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公有云成本優化創新排行榜

2020公有云成本優化創新排行榜

據IDC發佈的報告,2020年第一季度,用於雲環境IT基礎架構產品(服務器、企業存儲和以太網交換機)的支出增長了2.2%,而傳統的非雲基礎設施的投資同比下降了16.3%。加之2020年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在線醫療等需求激增,加速了全球“雲端化”的進程。

公有云優勢明顯,具虹吸效應

公有云作為為廣大用户、個人或者企業提供的雲基礎設施的服務,相當於用户與其他雲“租户”共享相同的硬件、存儲和網絡設備,為用户提供可通過互聯網訪問的虛擬的服務器空間。

公有云服務面向公眾,所以其是典型的ToB服務,提供各行各業的解決方案,對客户進行賦能。而ToB服務都需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深耕某一領域,提供更加普世的解決方案,才容易獲得客户的信任感,且具備突發事件的解決能力。

公有云一般適合於面向公眾且計算能力需求大且波動的企業。而優勢顯而易見的在於成本低、無需維護、高可靠性及能夠有較好的擴容性,滿足業務的需求。

由於公有云的優勢明顯,是大型雲計算廠商都想參與的陣地。然而其對資金和人才的高投入,導致了公有云激烈的競爭,這也使沒有足夠資本實力的雲計算廠商,退出了公有云的陣營,如美團雲和蘇寧雲。

與此同時,依託母公司體系保障或依託融資手段獲得規模化成長之後的雲廠商,正在日益壯大,巨頭的虹吸效應讓巨頭實力越來越強大,而強大的技術和實力保障,也反哺給市場更足的發展動力。

雲計算將成為未來十年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雖然這個繁榮賽道多數已被巨頭佔據,但變化的趨勢下,創新的雲計算廠商仍有挑戰的機會。

變化的趨勢下,創新才是未來

目前,雖然以BAT、華為雲、金山云為代表的廠商構築了雲上商業形態,但這並不意味着可以高枕無憂,不用擔心新興企業的衝擊。基業長青的核心在永無止境地創新和前進。

從供給端來看,國內主要的雲服務商開始轉型產業互聯網,大力拓展B端和G端的“生意”,挖掘高新人才,着重發展AI、大數據、IoT、區塊鏈、5G、邊緣計算等綜合技術實力,通過股權投資和業務投資的方式,滲入SaaS領域和雲上開發者領域等雲計算創新企業,從而實現在智慧教育、醫療、金融等更多領域的佈局。

雖然各大產商已佔據了較大的市場,但在科技不斷創新的時代,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可能下一刻創新模式的雲計算企業便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站在了市場的前面。

比如神州泰嶽的創新雲平台,其綜合了採購模式、資源配置、專項指標、系統架構等方面的優化方法,率先向AWS公有云用户推出,普遍節省用雲成本30%以上,部分案例成本節省超過80%。通過分析和調整雲資源組合、容量配置、採購模式、部署架構及應用架構,在成本、性能、可用性、安全、擴展性等方面進行優化,大幅提升提升系統安全可靠性。

除此之外,像青雲、UCloud、七牛雲等新興的雲計算企業也通過自身獨特的打法和優勢在國內雲計算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市場份額。

未來,政府和大企業加速上雲將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一方面,雲技術將體現雲原生思維,包括接受自助式服務、資源共享、彈性和可擴展性、標準接口以及計量等各項核心雲能力。另一方面,客户不僅對基礎的雲服務有要求,還對數據管理、分析工具、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物聯網、移動網絡等有了更高的要求,這需要通過招募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解決。

多雲和混合雲環境已成為雲計算未來趨勢,其更好地將雲服務部署到現有環境的實際模型中,將集中式雲服務向遠程私有云的拓展,推動市場對多雲協調的需求,使公有云服務與傳統的數據中心環境能夠相結合,且通過選擇混合雲,可以讓相關機構和企業可以同時滿足業務需求和監管要求。

公有云所擁有的優勢低成本,高可拓展性是私有云所沒有的,而面對錯綜複雜的網絡安全態勢,數據安全保護、軟硬件自主可控成為國內機構和企業關注的焦點。所以兼容幷包的創新模式或許將成為更好的選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74 字。

轉載請註明: 2020公有云成本優化創新排行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