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搏擊新聞為何越來越無聊?專家:千篇一律,缺乏人格化魅力
6月14日,中國搏擊資深媒體人、格鬥賽聯合創始人“平常心”就當前國內的搏擊媒體面臨的問題進行剖析,在平常心來看,國內幾乎所有大大小小的搏擊自媒體都同質化嚴重,缺乏自己的標籤,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公眾審美疲勞,越來越對媒體報道缺乏興趣和黏度。
平常心説道:“發現一個現象,就是格鬥媒體內容的同質化。現在的體育自媒體基本分為兩類,第一是視頻類,第二是資訊類。在體育市場百花齊放的時候,因為素材來源多,內容豐富,有充分的再加工餘地,同質化情況還不算嚴重。但今年格鬥賽事撲街,僅剩UFC一家出東西。突然同質化情況非常嚴重,同一個視頻,同一個新聞,可能10個格鬥媒體都在發。”
平常心解釋道:“那麼流量又如何區分呢?第一跟發放的時間早晚有關,發的早可能吃到流量紅利。第二跟傳播矩陣有關,就是轉的人多不多,有沒有大V轉,最終拼的還是人脈和關係。而對於受眾來説,重複信息多了,也會疲勞,最終互動粘性就會低。今年其實廣告商邏輯也在改變,我跟行業內的人聊過。做新聞資訊和搬運視頻,雖然內容成本低,流量上看起來高,但是因為人格化特徵弱,所以帶貨和背書的價值不高,廣告主不太願意投。”
平常心最後指出:“廣告主更喜歡的是帶有人格化特徵的賬號,這也是為什麼羅永浩轉型直播可以高舉高打的原因,他真正的競爭力不是口才和粉絲數量,而是人格化的特徵。體育媒體在未來發展中,如果是希望走流量變現的道路的話,也要加入人格化特徵,這是一個趨勢。不然整天看一樣的報道和信息,就越來越無趣了。有趣是對體育內容的基本要求,對體育媒體也是一樣。”
此外,亞洲拳擊推廣人邢威也認同平常心的觀點,他指出:“國內搏擊格鬥自媒體確實存在着千篇一律的通病,要麼就是某些專業記者收錢辦事,打壓與某些賽事方對立的賽事和拳手,這種人自以為很了不起,其實已經在圈內落得一世罵名,在業內臭名昭著,這也是國內拳擊格鬥類運動始終沒能真正發展起來的原因之一。前幾年,還有個別自媒體胡亂燒錢,看起來規格很高,結果沒持續多久就早早夭折,這些都是中國泛搏擊運動發展畸形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