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專訪小米崔寶秋:技術研發的幕後推動者

小米成立十週年,技術研發已成外界評判這家明星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指標。

去年,小米成立技術委員會,這被視作其全力攻堅核心技術研發及前沿科創領域的一大標誌性舉動。

而作為小米技術委員會首任主席,崔寶秋開始為更多人所熟知。

崔寶秋,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計算機系,擁有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計算機博士學位。2012年6月,崔寶秋回國加入小米,組建人工智能與雲平台團隊,其後主導“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路線。2019年2月,崔寶秋擔任小米集團副總裁、小米技術委員會主席。2019年4月,小米技術委員會全陣容班底正式亮相。

雷科技專訪小米崔寶秋:技術研發的幕後推動者

在崔寶秋的帶領下,成立一年半的小米技術委員會又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近期,雷科技等平台對崔寶秋進行了專訪。站在小米成立十週年的歷史節點,崔寶秋分享了自己對小米技術研發、用户隱私安全及小米未來發展的思考和感悟。

小米的技術研發路線圖

近年來,小米持續加碼研發投入。雷軍在小米十週年公開演講中透露,2020年小米研發預算達到100億元。如何用好小米愈加大額的研發預算,雷軍要認真考慮,崔寶秋更要時刻思索。

而從最近一年半的各項動作來看,小米麪向未來的技術研發路線圖已然浮出水面。

一、在設備端,小米形成了“手機+AIoT”兩大核心引擎的技術研發體系。

從拍照到快充,從“靈弦算法”到AI相機,小米手機這兩年拿出了不少自研新技術。例如最新發布的小米10至尊紀念版,小米自研的虛化算法在DxOMark中取得了單項特性75分的好成績,並助力其相機DxOMark總分達到130,排名世界第一。這是小米手機虛化特性的歷史最高分,也是當前的業內並列最高分。

而在AIoT設備領域,不管是生態鏈的掃地機器人產品,還是最新推出的小米透明電視,無不展現出小米對引領更多設備領域技術發展的強烈渴望。

二、在技術平台搭建上,小米形成了以“小愛同學”為中心的AI技術平台體系。

按照崔寶秋的話講,小愛同學是小米“手機+AIoT”雙引擎的控制中心。

我一直強調小愛同學不僅僅是一個語音助理,更是小米的AI,“小愛”中的這個“愛”就是AI,未來小愛同學就是小米的AI系統能力。

而如何通過小米在AI、IoT、大數據以及生態鏈所有端上的這些優勢,打造一個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小米AI能力系統,正是崔寶秋在關注和思索的課題。

當然,小愛同學目前在技術上的主攻點依然是智能語音。崔寶秋認為,語音交互是未來多模態交互中最重要的一種交互方式,小愛同學設備需要更加敏鋭、正確地感知用户的需求,在這背後則需要小米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能夠更好認知用户需求,包括更加智能地預測用户需求。故而圍繞語音技術研發這條線,崔寶秋表示小米的佈局會非常深。

前沿技術研發的快速推進,往往離不開技術大牛的帶動作用。在小米技術委員會成立後八個月,崔寶秋就請來了國際語音識別和AI領域知名教授Daniel Povey。

雷科技專訪小米崔寶秋:技術研發的幕後推動者

Daniel Povey,為大眾更熟知的身份是語音識別開源工具Kaldi之父。Kaldi集成了多種語音識別模型,被認為是業界語音識別框架的基石,不僅受到人工智能學習和應用者的強度關注,而且極大推進了全球語音識別領域的發展。

崔寶秋表示,Daniel Povey加入小米後正在助其語音技術進一步做大、做強和做深。

我們想圍繞語音從喚醒、識別到理解,再到未來更智能的多輪對話,帶來更有人情味的,甚至有智商,讓人感受有情商的小愛同學,這是我們要做的。

而就目前發展情況而言,小愛同學擁有如下核心技能:

語音技術:高靈敏度的語音喚醒、多場景高精度的語音識別、針對不同使用人羣的聲紋識別、語音合成等;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語言處理基礎技術、文本審核、情感分析、機器翻譯、智能聊天等;

聲學技術:波束形成、聲源定位、去混響、降噪、回聲消除、分佈式拾音等;

智能問答技術:智能場景、個性化回覆、多輪交互、情緒識別等。

需要指出的是,小愛同學並不是小米AI技術平台體系的全部。小愛同學之外,小米AI技術平台體系還涉及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及知識圖譜等領域。

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小米已經把人臉算法、人體算法、圖像識別、圖像增強、OCR等技術應用在設備端。

在深度學習領域,小米已經推出了端雲協同的組合開發工具:移動端深度學習框架MACE和深度學習雲服務平台Cloud-ML。

AI發展愈加強調在設備端上的能力技術,而小米早在2017年底就在內部推出了自研的移動端深度學習框架MACE,同時支持CPU、GPU和不同底層芯片。而在最新的MIUI 12中,小米手機用户亦可體驗到MACE帶來的諸如健康領域的“靈弦算法”以及拍攝領域的“魔法換天”、AI相機等功能。

MACE同樣可以幫助小愛同學提升技能。崔寶秋介紹,小愛音箱的一些智能能力,未來是可以在設備端實現的,不一定非要來到雲平台處理。比如,你帶音箱出去玩,在非聯網環境下,你提出一些問題,小愛依然可以理解你的意思,並向你提供對應的服務。

三、在開源社區和開放生態建設上,小米正在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

2018年6月,藉着“開源中國開源世界高峯論壇”的舞台,小米深度學習框架MACE首度登台亮相,崔寶秋宣佈將其開源。

崔寶秋表示,相較“不夠開放”的蘋果機器學習框架Core ML,MACE可以為小米和更多Android設備提供深度學習領域各種各樣的技能優化和能力定製。

而在邀請Daniel Povey加入小米擔任首席語音科學家前,崔寶秋亦對其講到了“四贏”:

1.Daniel和Kaldi項目要贏;

2.Kaldi的全球社區要贏;

3.小米AIoT生態要贏;

4.基於Kaldi的初創公司要贏。

顯然,這體現出了崔寶秋對小米開源社區和開放生態建設的基本看法:不僅要助力小米及其生態鏈發展,同時也要實現多方共贏的局面。

所以,即便Daniel Povey加入小米,Kaldi也變成了小米項目,但崔寶秋表示小米Kaldi依然是開源的,而且要繼續成為開放、公平和公益的項目。

對於開源軟件及其平台的安全性問題,崔寶秋認為開源軟件會更加安全。

因為開源是有大家在看,你提交一個代碼,無數人在看,幫你審查你的安全漏洞。所以整體來講,比如説一個閉源的,一個開源的,我更擔心閉源的安全性,而不是開源的安全性。

在開放生態搭建上,小米同樣在狂奔。目前,小米開放平台已經涵蓋應用分發、應用服務、流量服務以及小米IoT、小米AI這五大平台。

小米AI開放平台主要面向技術和應用開發者,而小米IoT開發者平台的使命在於將生態鏈企業及其產品服務的盤子做得更大。

目前,小米IoT平台連接的智能設備數已經超過2.52億台,服務超過5500萬個家庭。對應的,小米IoT平台已接入的產品超過2000款,且有數十個品類的產品銷量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除了手機、電視、筆記本、路由器、智能音箱這五大自研品類,小米歡迎更多硬件製造企業、酒店/地產企業和智能硬件服務商加入小米IoT開發者平台,而其也將全面開放Wi-Fi、BLE、BLE Mesh、Zigbee、云云對接等IoT技術能力,併為這些企業及其產品服務提供更多的渠道銷售資源。

隱私安全和小米的長期利益掛鈎

近年來,各大科技巨頭愈加重視用户隱私安全保護。作為國產廠商代表,小米也在更多場合強調用户隱私安全的重要性。

在擔任小米人工智能與雲平台副總裁期間,崔寶秋就提出過“安全和隱私是用户最關心的,投入再多也不為過”的慷慨論調。而在加入小米後,崔寶秋更成為小米在“安全隱私”領域的頭號推手。

崔寶秋曾表示,小米的安全邊界在無限變大,從手機到IoT、從電商到互聯網,各個領域的安全無處不在,漏洞也可能無處不在。基於此,小米近年來持續加碼隱私安全領域的技術研發。

例如,MIUI 12就帶來了“照明彈”“隱匿面具”“攔截網”等關乎用户隱私安全的功能更新。今年6月,小米亦舉行了首屆安全與隱私宣傳月活動。

雷科技專訪小米崔寶秋:技術研發的幕後推動者

崔寶秋表示,伴隨早年開始的國際化征程,小米發現之前在隱私安全保護上做的力度是不夠的,所以開始大力加強。據介紹,小米2012年就成立了安全團隊,2014年又設立了安全與隱私委員會。“從那時起,小米的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就是我直接負責的,真是特別花工夫的一件事。但我們現在真的比同行要領先很多,同時做得更加極致”,崔寶秋談道。

MIUI 12加入了關乎用户隱私安全的重要功能,“小米隱私品牌”的推出則在強化公眾對其的認知。

我們要讓用户認為小米高度尊重他們的隱私。我們非常注重、竭盡全力地用我們的力量來保證他們的信息安全,保證他們的大數據安全,讓他們對我們小米有信任感。從另一個維度來説,小米還是一家個人設備公司,如果我們不尊重用户的隱私,濫用用户的數據,用户就會離我們而去。

有觀點認為,將用户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做到極致,靠企業自我約束力來實現是不太現實的。針對這種論調,崔寶秋認為保護用户隱私安全,對小米這樣的公司而言實現起來是相對容易的。

究其原因,崔寶秋表示只要把信息安全、隱私保護和公司的長期利益掛鈎或者説深度綁定,事情就變得簡單了。

那麼,小米的長期利益又是什麼呢?崔寶秋認為,小米的長期利益就是贏得用户的信任,讓用户閉着眼睛買小米的產品。

我們要做讓用户尖叫的產品,怎麼讓用户尖叫?因為功能很好,產品符合用户需求。但是,如果我偷拿用户的數據,對不起用户,用户為什麼要支持你?用户還有沒有可能尖叫?用户只能罵你。

反之,因為小米尊重隱私、尊重安全,所以用户可以閉着眼睛不加思索地買小米的產品,不僅買手機,其他東西出一款買一款,只要用得着,因為它的價格最低,可能品質最高,隱私也不用擔心。

下一個十年,小米技術研發一往無前

2019年,5G通訊開始商用。然而直到現在,不管手機或智能設備廠商,還是軟件或互聯網廠商,都還在探索5G的殺手級應用。

伴隨5G商用,雷軍提出了“5G+AIoT推動下一代超級互聯網”的觀點。毫無疑問,5G時代的全面到來,對深耕物聯網平台建設的小米而言是重大利好。

崔寶秋認為,相比手機領域,5G在AIoT領域將擁有更大的探索空間。“得益於擁有高速率、大連接和短時延特性的5G通訊技術,不管用户在哪裏,我們都可以把一些AI能力快速推送到各類AIoT終端設備上”,崔寶秋談道。

5G之外,小米技術委員會也在面向未來規劃佈局更多前沿技術發展藍圖。崔寶秋表示,小米是一家務實的公司,有些技術是偏研究或偏學術的,有些技術是偏商業或產品落地的,小米永遠會兩頭兼顧。

對不同技術,我們有不同的預演,要預演下一代產品要用的,也還要預演下N代產品要用的。不同的預演,面向未來的時間跨度是不同的。在技術委員會的推動下,小米都在各方面佈局。

例如,很多技術要快速落地到產品上,有些技術是要佈局未來3到5年或5到10年。包括通信技術,5G怎麼樣,6G是什麼?6G,我們最近也在看。

崔寶秋堅持的一個理念是,圍繞小米的核心業務,打造小米的核心技術,一個圍繞、兩個核心,核心業務又包括產品,而很多核心技術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崔寶秋拿開源技術舉例:開源不僅要站在巨人的肩膀,還要為巨人指方向,重點是要把核心技術握在自己手中。

雷科技專訪小米崔寶秋:技術研發的幕後推動者

想要攻克更多核心技術,小米的研發人才團隊搭建就顯得極其重要。一方面,小米技術委員會需要從外部引入更多像Kaldi之父Daniel Povey這樣的頂級專家;另一方面,也需在內部強化技術和工程師文化,同時加大對內部技術人才團隊的培養和激勵,以期能帶來更大的研發成果。

今年初,小米頒發首屆百萬美元技術大獎,代表小米探索前沿技術——“環繞屏”項目的10名核心工程師,從內部申報的一百多個技術團隊中脱穎而出,並最終摘得桂冠。雖然彼時對於“環繞屏”能否量產有一些議論,雖然最終的結果亦不近如人意,但在“環繞屏”團隊為什麼能獲獎上,崔寶秋曾給出了三個核心指標:技術的獨創性、世界範圍內的領先性,以及與小米主營業務的契合性。

由此,不難看出小米內部對於技術研發的態度。拋開“環繞屏”項目的最終結果,不以成敗論英雄,下一個十年的小米技術研發才能一往無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21 字。

轉載請註明: 雷科技專訪小米崔寶秋:技術研發的幕後推動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