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坐6、7位航天員,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內部畫面首次公開

今年5月份我國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首次飛行時,搭載了新一代的載人飛船實驗船。目前該飛船實驗船已經於13日返艙後抵達北京,同時飛船的黑匣子也被取出,相關技術人員正在採集大量數據,並對其進行分析。

日前,相關記者獲得了獨家授權,可以近距離對返回艙進行探訪,而返回艙的內部佈局也因此對外首次公開了。此次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船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經歷了高達近三千度的高温,這意味着返回艙外層,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全新防熱材料在這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飛船結構一般分為:軌道艙,推進艙,返回艙以及附加段四個部分。而新一代載人飛創改用俄“兩艙”模式:返回艙和服務艙。返回艙返回後,代表着軌道艙相當於一顆對地觀察衞星或者是太空實驗室,它將繼續停留在軌道上工作半年左右。可以説返回艙既是航天員的“駕駛室”,又是飛船指揮控制中心。服務艙就是整船的能源和動力中心。

與此同時,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返回艙兼具載貨和載人兩種功能。艙體的左側是未來航天員的生活區,其中包括了餐桌板以及獨立衞生間等等。這次通過開艙後檢測,艙內的內飾表面的狀態等都比較好,實現了對返回艙一些分區的設計目標。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艙內的面積大概有13個立方米那麼大,跟以往的空間相比要大的多,可以容納6-7個航天員,之前的內設只能僅僅容納3名航天員。

艙內的右側是為了驗證飛船的載貨能力而設計的一系列貨架以及貨包,這也是到目前為止,我國飛船搭載重量最大,品種最多的一次,足足近千種實驗物品,為未來我國載人飛船的研製,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新一代載人飛船是我國目前第二代載人飛船,後續會用於中國近地空間站的運營,以及有關載人月球等探索任務。因此為了讓未來的航天員能夠方便執行任務,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具備高可靠,高安全,模塊化設計以及適應多任務等特點。該飛船主要是用於驗證氣動熱防護、再入控制以及羣傘減速回收等關鍵技術。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新一代載人飛船有一項太空實驗讓外界密切關注。我國D打印實驗,這次在國際上首次在太空中完成了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樣件打印,驗證了微重力環境下,複合材料3D打印科學實驗的目標。

國際上現役的載人飛船目前只有俄羅斯和中國的“聯盟”以及“神舟”,而美國“載人龍”在服役後也開啓了飛船的新時代,如今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也緊隨其後。對此,網友紛紛興奮道:加油,中國航天!

幾乎可以想象到隨着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飛行任務不斷執行,該飛船必然會變得更加智能,更加優化,在太空中留下自己漂亮身影的同時,也在國際航天科技史上為自己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國人們都拭目以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57 字。

轉載請註明: 能坐6、7位航天員,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內部畫面首次公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