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芯片用完了,高通立馬錶示:我這裏有!

高通正在爭取為華為“制裁”鬆綁。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前腳剛剛宣佈麒麟芯片成“絕唱”,高通後腳就去遊説美國政府,請求允許高通向華為出口芯片。

高通不希望競爭對手從針對華為的“制裁”中漁利,也不希望在中國市場的努力付諸東流。

然而這家企業的邏輯,似乎與近年來美國政府鷹派的邏輯背道而馳。

1

其實早已遞交“解綁”申請

其實高通早在2020年6月就已經向美國政府提交了許可申請,以獲准向華為銷售5G芯片組。

從目前的消息來看,高通很可能就是在為這一申請積極遊説。

2020年5月15日,特朗普政府加碼針對華為的“制裁”,簽署禁令要求任何企業若向華為提供含有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品,必須先取得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

隨後台積電宣佈,將在9月15日之後將不再向華為出貨。

台積電是華為高端芯片最重要的供應商,也是目前少數擁有5nm製程工藝的芯片代工廠之一。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8月7日舉辦的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峯會上表示,受到美國第二輪制裁的影響,華為的芯片沒辦法生產了,因此麒麟系列高端芯片可能停產。

而如果高通遊説成功,將被獲准向華為出售芯片,華為也能夠獲得一次重要的喘息機會。

華為與高通的關係,最近升温得很快。

兩家公司在上個月剛剛解決了許可糾紛,華為將向高通支付18億美元,以獲得使用高通芯片技術的許可。

再加上高通已於前期就提交了對華為銷售的許可申請,説明高通實際上非常不希望失去這麼一個重大客户。

2

為什麼華為對高通很重要?

高通在其發佈的一份簡報中闡釋了遊説美國政府的部分原因。

該公司表示,特朗普政府針對華為的“制裁”不僅很難達到限制的效果,還可能將數十億美元的市場拱手讓給高通的海外競爭對手。

高通所説的競爭對手,極有可能是聯發科和三星。

為應對“制裁”的影響,華為將最快從Mate 40開始使用兩套處理器方案,其中國行產品仍然將搭載全新的麒麟芯片,而海外版則會從高通、聯發科甚至三星中選優一個“備胎”。

聯發科目前是所有“備胎”中,芯片供應數量最大的。

今年5月份就有消息稱,華為向聯發科訂購芯片數量暴增300%,導致聯發科不得不評估自己是否有足夠的人力資源來支持華為。

在8月3日又有中國台灣媒體爆料,稱華為訂購的聯發科芯片數量超過1.2億顆。

如果以華為近兩年預估手機年出貨量約1.8億台來計算,聯發科所分得到的市佔率超過2/3,遠勝過高通。

三星則是除了台積電之外,能夠掌握10nm以下高端芯片製程工藝的製造商。另據消息人士透露,華為所引發的市場變化,也曾作為三星電子內部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

當前的形式,勢必讓高通感到焦慮。

高通在2020年上半年的表現其實不盡如人意。

財報數據顯示,高通在2019~2020財年Q3(公曆年2020Q2)營收為48.93億美元,去年同期為96.35億美元,同比下降達49.2%;淨利潤為8.45億美元,同比也大幅下降了61%。

另外高通還指出,在新冠疫情影響之下,受全球5G旗艦手機發布推遲影響,高通在下一個季度的手機出貨量將同比下降15%,因此下個季度的表現預期也不高。

那麼究竟是什麼5G旗艦手機能夠彌補業績表現的不足呢?

高通的答案也許正是華為。

儘管2019年美國“制裁”開始後,華為智能手機的發貨量少了6000萬台,但在2020年上半年的銷售數據上,卻出現了奇蹟:

研究機構Canalys發佈的2020年Q2全球智能手機廠商出貨量報告顯示,華為Q2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首次奪冠,這是9年以來第一次有三星或蘋果之外的廠商領跑市場。

目前海外市場因疫情沒有完全得到控制,消費市場持續浮潛可能性較大。

若能搭上華為智能手機的“快車”,對改善高通經營狀況或將產生十分積極的作用。

然而高通必須抓緊時間了。

一方面高通要面對競爭對手的“爭奪”。

不僅是高通,其他美國芯片製造設計商也在積極申請同華為合作的許可,其中包括美國最大芯片企業英特爾,半導體記憶產品生產商美光科技,以及可編程芯片供應商賽靈思。

有的企業已經獲得白宮一定程度的許可。

另一方面,“認清現實”的華為正在加緊佈局全產業鏈,力圖在不依靠其他廠商的情況下,實現供應鏈安全。

華為的“南泥灣”項目已經在路上,計劃規避含有美國技術的產品,力圖突破其技術封鎖。

此外還有一點就是,高通與中國市場關係其實十分密切。

就目前的市場格局看,高通的手機芯片基本上都由中國手機企業首發,中國手機市場的火熱為其貢獻了相當可觀的營收。

例如其驍龍865芯片將會搭載於小米MIX4系列高端手機。該款手機將會對標華為2020年8月發佈的Mate 40系列。

在華為等企業的帶動下,中國已經擁有足夠大的5G市場,讓高通可以實現技術迭代。

在羣雄並起的5G時代,高通沒有選擇與中國市場和政府交惡,是一種聰明的做法。

3

美國鷹派:寧願自損一萬,也要傷敵三千?

然而高通的想法,與美國政府中部分鷹派的想法,遵循不同的邏輯。

在特朗普政府中的一些政客看來,當中國科技實力足以威脅到美國的時候,它就一定要扼制中國科技的發展,哪怕殺敵三千自損一萬。

自從特朗普掌舵白宮,美國不斷以“貿易公平”“國家安全”為由向外國施壓,以加徵關税等等方式,脅迫他國政府和企業按照特朗普的“劇本”做出妥協。

其中的受害者不僅包括中國、俄羅斯、伊朗等所謂“非自有世界”經濟體,還包括歐洲、加拿大等盟友。

而美國企業也是受害者,在不斷“退羣”的過程中失去了機遇。

以5G行業為例。即將過去的4G時代裏,美國是信息通信產業的霸主。

而如果華為實現了5G技術和市場突破,成為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對美國通信公司和美國在全球產業鏈上的地位都將造成重大打擊。

因此華為在5G行業領域的快速發展,是特朗普最為忌憚的方面之一。特朗普曾不遺餘力地號召美國盟友將華為排除在他們國內5G網絡的建設之外。

可隨着華為5G技術在中國率先實現商用,特朗普的措施反而容易讓美國5G相關企業失去優勢。

“...他們的(華盛頓)政策無意中使美國公司失去了在華為和實體名單上其他公司的席位。”

美國信息技術產業委員會(ITI)亞洲政策高級主管內奧米·威爾遜(Naomi Wilson)在2020年5月6日發表的文章中表示,當華為在指定5G行業的標準的時候,美國的工程師們卻只能迴避,這將讓美國企業在5G競爭上處於被動的地位。

芯片行業的邏輯也同樣如此。

儘管特朗普政府的“制裁”掐住了華為的脖子,讓餘承東大呼“困難”,對華為手機的生產和銷售也造成了沉重的負擔,但如今華為對形勢的判斷依然整體樂觀。

“制裁”中留下的需求缺口,卻讓別的企業得到了機會。

肥肉就在眼前,卻眼睜睜看着別人搶走,能不急嗎?

4

小結

當中國的科技實力威脅到美國的時候,特朗普決心要扼制中國,寧可自損一萬也要殺敵三千。

只是在疫情之下,許多行業的收入都受到了不小的衝擊,美國失業率達到10%的歷史高位,GDP也縮水了32.5%。

也許美國政府釜底抽薪,通過“絞殺”中國企業的方式,為美國企業創造了“超車”機遇,但相比之下,此時此刻美國企業現在最需要的,還是從低迷的實體市場環境中吃上一口肉的機會。

華為芯片用完了,高通立馬錶示:我這裏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38 字。

轉載請註明: 華為芯片用完了,高通立馬錶示:我這裏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