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互聯網行業不斷髮展壯大,隨着電商平台的崛起,實體店的生意也一天不如一天。大街上隨處可見那些旺鋪出租的告示,不少商家直呼生意不好做。然而很多人都將實體店生意難做的原因歸結到電商,接連關閉的實體店生意不好,真的是因為電商平台的崛起嗎?
為什麼在日本實體店就能夠成功打敗電商呢?其實日本主要靠的就是信譽2字。而中國每當生意不好做就怪電商,事實上還是應該多從門店自身找原因。
以前手裏有個商鋪,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件十分賺錢的生意,“一鋪養三代”的説法也經久不衰。當然在高房價的背景下,不僅買套房不容易,想買商鋪就更加難了。不過現在這一局面好像反過來了,隨處可見的“旺鋪出租”不禁讓人懷疑,到底是生意太好做了,還是生意太難做了呢?
如果你覺得到處都是旺鋪出租是因為有錢可賺,那就大錯特錯了。內行也直接説出了實情,道出其中“貓膩”。如果真的是旺鋪,或者能賺錢的話,早就排隊有人要租下來了,哪裏還輪得到你來做生意。現在大部分能夠轉出手的商鋪,都經歷了好幾個客户。有些人可能開了幾個月生意不好,就開始轉租。之後接手的又再次經歷同樣的情況,換句話來説打着旺鋪的名義出租,其實生意並不好做。
之所以將這些商鋪稱之為“旺鋪”,也只是想盡快出手罷了。畢竟要是能賺錢,誰也不會輕易將房子出租出去。這也就造成了一種錯覺,實體店老闆會認為現在經營電商平台生意肯定十分“紅火”。事實上與實體店老闆相對應的是,網店店主也一直抱怨生意不好做。
一方面是電商平台的監管變得越來越嚴厲,另一方面商家被扣錢的情況也越來越常見。一般消費者遇到問題,平台都會將責任歸到商家身上,有的時候也不乏“薅羊毛”的情況出現。加上電商平台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其實網店生意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好做。
而實體店生意不好做,網店生意也不好做該“怪”的又是誰呢?這時候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馬雲,事實上這一點確實是錯怪馬雲了。即便沒有他,也會有別人出現帶動電商平台的發展壯大。因為這是時代趨勢帶來的必然結果,社會一直在進步傳統實體店如果一直停滯不前,跟不上時代的腳步遭到“淘汰”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也不可否認電商平台的出現,對於實體店確實帶來了衝擊,也可以説加速了實體店的“衰落”。畢竟網購越來越便利,很多人也就不想麻煩去實體店購物了。同樣的商品實體店價格自然是比網上要貴的,對於那些價格敏感型的消費者來説,還是更加願意選擇電商平台。
但這並非最主要的原因,要知道房租、人工成本的上漲,才是造成實體店經營越來越難的關鍵。人工成本的上漲相信大家都是有所感觸的,正是因為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才導致不少外企開始將生產線搬至東南亞等勞動力更為廉價的市場。
除此之外還有租金成本壓迫,實體店生意本來就不如以前,每個月還要承擔高額的房租支出,店主自然是“吃不消”的。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剛接手沒多久,就開不下去了,匆忙倒閉的原因。對於這一點馬雲自然也早就猜到了,不僅是實體店生意難做,就連電商日子也沒那麼好過。之前他就説過,未來傳統電商或將遭到淘汰,而新的模式會讓實體店迎來轉機。
這時候放棄實體店轉戰電商平台,很明顯不是一個明智的舉動。對於這一新模式,相信不少人也猜到了,它就是新零售。在電商發展逐漸觸及“天花板”的前提下,不少人開始轉戰直播電商這一模式。要説今年最暴利的行業,相信直播電商一定能佔據一個位置。可以預見的直播電商這一模式並不會火太久,這就和前段時間大熱的擺地攤一個道理。
自從“地攤經濟”放開以後,各行各業都湧入了想要擺地攤的人。可以説前段時間人人都想搞個副業,利用擺地攤賺點外快。然而沒多久這陣熱潮就逐漸“降温”,之前喊着要擺地攤的人也都沒了動靜。雖然看上去擺地攤是個零成本就能收穫高回報的行業,但是賺錢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很多人真正投入擺地攤之後才發現,不僅需要拉下臉叫喚,還要保證進貨價一定要低。如果沒有這兩個前提,虧本也是遲早的事情。而新零售與這些行業都有所區別,一方面它保留了網購的特點,另一方面又具備了實體店的特性。
換句話來説是不少實體店迎來的一次全新機遇,因為新零售模式是依託在實體店之上的,往後新零售這一行業大面積普及,不少實體店復甦也就迎來了希望。這時候如果能夠把握住新零售這一機遇的話,實體店主想要“翻身”也不是難事。
雖然目前新零售還處於初級階段,不過未來一定會像網購一樣成為一種趨勢。就像大家認為二維碼支付已經成為市場主流的局面下,未來刷臉支付、無感支付或將再次取代二維碼支付。就連央行都推出了數字貨幣,可見未來掃碼支付的地位也未必能夠站穩。
在時代瞬息萬變的背景下,對於任何行業來説都要緊跟時代趨勢,否則就會遭到市場的淘汰。加上消費者的喜好也在一直變化,只有及時抓住時代的機遇,才能從中賺取財富。對於實體店來説,新的機遇已經擺在眼前了,能否抓住就看廣大實體店主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