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智慧交通版圖大公開,“We Transport”如何打造可進化的交通生命體?

騰訊智慧交通版圖大公開,“We Transport”如何打造可進化的交通生命體?

雷鋒網按:9月10日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智慧交通專場上,騰訊從頭到尾其實只講了一件事:就是全面佈局智慧交通。

一直以來,騰訊在交通層面的觸手不算少,包括騰訊乘車碼、自動駕駛、5G車路協同、智慧高速、智慧港口等,但如果説要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系統的佈局,可能又會説不出個所以然。

所以,今天騰訊在大會上呈現的就是一個完整的城市智慧交通解決方案“We Transport”,具體而言是從交通建設、管理、營運和服務四個環節發力,助力建設“以人為中心”的未來交通。

簡而言之,就是分享騰訊對未來交通的謀篇佈局,包括對智慧交通的願景、落地場景、技術能力、以及生態落地的規劃。


“We Transport”業務版圖包含哪些方面?

可以理解為,“We Transport”是騰訊在新基建背景下,關於智慧交通領域的技術能力、規劃與願景的集大成方案,同時也是一箇中長期的規劃。

騰訊智慧交通副總裁施雪松表示,交通領域一直都面臨着需求跟供給之間的矛盾,路不夠,車多,運力不夠,人多,而這些痛點的解決本質上還是要“以人為中心”。所以他認為,未來交通將是以人為中心的,將車、路、雲、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交通生命體。

騰訊智慧交通版圖大公開,“We Transport”如何打造可進化的交通生命體?

為此,騰訊提出了平台即孿生、數據即治理、智聯即服務、生態即共創等未來交通四大理念。

  • 平台即孿生——通過實時的局部熱點微觀仿真、重點區域中觀仿真、城市級網路宏觀仿真,為決策者提供城市交通管理駕駛艙,提升對整體運行態勢的感知、決策和指揮調度能力,更好地開展城市交通規劃。

  • 數據即治理——對海量的政府交通數據和企業數據進行多源匯聚分析,可以幫助交通管理部分解決擁堵、物流效率低和道路安全三大難題,讓交通治理從被動到主動,從信息化到智慧化。

  • 智聯即服務——通過手機APP、車聯網、車路協同等載體,基於雲、邊、端的技術架構,可以實現人車路的泛在連接和智慧協同,同時對外輸出數據引擎、平台等能力,為政府、企業和個人提供普遍服務。

  • 生態即共創——以開放協同的理念攜手合作夥伴,共同形成本地的交通新基建生態,拉動地方經濟發展。

基於這樣的未來交通理念,騰訊推出了“We Transport”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

所以在“We Transport”業務版圖中,可以看到,騰訊在人、車、路、網、雲的業務架構之上,將在交通建設、交通管理、交通營運和交通出行服務四個具體場景進行落地。

騰訊智慧交通版圖大公開,“We Transport”如何打造可進化的交通生命體?

具體包括:

  • 創新交通建設:將在智慧道路、交通大數據中心、智能網聯先導區建設等主要場景,以交通新基建為核心,通過數字化手段,助力打造更好的交通軟硬件基礎設施。

  • 數字交通管理:將在交通綜合監控和指揮、交通安全管理與應急、綜合智能緩堵整治等場景中持續發力,基於騰訊豐富的交通大數據生態,讓用户出行更安全、更便捷;讓貨物運輸更高效更經濟。

  • 城市交通營運:將在智慧園區,城市交通樞紐,公交、地鐵等城市公共交通,航空、港口等城際交通,智慧停車等重要場景,輸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助力交通運營企業降本增效。

  • 交通出行服務:基於MaaS等綜合出行服務,讓用户獲得更好的出行體驗。

這是一個貫穿智慧交通建設、管理、營運和服務的全鏈條應用場景落地。那麼支撐騰訊在這些場景落地,需要哪些業務能力?

騰訊的答案是:一個動態的數據底座和一個“5+5+3+3架構”

施雪松認為,一個完整的交通解決方案必須要由數據驅動,面向未來城市級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本身要有可進化、可學習的能力。

騰訊智慧交通版圖大公開,“We Transport”如何打造可進化的交通生命體?

所以動態的數據底座裏面既包含了騰訊自有的數據,例如地理數據、出行數據、車聯網數據、眾包數據等;同時也包含了交通運輸數據,比如信控數據、事故數據、視頻數據、服務商數據等。

而在數據之上,更要有使用數據或者管理數據的能力,否則大數據的價值也無從發揮。

因此在數據底座和業務架構之間,騰訊提出了“5+5+3+3戰略架構”,即五大基礎設施、五大核心引擎,三大能力平台和三大生態。其中:

  • 五大基礎設施包含:大數據、AI、騰訊雲、5G和GIS(空間位置信息系統);

  • 五大核心引擎包含:V2X數據服務引擎、高精差分服務引擎、信息安全引擎、交通大數據引擎及城市級仿真引擎;

  • 三大能力平台包含:車路協同邊緣計算平台,自動駕駛雲平台及交通雲控平台;

  • 三大泛在生態包含:內容生態、社交生態、服務生態;

施雪松表示,通過這個“5+5+3+3戰略架構”,可以將整個數據底座上的信息充分的運用起來,提供給各個城市或者地區使用。

總地來看,We Transport 可以基於動態數據底座所提供的大數據,和“5+5+3+3”的核心能力矩陣,針對政府建、管、營、服這幾個應用場景,提供智慧交通層面的服務能力。

 

“We Transport”可落地性有多高?

以上的宏大布局,不難看出騰訊對智慧交通的野心。

騰訊副總裁鍾翔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這次We transport戰略的發佈,一方面可以看成騰訊從出行向交通領域的延伸,另一方面,也可以看成,騰訊對過去交通不同板塊的產出的有機的規劃,使其成為有機聯繫的交通版圖。

但在智慧交通升級的過程中,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之間的道路交通水平並不一致,其智能化水平也高低不一,不同城市地區的差異比較大。

施雪松也告訴雷鋒網新智駕,因為交通要解決的問題比較多,加上地區差異大,所以每個城市在決實際問題的輕重緩急上是存在差異的。

騰訊智慧交通版圖大公開,“We Transport”如何打造可進化的交通生命體?

比如一些走得快的城市如長沙已經進入城市級的全局解決方案階段,但與此同時,一些城市還面臨着區域性的交通優化問題,如公交路線的優化、特殊車輛的管理等。但從總體進度來看,“當下全國基本上都還處於“試點”的狀態。”

這種地區的差異也給城市智慧交通的解決方案帶來了挑戰。

對此,施雪松表示,“We Transport”方案中“5+5+3+3戰略架構”可以看作一個引擎,具有一定的普適性,涵蓋了未來智慧交通所需要的基礎能力。

但同時,底層的動態數據底座也決定了“We Transport”方案具備了可擴展的能力,可以根據不同城市提供的數據進行不同的服務輸出。“這個框架基本上能應對目前各個不同地區、不同城市、不同管理層次的需求。”施雪松如此説道。

“有的地方可能以智能網聯為主,有的地方可能以交通雲控為主,有的地方可能以自動駕駛為主,都有所側重。但“5+5+3+3戰略架構”基本上把面向未來交通智慧化升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都把統一規整起來了。”

那麼在商業模式上,騰訊的智慧交通方案將由誰來買單?

施雪松在採訪中表示,智慧交通本質上是to B、to G以及to C的業務,只是三者的比例不完全一樣。

比如建設、管理層都是以政府為主導,以國家或地方的投入為主,屬於to G業務;但在運營側比如高速公路、園區、交通設施運維的運營,基本是政府在引導,企業在主導,屬於to B業務;而服務側主要是面向C端,商業模式上就可以有非常多樣化的選擇。

在C端的服務中,騰訊會充分利用自身的C端觸達能力,如乘車碼、小程序、騰訊車聯等能力來讓用户獲得更好的體驗,將這種體驗的提升充分融入到已有的生態裏,而不是單獨再建一個獨立的智慧交通APP。

 

騰訊全面佈局智慧交通的優勢是什麼?

事實上,在智慧交通領域耕耘的玩家不在少數,包括百度、阿里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參與到這個賽道。那麼騰訊作為一個剛剛提出全局解決方案的玩家,優勢何在?

在新智駕看來,騰訊在智慧交通上的優勢有兩方面:一是其過去在智慧交通領域的積累;二是其“智慧交通共建者”策略的提出。

首先來看第一點,騰訊過去在智慧交通領域的積累。

施雪松告訴新智駕:事實上,騰訊的智慧交通基礎能力已經構建了很多年,只不過這些能力原來分散在不同的實驗室、事業部和產品部門。

比如在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領域,目前騰訊在北京首鋼冬奧園區已經做了5G邊緣計算的車路協同場景驗證;同時自動駕駛三大基礎平台之一的虛擬仿真技術,也已經落地了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

騰訊智慧交通版圖大公開,“We Transport”如何打造可進化的交通生命體?

在城市公共交通領域,騰訊乘車碼已覆蓋北上廣深等150多個城市,用户數已超過1.5億;騰訊實時公交則是落地全國近70座城市。

此前,騰訊與廣州地鐵聯合推出全國首個軌道交通智慧大腦“穗騰OS”,就助力地鐵企業在數字化軌道交通、無人化運營管理、智能化運維控制、場景化應用服務等多個方面的智慧升級。

今年6月,騰訊還與西安交通局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構建西安公共交通領域的智慧大腦。

7月,騰訊與交通部公路院聯合發佈“公共交通出行大數據平台”,推動交通大數據在交通產業發展中融合應用。

這些項目的落地,都為騰訊的智慧交通方案的提出,積累了不少實戰經驗。

但同時新智駕認為,也是在這些落地中,騰訊看到了一個更加重要的能力,就是合作伙伴之間1+1>2的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騰訊在這次的專場論壇中,特地強調了自身“智慧交通共建者”的身份,並啓動了智慧交通生態合作伙伴計劃和發佈《騰訊未來交通白皮書》的原因。

施雪松在採訪中表示,未來在智慧交通的具體落地中,將會充分利用本地的開發資源,將騰訊的通用能力和標準能力輸出給當地的生態夥伴。

因為生態合作伙伴往往已經在當地的交通行業深耕多年,非常瞭解當地交通的需求。通過生態本地化的方式,可以解決各個地區交通差異大、服務和需求不一的問題。

“而騰訊一定是隻做我們有優勢和擅長做的,可能更偏向雲、數據、基於數據的基礎設施、感知方面的一些核心算法等....在服務的提供這些方面我們是有優勢的。”施雪松如此表示。

所以,在本次智慧交通論壇中,騰訊聯合廣州地鐵、中國信科集團、上海公共交通卡公司、高新興、海信、天安智聯、金溢科技、世紀高通、鐳神智能、海梁科技等交通產業合作伙伴,共同開啓了智慧交通生態合作伙伴計劃,共同打造未來交通生態圈,實現交通產業的生態協同。

正如騰訊副總裁鍾翔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表示的那樣:“出行產業需要擁抱信息產業,而信息產業也需要擁抱出行、交通這些行業,大家是互相擁抱的一個過程。”只有相互擁抱,最終的智慧交通才能指日可待。

(雷鋒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05 字。

轉載請註明: 騰訊智慧交通版圖大公開,“We Transport”如何打造可進化的交通生命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