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綜合編譯 趙婷婷
“數字原住民”“自由散漫”“揮金如土”……Z世代被貼上了許多標籤。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2016年,《柯林斯英語詞典》收錄了“Generation Snowflake”一詞,即“雪花一代”(指出生於1980年至1994年間的人)。與前幾代人相比,這代人被認為“韌性差、缺乏耐心”。
很多時候,人們對年輕一代存在偏見,對Z世代也是如此。BBC稱,前幾代人對Z世代的批評過於嚴厲。澳大利亞昆士蘭理工學院教授彼得·奧康納認為,幾個世紀以來,年長者一直有“貶低年輕人的傾向”,這很可能導致以偏概全。
“我是Z世代,生於1997年,電影、廣播是我的最愛,照片牆是我的心頭好。”專欄作家麥迪·托馬斯告訴BBC,許多中年人把玩手機當作年輕人的特色,把那些不這麼做的年輕人視為“異類”。“有一次,我和朋友在咖啡館裏邊聊天邊喝熱可可。鄰桌的一位中年人驚訝地看着我們,問我們為什麼沒有拿出手機拍照。”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人被隔離在家,只能藉助手機、郵件、網絡會議進行日常交流、溝通工作。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像托馬斯一樣的年輕人面臨“無法與外界面對面交流”的困境。對他們來説,網絡是加強與外界聯繫、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新路徑。
BBC認為,信息化時代裏,社交媒體平台受到年輕世代的喜愛是大勢所趨,但這並不意味着這代人完全沉浸在虛擬世界裏。
在一些年長的“成功人士”眼裏,年輕人把過多的錢花在“奢侈品”上:網飛會員、健身房貴賓卡、名牌包……年輕人是“不會儲蓄的一代”,他們不會委屈自己,沒有繼承勤儉節約的美德。
“很多年輕人終其一生都不會擁有自己的房子,現實就是這樣殘酷。”澳大利亞房地產開發商蒂姆·古納曾告訴英國《衞報》,“他們每天無所事事,還要花費40美元買牛油果和咖啡,導致這種結果不足為奇。”
這些商務精英、房地產開發商沒有意識到這樣的現實:過去10年,澳大利亞許多地方的房價翻了一番,人們的工資只上漲了30%,通貨膨脹率處在高位,年輕人不得不“望房興嘆”。
美國學術期刊《科學》發現,老一輩會將年輕人看作“過去的自己”,用自己現在的狀態與今天的年輕人進行比較。不知不覺中,他們在潛意識裏相信,“今天的年輕人在走下坡路”。
研究人員告訴BBC,他們發現年長者中普遍存在這類情況:性格強勢的長者認為孩子不夠尊重長輩;智商較高的長者認為孩子不夠聰明;成績優異的長者認為孩子不愛學習……
老一輩持有“我們比年輕人更優秀”的觀念,但他們的標準會不會已經“過時”?
“Z世代在人生的這個階段面臨的挑戰是前幾代人未曾見過的,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社交媒體中充斥着各種價值評判。”美國世代動力學中心主席傑森·多爾西對BBC説,“疫情期間社交距離增加、隔離生活、遠程學習帶來的心理健康挑戰及青春期的各種困惑,充分證明了這是個充滿挑戰的時代。”
“因疫情而暫停的這兩年讓我意識到,我們根本不能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地生活。”英國年輕人伊萬·傑琳告訴《衞報》,“疫情打亂了我們的旅行計劃,職場中的我們屢屢受挫,我們真的渴望穩定。”
BBC稱,每一代人都是時代的產物。深入瞭解代際差異,理解其文化背景,可能是減少誤解、增加認同感的關鍵。
嬰兒潮一代和X世代在沒有智能手機的環境中成長,不必參與複雜的網絡鬥爭。老一輩人或許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但他們有機會獲得體面的工作,更不會揹負沉重的學生債務。
今天的Z世代面臨氣候危機、通貨膨脹、政治衝突等各種社會問題,在他們眼裏,這些都是他們的父母甚至祖父母一輩過分追求經濟利益造成的惡果。
“我們應該創造對話機制,架起溝通的橋樑,使多代人坦誠相處。老一輩不再説年輕人是脆弱的‘雪花一代’,年輕人不再將老一輩視為跟不上時代步伐的‘恐龍’。我們都只是普通人罷了。”世代動力學中心主席多爾西對BBC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