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他取自己的鼻涕做實驗,70年時間救了上億人,實驗結果仍在使用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科技

鋭意向前旋磨蟻,灰心求退觸藩羊。車中幸有司南柄,試與迷途指大方。——《呈羅春信》《呈羅春信》引言:《夢溪筆談》


雖然發明都在偶然之間不期而至,但這些成功的科學家在此之前,卻付出了必然的努力。這次故事的主人公,他用了自己的畢生,發明出了偉大的青黴素,甚至憑此拯救了上億人的性命,但是大家知道嗎?青黴素之所以能夠誕生,卻是因為他在實驗的過程中,使用了自己的鼻涕。


這名偉大的科學家,名叫亞歷山大·弗萊明。他出身在蘇格蘭洛克菲爾德。在他年幼的時候,就經歷了父親的去世,而他的母親為了維持生計,只能在外勞碌奔忙。所以從小,弗萊明都是自己一個人放養式的成長的。在閒暇之餘,他都會和自己的幾個兄弟去到自家背後的山林中嬉戲玩耍,對於他們來説,這片森林就是他們的天然遊樂場,這裏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童年就這樣轉瞬即逝了。


漸漸長大的他,由於童年時期受到了大自然的深刻印象,他也漸漸養成了細緻觀察的習慣。他能夠在輕易間觀察到大自然裏點點滴滴的變化。13歲這年,他離開了蘇格拉,準備去到大都市倫敦投奔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湯姆。而他的哥哥,正是一名外科醫生,這一次相識,算是徹底影響了弗萊明往後的人生走向。剛到倫敦的他來到了一家技校學習商貿,畢業後,他在一家船務貿易公司中找了一份兼職,也正是這一年,他的人生髮生了重要轉折。


這一年,他的舅舅不幸遭遇意外離開了人士,誤打誤撞下,他繼承了自己舅舅250萬英鎊的遺產。作為外科醫生的湯姆建議他用這筆錢去學醫,對醫學也感興趣的他默許了哥哥的建議,開始認真學醫準備考試。最終,弗萊明通過了16門功課的考核,成功考入了倫敦大學聖瑪麗醫學院。在校期間,他更是成績優異,取得了各類的獎學金,這一筆筆獎學金也讓他更加篤定了自己在醫學這條路上前進的步伐,而他在醫學方面的天賦也漸漸開始顯露。


1906年,弗萊明從聖瑪麗醫學院畢業,他跟隨着自己的老師萊特博士開始從事起了免疫學方面的研究。而這個時候,也恰逢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弗萊明作為萊特免疫學研究小組的一員,被要求隨萊特一同奔赴戰場前線,去給當時戰後傷亡的士兵進行療愈。而他們這個研究小組,也在一次次的救治中,發現了殺菌劑在殺死細菌的同時,也殺死掉了人體內的正常細胞,這樣做甚至可能會對治療起到反作用,反而會使傷口更難癒合。於是乎,他們馬上對殺菌劑進行了新的調配一改良,他們改用濃鹽水對傷口進行消毒,最終,濃鹽水清理傷口非常奏效。直到二戰時,濃鹽水也成為了戰場上最為常見的治療藥品,挽救了數以萬計的戰士們的生命。


因為濃鹽水的發明,福萊明也逐漸在醫學界開始嶄露頭角,一戰結束後,他回到實驗室專心研究殺死葡萄球菌的方法,想通過殺死葡萄球菌的方式讓士兵們傷口被感染的幾率大大降低。這段時間,弗萊明也養成了一個壞習慣,因為過於投入試驗研究,他經常忘記將經過了培養之後的培養基進行及時清理,有的時候是到了沒有能用的新培養基的時候,才想起來把使用過的清洗了。也正是這個壞習慣,在一次弗萊明不小心受到了風寒,在實驗中做實驗的時候,不小心打了一個噴嚏。這個噴嚏讓弗萊明突發奇想,他決定用自己的鼻腔液進行培養研究。沒想到,卻因此攻克了一大醫學難題。


兩週後,弗萊明發現培養基上的佈滿了克隆後的球菌,但是鼻腔黏液所在的那一盤,卻沒有滋長新的球菌,甚至還產生了一種半透明的玻璃狀新菌落。這一發現,讓弗萊明欣喜若狂,他馬上開始對這一盤加入了鼻腔黏液的培養基進行研究,並發現鼻腔黏液中原來含有許多的抗菌素。1921年,這一培育出來的新透明狀的抗菌酶被命名為“溶菌酶”。直到1927年,弗萊明看到了一篇關於最新金葡萄球菌的研究文獻,他突然心血來潮,準備再一次重複這個實驗,此次試驗,最終誕生了“溶菌酶”的升級版,正是“青黴素”。這次的實驗中,他發現“溶菌酶”可以殺死某些葡萄球菌,而在殺死之後,則最終產生了青黴素。


青黴素的誕生,很快便引起了醫學界的重視,這一年,弗萊明發表了《關於黴菌培養的殺菌作用》論文,他將青黴菌移交給了牛津研究小組。在1939年,經過了牛津研究小組的數代更替,最終,青黴素的相關研究也算是圓滿結束,青黴素的療效也被最終證實。這個時候,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不期而至,戰爭帶來了史無前例的重大傷亡,而青黴素的研究,成為了美國僅次於核工業的第二大高端研究項目,且在臨牀中被廣泛使用,也使數百萬的傷員以及病患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弗萊明雖發現了青黴素,但真正開發了青黴素真正價值的,其實是歷史上鮮少被提及的牛津研究小組。青黴素對於人類醫學的發展,起到了史無前例的關鍵性作用,在它誕生的70年時間裏,挽救了上億人的性命。而青黴素也在這之後的歷史上,更是發揮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而弗萊明這位青黴素的發現者,其實遠比科研人員還要更加偉大,當年因為一個噴嚏偶然之間誕生的“溶菌酶”,其實早就預示着“青黴素”在此之後不久的偉大面世。或許,成功真的是無數的偶然與運氣堆砌,才最終導致的結果,但是,夜以繼日的科研早已是寫就這一結局的關鍵性一筆。每一個科研成果,都值得偉大,每一個科研的學者,也都值得被歷史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