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深海一號”船順利完成2020年度南海專項設備海試第一航段,靠泊深圳參加海洋經濟博覽會。
“深海一號”:自主研製的潛水器支持母船
“深海一號”是我國首艘按照綠色化、信息化、模塊化、便捷化、舒適化和國際化原則自主設計建造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專用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號”船長90.2米,型寬16.8米,續航力超過14000海里,具有全球無限航區航行能力,配備了滿足科學調查及數據處理所需要的多種類型、超過300平方米的大型實驗室和專用6000米級無人纜控潛水器作業系統,同時在節能降噪方面進行了技術設計。該船不僅可為“蛟龍號”深潛作業提供合適的水下、水面支持,還具備數據、樣品的現場處理和分析能力,同時還擁有專門的蛟龍號維護保養機庫,可以在室內完成維護維修工作。
“蛟龍號”:曾創下7062米的載人深潛紀錄
“深海一號”搭載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於2002年國家“863”計劃設立專項,啓動了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的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工作。歷時7年,蛟龍號的研製突破了大深度、遠距離、多制式、高速率水聲通信技術。攻克了深海複雜環境下的精準操控、精確定位與精細作業關鍵技術,解決了深海複雜環境下的控制與作業難題。
經過4年海試,於2012年7月,蛟龍號在馬裏亞納海溝試驗海區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同時也創造了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一舉使我國成為繼美、俄、法、日後第五個擁有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實現了我國載人深潛技術的跨越式發展。2013年至2017年,蛟龍號先後在我國南海、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區開展了應用下潛,作業覆蓋海山、冷泉、熱液、洋中脊、海溝、海盆等典型海底區域,深海科技成果豐碩,獲取了海量珍貴視像數據資料和高精度定位的地質與生物等樣品,為中國大洋協會深海資源勘探計劃和環境調查計劃、國家科技部973計劃、中科院深海先導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南海深部計劃等科學研究提供了技術和裝備支撐。
蛟龍號的研製與應用,增強了我國研製深海裝備的信心和決心,開闢了載人深潛深淵科學研究新領域,推動了深海浮力材料、推進器等的產業化發展,為我國載人潛水器的研製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撰文】蔡敏玲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