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達逆市上市,京東到家的即時電商夢要圓了嗎?該不該擔心虧損?

最近一段時間對於中國中概股來説可謂是一段困難的歲月,在猶豫踟躕是否需要回國第二次上市的時候,卻有一家中概股企業勇敢地敲響了去美國上市的鐘,這就是之前被稱為京東到家的達達集團,作為中國即時電商的代表,達達的夢終於圓了?我們該怎麼看?該不該擔心達達的虧損?

北京時間6月5日晚間,達達集團登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DADA”,發行價為每股美國存托股票(ADS)16美元,原定發行規模為1650萬股,現擴大發行至2000萬股,每ADS代表4股普通股。如全額行使“綠鞋機制”,達達集團此次募資規模約在3.68億美元。

京東和沃爾瑪作為達達集團IPO的基石投資者,在IPO中分別認購4160萬美元和3000萬美元。高盛、美銀證券和傑富瑞為主承銷商。達達集團創始人兼CEO蒯佳祺上市後繼續擔任董事會主席及CEO。達達集團成為中國赴美上市“即時零售第一股”,同時也是今年5月2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後首個上市的中國企業。

回顧達達集團的發展歷史,成立僅不到六年時間:2014年6月,以眾包即時物流業務為主的達達在上海創辦成立,2015年京東到家上線,2016年兩者合併成為“達達-京東到家”。在今年上市前夕,達達完成更名。達達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蒯佳祺在上市前夕發佈的內部信中表示,回顧過去20年中國電商的發展,存在三個階段:庫存在幾千公里外,要好幾天才能送達的遠距電商;庫存來到城市100公里內的倉庫,當日或次日就能送達的近距電商;庫存距離消費者只有幾公里,履約在1小時內就能完成的微距電商,也就是即時零售。

“中國電商快速發展了20年,湧現了非常多優秀的企業,但加起來也只佔到零售總額的20%,而80%依然發生在線下。即時零售,以及零售的本地電商化將是我們最大的歷史機遇。”蒯佳祺稱。在達達成為“即時零售第一股”背後,其兩大核心業務包括本地即時配送平台———達達快送、本地即時零售業務——京東到家。

來自達達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達達快送業務覆蓋超過2400個縣區市,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12個月裏,達達快送平台的活躍騎士超過63.4萬名,配送單量超過8.22億單,平均每天配送150萬和220萬份訂單,同比增長46.7%。與此同時,達達集團近三年營收持續高速增長。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增速進一步提升至109%。收入加速增長的同時虧損率大幅收窄。2019年經調整的淨虧損率較2018年大幅優化近一半至45.8%,2020年一季度在此基礎上繼續大幅優化至17.6%,盈利能力不斷改善。

二、達達上市到底該怎麼看?

説實在相比於當年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上市時的中概股黃金年代,被瑞幸一杯咖啡澆涼的美股可謂是如今對中概股相當不友好,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中國即時電商代表,達達成功上市有着太多的容易,我們到底該怎麼看待達達的商業模式?達達的發展前景如何?鉅額虧損該被擔心嗎?

首先,從眾包到即時電商,達達的商業模式如何被京東看中?當我們仔細研究達達的招股説明書的時候,達達可以説是一個背靠大樹好乘涼的上市公司,招股書顯示,京東和沃爾瑪作為基石投資者持股比例分別達47.5%和10%,而作為創始人的蒯佳祺持股僅佔8.3%。擁有京東和沃爾瑪可以説幾乎成為了達達成功的關鍵所在,不過從2014年達達創辦開始,達達所採取的模式就是眾包,任何有閒置時間的人註冊成為達達配送員後,都可以搶單,所以一時間從保安到保姆幾乎各種各樣的人都成為了達達的騎手。再加上餓了麼和美團兩大電商平台的崛起,對於配送的要求顯著提升,達達抓住機會,拿下主流外賣平台50%以上的配送訂單,從而為達達創立了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可以説達達成功搭上了中國互聯網O2O的風口。

2015年京東到家成立,原本劉強東只是希望達達能夠承接京東到家的一部分業務,完全沒想到的是,劉強東和蒯佳祺會一拍即合,直接在京東到家與達達合併為“達達-京東到家”,這樣達達的即時電商體系立馬成型,一手抓着大量的配送員構建了達達快送體系,另一手擁有着京東到家的零售體系,達達擁有配送能力,京東到家擁有電商貨源與線下店鋪能力,兩者在一起的確是相輔相成、雙劍合璧。其實,仔細想想為什麼蒯佳祺能夠讓劉強東看中,結合京東物流的強悍能力其實就一目瞭然,作為中國電商企業最擅長做物流的公司,京東都願意花大價錢構建自身的物流體系,可見劉強東對於物流配送的痴迷程度,而作為電商的最後一公里,如何能夠彌補電商的時間短板,即時電商無疑就會成為了最好的解決思路,而這個在生鮮電商領域則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前置倉,其實京東到家就是把大量的實體商店變成了自身的前置倉,用達達的配送實現了最後一公里的短時間突破,這就是為什麼達達能夠那麼被劉強東看中。

其次,達達的業務模式到底值不值得被看好?這次席捲全球的黑天鵝實際上給了所有即時電商以一次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我們看到在這段時間達達擁有了63萬名活躍騎手,以及超過8.22億份訂單,如此多的單量其實都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達達其實正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風口之中,因為大家對於電商的時間效率要求更高,尤其在今年年初“三通一達”都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送到的情況下,這種短途即時的電商配送服務遠比傳統的電商更加吸引消費者。也正是如此,達達無意中探索出一條屬於電子商務時代下半場的用户模式,這就是京東到家與達達配送的短鏈模式,這種模式的確讓人看好。對於很多家庭急需的東西,短鏈配送能夠解決及時性的問題,其方便程度可以堪比每家每户樓下的夫妻老婆雜貨鋪,而且我們不妨試想一下,面對大規模長距離物流高昂的歐美等發達國家,達達這種模式會不會更加吸引人呢?這是達達模式值得被看好的地方。

不過,正所謂任何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達達的成功背後也有屬於自己的問題,這就是市場競爭堪比慘烈,這些年來,即時配送行業的競爭趨向白熱化,順豐等快遞公司巨頭殺入,閃送等企業則從個人市場切入小B端市場,對於達達來説其面臨的競爭已經不僅是激烈可以形容,甚至可以用慘烈來形容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抓緊上市融資從而搶佔時機成為了達達最需要做的事情。與此同時,達達過度依賴京東的事實也的確讓投資者擔憂,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3個月期間,由京東帶來的收入在達達集團總收入中的佔比分別是56.7%、49.1%、50.5%和37.8%。由於京東業務佔比過高,甚至於大家只知道有京東到家和京東的達達,而不知道達達其實掌門人並不是京東的人。

第三,達達的虧損到底該怎麼看?招股書顯示,達達集團在2017年至2019年的淨虧損分別為14.49億元、18.78億元、16.7億元,三年下來共計虧損49.97億元。其實,所有人這種物流配送企業都是重勞動力成本的企業,騎手成本和運營成本的高企幾乎已經成為了行業的通病,即使是達達這樣的公司也沒有辦法,不過正如同我們之前反覆説的,對於一家科技行業的上市公司來説,虧損不是問題,而是商業模式能否有盈利的可能,而美團則向市場證明了這一點,對於達達來説虧損雖然存在卻不是最大的問題,而是如何讓市場相信達達模式能夠盈利才是關鍵所在。

如今,面對着達達的上市,達達的下半場其實才剛剛開始,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全面的發展,如何能夠讓京東既成為助力又不是阻力,這都是擺在達達面前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75 字。

轉載請註明: 達達逆市上市,京東到家的即時電商夢要圓了嗎?該不該擔心虧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