上的“雲原生”公司,通過更靈活、效率更高的商業模式,獲得快速的業務增長,掀起了一陣雲計算的熱潮,也一度將“上雲”這個邏輯捧上了神壇。
在雲計算模式的洗禮和衝擊之下,傳統行業也紛紛步入上雲的進程。這個進程,因為略顯緩慢,也曾經備受詬病,這並不是因為傳統行業對上雲有所畏懼,而是因為在變與不變面前,還有很多更重要的前提需要思考。
上雲早已不再是個疑問,但擺在很多企業面前的問題卻沒有因此變得更少。過去只是對雲計算的上或不上的選擇題,如今則是如何更好的上雲,更安全的上雲,更穩定的上雲,和推動業務創新上雲的多選題。
企業上雲,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也許很近,也許很遠。
沒有一步就能上雲的通天之梯,只有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上雲之路。
企業上雲,實際上遠比想象中更為複雜。
首先,企業級應用的複雜性和雲管理方式的不同,需要企業根據自身業務和IT系統評估何時上雲,上何種雲,需要雲技術幫助業務做哪些應用創新,不能為了雲而云。正因為這種複雜性,我們看到業界甚至還出現了雲MSP這樣的生態角色,作為企業的“外腦”,幫助企業梳理上雲的正確路徑,這説明企業上雲難以一蹴而就,循序漸進實為明智之舉。
其次,企業所面對的雲計算的環境是非常複雜而多樣的,不同的企業形態對私有云、公有云、混合雲的需求本來就不同,如果採用穩態+敏態的雙模的IT架構,那麼就面臨着在不同的雲中間進行數據的共享和業務的協同,這些新的系統又帶來了巨大的運維和管理複雜性。
第三,如今是一個技術人才稀缺的時代,隨着互聯網公司的崛起,大量頂尖的雲技術人才都被互聯網公司所網羅,傳統企業面臨着明顯的“人才荒”。但是企業上雲還是需要大量技術團隊人才去做IT的升級和管理。如果企業選擇直接採取分佈式架構,就必然會面對大批的硬件設備,運維的難題還會加深這種技術人才缺失的鴻溝。
第四,很多大行業上雲,因為原IT系統對穩定性和高可用性要求極高,根本無法實現一步到位的上雲。最佳的路徑其實是,將原有架構進行細分解耦,按照各個業務功能需求和架構再進行服務器和架構選型。以金融行業為例,解耦之後一些聯機業務就用分佈式X86,核心數據庫業務還是會繼續選擇小型機。
但選擇小型機並不意味着沒有擁抱雲,相反,以浪潮K1 Power為代表的雲化能力,恰是很多大行業最符合需求的上雲路徑。
浪潮商用機器有限公司總經理胡雷鈞説:“新核心無論在虛擬機雲還是容器雲,相比X86服務器都有更高的價值,企業在雲上的核心數據,無論是你用虛擬機的形式還是用容器的形式,第一選擇都應該是浪潮商用機器。”
浪潮商用機器有限公司總經理胡雷鈞
首先,Power核心系統可以用虛擬機的方式,把企業級的數據庫,和內存數據庫,平移到雲上;其次,對於新的業務創新需求,希望用更靈活的分佈式平台,也可以靈活的在K1 Power平台上去構建容器雲的分佈式架構、微服務架構和serverless架構,來構建的新的平台。
簡單地説,傳統的核心以虛擬機直接上雲,未來在發展新的應用以容器雲部署。
很明顯,這是一種循序漸進的新核心上雲路徑,它的好處可以總結為幾點:
第一,同時保證了系統的穩定和高可用性,和業務上雲的兩種需求。雲化並不是意味着放棄了系統可靠性。
實際上以浪潮K1 Power為核心構建的雲平台,本身就是面向關鍵應用,有最高的技術規格,有極致的性能。而面向未來業務提供敏捷的雲和容器的解決方案,同樣用極致的品質保證了可靠性來提供對業務上雲。
第二,從運維的角度,分佈式架構本身有很多繞不過去的問題。比如圍繞着上千台服務器排查故障、分析瓶頸成本其實更高,風險更大。還有一個巨大的挑戰是企業的技術團隊要足夠強,工程師能力和數量都夠多。
以銀行業為例,它們的IT團隊相比很多傳統行業來説,已經更先進,人員更多。即便如此,銀行仍然不願意將核心系統放在分佈式架構上,因為Power可以提供更好的雲化選擇。
第三,在效率方面,基於K1 Power的容器雲,企業用户其實會得到更高的效率,因為K1 Power的單處理器會有更高的性能,每個處理器,每個核心每個線程,都比X86服務器的效率更高。
實際上,K1 Power企業級服務器+世界排名第一的企業級容器雲平台 OpenShift 聯合解決方案,就等於是業界最好的一體化容器雲方案。
第四,選擇分佈式架構的服務器集羣,帶來最大的一個挑戰是業務邏輯的改變。緊耦合業務邏輯,要變成一個業務解耦、業務松邏輯的業務,秒級的響應要放鬆到分鐘級,甚至到小時級。
這種業務邏輯的改變,是很多大行業無法承受的,比如對運營商來説,就等於降低了系統一致,用户的體驗就變得很差,而數字化轉型的根本就是為了用户體驗,上雲反而與業務升級的初衷南轅北轍。
以中國聯通為例,原計費模式因離線計費週期在15分鐘以上,因流量使用提醒不及時造成用户高額費用引發的投訴時有發生。為此,中國聯通推出了5G雲智能一體化融合計費系統,其底層架構採用了單機性能更優的浪潮K1 PowerLinux服務器,使得系統計費批價性能提升了2.5倍,創新分佈式排重效率提升了10倍。據瞭解,浪潮K1 Power Linux服務器承載了中國聯通一體化融合計費系統最核心的關鍵業務場景部分——內存數據庫和分佈式計算,容器化後,資源調度打破了單台限制,更加靈活,資源利用率和投資回報率也進一步提升。
如果説未來企業業務上雲是一個終極的路徑,那麼核心系統上雲肯定最為關鍵,並不可能一蹴而就。
通常我們理解傳統核心業務,是建立在強一致的集中式數據庫之上,核心業務上雲最簡單的途徑,就是直接整個核心業務直接搬到Power的私有云上。這樣未來可以圍繞着Power開展公有云的服務,未來再把業務平移到公有云也會非常方便。
客觀地説,業界對於Power其實是有誤解的。Power不僅是核心數據庫的最佳承載平台,同時因為Power的高內存帶寬,高IO性能,單核能夠分配到的大流量內存和緩存,所以在大數據、內存計算、內存數據庫、分佈式存儲、人工智能領域都可以擴展更好的應用。尤其是圍繞容器雲,這些應用都可以無縫的在私有云和公有云平台之間遷移。
這才是新Power,新核心的價值所在。胡雷鈞表示,幫助客户新核心上雲,浪潮商用機器也遵循着四大原則。
第一,保證數據庫平台的安全演進,原有業務的穩健上雲。浪潮商用機器有一套成熟的工具和方法,同時對新的應用的模式,會圍繞着容器雲,基於整個系統平台支撐,給客户提供一個分佈式平台的構建轉型。
第二,機器與機器之間,內存與內存之間調動數據要更快,這主要還是為了保障分佈式高可用,和足夠的帶寬來保障分佈式系統在之間的權衡,能夠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第三,支持各種主流數據庫,從傳統的Oracle、DB2、到開源數據庫的MySQL、SQL到國產的分佈式數據庫,“只要是數據庫,K1 Power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如果客户更關心整體應用成本,Power一定是更好的選擇。”胡雷鈞説。
第四,核心業務上雲,從核心數據庫到外圍數據庫,無論是新的應用,雲數智的平台,私有云、公有云裏面的應用,還是分佈式存儲和開源數據庫,浪潮商用機器都有更好的支撐、更好的服務。
以招行銀行的上雲之路為例,當初在雲轉型時也面臨主機平台與開放架構水火不容的困境。而在浪潮商用機器的協助下,招商銀行依據全面雲化路線圖,在Power平台上實現了雲化,不僅搭建了穩定安全、靈活高效的私有云,並且將自己的雲能力向外輸出,實現了由內而外雲能力的提升。
條條大路通羅馬,企業上雲一定沒有完全一致的模板,而新核心上雲,則代表了一種真正的穩健與敏捷兼顧的路線,特別適用於大行業用户選擇。新核心上雲,不僅穩健,而且通過容器雲支撐了新應用,也同樣非常“摩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