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TED
鈦媒體注: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硅兔賽跑(ID:sv_race),作者丨侯雅玲,編輯丨Tia Li Zi,鈦媒體經授權發佈。
消費74500美金,摺合人民幣53萬左右,你就能跟亞馬遜CEO貝佐斯一樣,牽只機器狗,出門瀟灑溜一圈。
圖片來源:傑夫•貝佐斯推特
這錢花的,是不是還挺值?美國時間6月16日起,登陸波士頓動力官網,直接下單,6~8周後,風靡全球極客圈的那隻機器狗,就會乖乖躺在你家門口。而且,每人限購兩隻,先購先得。
(小編已經腦補出,以後社交媒體上最前衞的炫富方式,應該是炫機器狗了!)
沉寂27年後,只見其“影”,不見其“真人”的機器狗,終於在全球無數粉絲的打Call下,C位出道。
“我愛機器人,我的長期目標是讓機器人像動物和人一樣運動自如。而在我看來,這需要全面的開發設計,包括硬件、軟件以及運動行為,只有三者達到協調,才是一款我心目中的機器人。”
2017年,馬克·雷伯特帶着機器狗登上TED舞台。這是雷伯特為數不多的露面,此前,他更喜歡藏在波士頓動力動輒點擊量數百萬的視頻後面。比起商人,他像一個潛心學術的學者。
也是,28年前,波士頓動力成立;11年前,上傳了第一條機器人視頻;10年前,雷伯特才開始出現在報刊媒體的報道中;1年前,才開始商業化轉型賣產品;今年,機器狗才頻頻接到訂單。
馬克·雷伯特,今年70歲了。
説“科學天才”似乎名不副實,近30年研究了3個問題——機器人如何運動?如何平衡?如何舉重?技術的創新、進步遠遠慢於他的設想。
説“商界奇才”似乎更遠,2013年被谷歌收購,2017年,又被谷歌甩包袱似的賣給軟銀,不賺錢是大問題。
同時,你也無法衡量波士頓動力的價值。雷伯特之前,從來沒有人能製造出這樣的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Atlas,能做體操,360度轉體、空中劈叉不在話下。
機器狗Spot,頭頂長長的機械臂,誰也阻止不了它開門的決心,還能簽約馬戲團表演舞蹈。
我們的認知一次次被刷新,想象力一次次被打開。波士頓動力機器人,並不是從Day 1就有神奇能力,28年的旅程,充滿曲折,但或許也正因如此,它才更加讓人着迷。
在波士頓的一家醫院,Spot是醫生助手,醫護人員可以通過安裝在Spot頭頂的iPad和背部的對講機與患者遠程交流,無接觸問診。通常情況下,這一過程需要5名工作人員完成,有Spot在,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降低。
在新加坡的一處公園,Spot是園區保安。在Covid-19全球大流行下,Spot盡職盡責的提醒遊客保持距離,小心傳染。
在石油公司AkerBP的海上油田,Spot是安全巡檢員,找出船舶故障、發現碳氫化合物泄露、幫助船員撤離… 哪裏危險,哪裏就有Spot工作的身影。
在OTTO Motors公司的倉庫裏,機器狗Spot的兄弟Handle是”搬磚工”。Handle專門為搬運貨物開發,用頭頂的吸盤拿起貨物,乖乖放到指定地點。
1992年至今,波士頓動力家族集齊了“七大金剛”。
早在2005年,公司就研發出了第一代機器狗BigDog。波士頓動力與NASA的噴氣推進實驗室(雷伯特的老東家)、哈佛大學Concord Field Station聯手開發,服務美國軍方。
載重340磅、能在複雜地形行軍、時速4英里/時,技能點滿滿。美國軍方的初衷是讓BigDog在一些地形奇怪複雜的地區代替運輸車運載物資,可惜BigDog產生的噪音太大,用了不長時間就被迫退役。
另一款機器人LS3命運與BigDog相似,為服務軍方設計,卻因為致命缺陷提前退役。
再來就是Spot的同類,四足前進的Cheetah(獵豹)和WildCat(野貓),前者時速高達28.3英里/時,後者則是全球奔跑速度最快的四足機器人(32km/h)。
2018年,一則Spot開門的視頻橫空出世,會爬樓梯、抓取物品、開門、甚至跳舞的Spot,引發全網熱議,人們從未見過跑動如此自然、平衡性這麼好的機器人。
這之後會做體操的人形機器人Atlas更是將波士頓動力在全球引發的機器人狂潮推向巔峯。
如果説Spot的機器狗外形,讓人們還隔着一層感受波士頓動力技術的先進性,Atlas的人類外形,則讓大家徹底覺得恐怖了。這些高難度動作,Atlas現在做的這麼好,未來發展出更多擬人功能,似乎也不是難事,替代人類?似乎很快也會噩夢成真。
除了Atlas,波士頓動力的另一款人形機器人PETMAN,設計初衷是為美國軍隊測試特殊用途的軍隊服裝。
波士頓動力的產品,大體上分為軍用和民用兩類。民用類,Spot、Atlas和Handle(專門的貨物搬運機器人)三足鼎立。
2019年,波士頓動力發展重心轉向,從悶頭搞科研到全力實現商業化,重點要商業化的產品就是Spot和Handle。其餘如Atlas,仍會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繼續探索新的技術前沿。
波士頓動力1992年成立,直到2019年才將商業化提上日程,不賺錢、只花錢,沒有實際產品可賣,一直為人詬病。以這樣的形態發展二十多年,也是罕見。
這一切,都要談到背後那個人,機器狗之父、學術派創始人馬克·雷伯特。
東北大學本科、麻省理工博士,NASA工作經歷,卡耐基梅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副教授,學界轉商界,教授變創始人.... 這些是馬克·雷伯特的標籤,是令投資人又愛又怕的那類創始人。
愛他的技術實力,怕他缺乏商業經驗最終無法變現。雷伯特也恰恰印證了投資人對此類創始人的刻板印象。
在卡耐基梅隆大學任教期間,他萌生了創辦一個機器人研究實驗室的想法,Leg Lab誕生,主要研究與機器人控制、計算機視覺相關的技術。
雷伯特是典型的技術極客,為了搞清動物和人類的運動方式,幹過許多常人人想象不到的事情。
比如,花大量時間、反覆播放視頻甚至放大圖像一幀幀研究,為什麼山羊可以在懸崖峭壁上穩健行走、為什麼獵狗可以在崎嶇山路上奔跑、豹子高速奔跑時的腿部有什麼變化等等。
他還是特別“冷血”的父親,故意將年幼的女兒推倒,觀察她如何站起來、如何保持身體平衡。後來回憶起來,雷伯特也很愧疚:“這麼多年過去了,我手機上還保留着當時我把女兒推倒的視頻,現在想想,真的對她感到愧疚。”
1986年,雷伯特離開卡耐基梅隆到麻省理工任職,Leg Lab也因此搬到了MIT,6年後,43歲的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夥伴創立了波士頓動力,擔任CEO。
43歲,早已不再年輕,用現在流行的話講,是“前浪”沒錯了。但年紀沒有限制他的的才能與想象。
波士頓動力早期,資金主要來自美國軍方,技術主要也是為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和五角大樓工作,雷伯特和他的機器人“王國”如魚得水,不用為錢考慮,波士頓動力的“七大金剛”組合初步成型。
到2012年,波士頓動力的發展遇到了一個轉折點——收到來自谷歌的收購邀約。彼時,谷歌任命安卓的開發者安迪·魯賓(Andy Rubin)建設機器人部門,命名為Replicant,並一口氣收購了9家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正是其中一家。
但是好景不長,先是2014年,安迪•魯賓離職,Replicant部門組建不到一年後陷入了羣龍無首狀態,緊接着另一位發起人James Kuffner也離開了谷歌。
至今這仍是一段懸案,沒人知道為什麼谷歌大手筆建立機器人部門的雄心壯志,才不到一年就危機重重。
2016年3月,谷歌計劃解散機器人部門,波士頓動力成了谷歌亟待甩掉的包袱。據業內分析人士稱,谷歌致力於做技術平台和生態體系,而波士頓動力一致以來潛心研發產品,兩者的發展重心無法統一,此外,在被收購後的4年裏,波士頓動力並未給谷歌帶來可觀的商用產品和財務回報。
經歷了一年的出售風波,波士頓動力最終被軟銀1億美金收購。軟銀一直長期看好智能機器人領域。
孫正義對波士頓動力的未來信心滿滿,“智能機器人將成為信息革命下一階段的關鍵驅動力,而雷伯特和他的團隊顯然是智能機器人領域的技術領導者。”
雷伯特説,孫正義和他都是“愛做夢”的人,不光在乎眼前利益,更願意投資未來。軟銀是個不錯的歸宿,相比谷歌,波士頓動力在這裏的發展空間和自由度會更大。
2019年,波士頓動力再次從東家軟銀那裏募得3700萬美金投資,這次募集的資金,終於要用來加速公司的商業化進程了。
盼了27年,業界終於等來波士頓動力的商業化產品——機器狗Spot 。
但雷伯特沒按常理出牌,記者問他你覺得機器狗有哪些應用場景?他回答,我們也不知道,正想讓用户告訴我們呢。
眾所周知,尋找產品的product-market-fit(市場定位)非常重要,這影響着產品的性能和對客户範圍的圈定,甚至能決定一間公司的死亡。而雷伯特卻如此佛系,並不打算給自家的產品設限。
他就不怕沒客户嗎?
只能説,雷伯特對自己一手打造的機器狗的技術有着異乎尋常的信心。他更願意跟用户發展成合作伙伴,而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一次性買賣。
通過與客户深入交談,掌握他們的核心需求,波士頓動力會對機器狗Spot的功能做一些定製開發,以更好地適應客户的需求。同時,通過開放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合作伙伴可以在波士頓動力的產品中加上自己開發的應用。
所以雷伯特這樣闡釋波士頓動力的商業化前景“我們的目標是成為機器人界的安卓”。
當然,雷伯特還留着一招後手。“成為機器人界的安卓”,一聽就又是一個複雜、宏達、花很長時間才能實現的願景。可能吸取了之前被谷歌賣掉的教訓,在第一梯隊機器狗之外,波士頓動力還打算實現Handle的商業化。
相比Spot,搬運機器人Handle的功能就簡單粗暴多了,在倉庫中搬運貨物。兩個輪子控制移動,頭頂的吸盤能吸起至少100磅的貨物,計算機視覺讓Handle可以準確識別目標並完成全自動的搬運工作。
在商業化Handle的路上,波士頓動力目標明確,篩選起合作伙伴來也得心應手,Handle已經在Otto Motors的倉庫上崗了。
今年突入其來的疫情,讓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駛入商業化的快車道。雷伯特多年來的努力、付出、等待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可就在此時,雷伯特宣佈辭職,將CEO職位交給另一位公司元老,曾任COO的羅伯特·普雷特爾。他在波士頓動力早期加入,見證了從谷歌到軟銀時代的全部變遷,是讓雷伯特放心交棒的人選。
“我剛過完70歲生日,過去一年裏我一直在思考公司的傳承問題,同時也一直在努力思考,自己想明白(是不是到了交棒的時間),跟軟銀討論,得到他們的贊同。”言下之意,這是雷伯特深思熟慮後的決定。古稀之年,愛穿花襯衫、散發着濃濃海灘度假風的馬克·雷伯特,有些與眾不同。
對錢,看的不重。他一直將波士頓動力當做一間R&D研發公司,而非產品公司。他的“至理名言”是:“沒經歷至少25年潛心研究的機器人產品,不足以商業化。”
對時間,不太敏感。年輕時埋首機器人研究,再抬頭時一輩子居然就那麼過去了。花了28年打磨出震驚世界的機器狗Spot、人形機器人Atlas,給未來的智能機器人開了個好頭。
對名利,沒野心。不然也不會急流勇退,在今年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大紅大紫時退居二線。讓新一代將自己打磨好的技術推向世界,鮮花和掌聲留給他們。
雷伯特不像是這個時代的人,他不急不躁,花一輩子時間幹了一件事情,放在更長遠的時間線上看,也許他只是給智能機器人行業起了個頭。
不過這並不重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這個世界從不缺乏善於思考和想象的人,但永遠更需要像馬克·雷伯特一樣願意積跬步,把想象變成現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