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你剁手了嗎?樂見消費者更理性

今年電商節消費趨勢如何?消費者都有哪些購物習慣呢?最近,南都金融研究所(NDFRI)經過兩週的線上問卷調研,發現這樣一組有意思的數據——有超過90%的受訪者在疫情後都有消費意願,但其中超七成人表示購物決策會比之前更慎重。不過這個“慎重”是寧願“買少點,買貴點”,也要“買好點”,超五成受訪者表示今年“6·18”要比往年購物支出更多金額。

眾所周知的原因,今年的“6·18”電商節被賦予了不同一般的意義,也被很多電商平台、企業商家視為檢驗“後疫情時期”市場消費是否得到有效恢復的試金石。寧願“買少點,買貴點”,也要“買好點”,媒體調查得到的結論,無疑是一個新趨勢,這一調查結論預示着消費者在各種電商節、購物節上的消費行為變得更加理性,而不是像原來那樣跟風、盲從,只被商家的低價和平台的優惠所吸引,而導致衝動型消費。

這是一種值得肯定的現象,當絕大多數的消費者對自己的消費行為更有計劃性,並且根據自己的個人消費能力提前作出理性規劃,也就意味着健康消費觀正在形成。而這種健康的消費觀,最終體現在消費行為中,就是隻買自己需要的,同時也和自己的消費能力相匹配的商品,而不是在商家和平台的廣告宣傳、優惠政策的辭令之下亂買一氣——結果買回來的很多東西用不上,也很容易買到質量低劣的商品。

調查還顯示,約35%的人表示會少買便宜產品,轉而購買品質更高、能夠帶來更長價值的精品;超四成認為可以適當進行一些自身財力範圍內的高消費,買的件數和次數減少了,但生活的品質提升了。這正是消費者在電商節變得更加理性的體現。理性的消費觀念,不僅僅關係到消費者,同時也能夠影響平台、商家。因為要想滿足消費者新的消費需求,就必須改變過去依靠打價格戰來拉動銷量的做法,提升產品質量及服務水平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電商購物節發展了這麼多年,也該到了改變的時候,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消費者消費心理、消費需求的新變化,就是這種量變的結果,也預示着更多變化的開始。對此,電商平台、企業商家以及政府監管部門,都要作出相應調整,適應這種新的形勢和變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50 字。

轉載請註明: “6·18”你剁手了嗎?樂見消費者更理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