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在粵創業港青:大灣區建設黃金期,年輕人機不可失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科技

中新社廣州5月1日電 題:在粵創業港青:大灣區建設黃金期,年輕人機不可失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朱族英

“改革開放以來,內地經濟發展迅速。而對於我們‘80後’‘90後’青年來説,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建設又帶來了一個新的黃金機遇期。”

陳賢翰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香港年輕人,2012年大學畢業留港創業,2018年赴廣州開辦建築設計公司。短短3年時間,他的團隊超過50人並遍佈廣東各市。

2019年10月,陳賢翰與廣州市共同創建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總部創業基地,為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發展提供服務平台。如今,在基地裏像陳賢翰一樣的大灣區青年已有眾多,他們從事不同領域的創業,都將大灣區建設視為個人發展不可錯失的機遇。

張淑玲原本在香港從事心理諮詢服務多年,一次偶然的工作機會來到內地,發現這裏交通發達、科技發達、經濟發展迅速。並且,她還看到內地在心理諮詢服務領域有廣闊發展空間,於是在去年初決心到廣州創業。

然而疫情令其將業務轉向線上諮詢,客户數量卻增加了三倍之多,這也讓張淑玲發現了遠程心理諮詢的巨大商機。2020年秋,張淑玲在廣州港澳青年之家成立“小樹林心理諮詢工作室”,專注於心理測評、家庭及婚姻輔導諮詢。

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她説,如果想追夢,香港青年不妨來大灣區內地城市看一看,可以嘗試以開放的態度去探索各種可能性。“我來的時候,剛好大灣區很多利好政策出台,比如人才公寓。來的時候不妨抱着一個探索的心境。”

“大家好,我們是‘港夫廣妻’,同你‘講東講西’。”在青年之家一間不大的辦公室,來自香港的李劍禧和來自廣州的孫嘉晞搭起直播設備,對着鏡頭熱情地跟網友打招呼。去年2月,李劍禧拖着行李箱來到廣州“投奔”孫嘉晞,開始了直播和短視頻的創業。

初來乍到,又沒有相關的行業經驗,正當一籌莫展之時,天河區為他們提供了人才公寓,還在税務、法律、市場等多個方面提供諮詢、培訓服務,讓創業項目順利啓動。“一定要親身到大灣區內地城市來創業,才知道這裏有多好,祖國對港澳青年的支持力度有多大。”李劍禧説。

來廣州打拼一年多,夫妻二人創業項目已開始盈利,他們倆看中了後疫情時代旅遊業復甦的潛力,正準備轉型做旅遊博主,尋找新的商機。

據介紹,港澳青年之家成立以來,服務接待港澳青年超過一萬人次,開展國家政策、法律法規、財税知識、創業交流等活動超過350場,幫助超過185位港澳創業青年落户廣州。

金剛迷你倉的聯合創始人之一古偉龍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目前公司在大灣區已經擁有20多家分店。香港“90後”吳嘉惠帶領着一羣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團隊創立打造的“TIMETABLE”品牌,願景“讓港澳設計科技創意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美國加州大學畢業的香港青年葉正喬用3年時間搭建團隊創辦公司,幫助港澳青年教育類創業項目在粵落地。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港澳青年選擇來內地創業呢?我想還是因為大家看到了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和藴藏的無限商機,以及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陳賢翰説。

近年來,為了吸引港澳青年來粵發展,廣東省聯合港澳特區政府從政策支撐、打造平台、營造環境、建立機制等全方面推動青創基地建設。目前,在廣東的港澳青年創業團隊接近600個,從業人員超過4000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