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並用好新機會,才能活得好

抓住並用好新機會,才能活得好

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筆記俠(ID:Notesman)

內容來源:2020年6月2日,由B.P商業夥伴主辦的數字生態英雄大會。

分享嘉賓:鄔賀銓,中國工程院院士。

筆記達人 | 李雲

宏觀趨勢

筆記君説:

每一次技術升級,都會催生一波新機會,那些能夠抓住並用好新機會的人或企業,大多活得很好。

那麼,這次的新基建,將會帶來什麼新機遇?

接下來,就和筆記君一起走進今晚的文章共同學習吧。

一、新基建的戰略意義

1.政策支持

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在疫情防控期間,中央多次會議都強調了要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方針。

2020年5月,總書記在浙江調研時也提出了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要求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數據中心,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抓住並用好新機會,才能活得好

2.新基建的內涵與範疇

新基建的內涵:建設集約高效、經濟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按照發改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新基建的説明,我把新基建的範圍歸納為三大方面:

第一,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

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又分為三個部分:通信網絡基礎設施(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衞星互聯網);新技術基礎設施(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算力基礎設施(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

第二,融合基礎設施;

第三,創新基礎設施,包括數字的基礎設施,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

發改委提出,新基建要以新發展理念來引領,要以技術創新來驅動,要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在新基建中,新一代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是作為一個支柱和領跑者。

這裏,我解釋下數字基礎設施和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關係。

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最底層是由電信運營商提供的基礎網絡,包括5G、4G,基於IPV6的上一代互聯網光纖傳輸系統以及網絡安全設施。它是雲計算的基礎層——S層,基礎設施服務。

S層還包括了數據中心(虛擬化的網絡計算存儲的資源池)、安全接入的管理、負載的均衡,以及機房本身的安防、供電、製冷、監控等。

僅有基礎設施還遠遠不夠,上面還得有云服務。雲服務主要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如大數據分析軟件、人工智能分析軟件。有了這些工具軟件,很多企業可以利用它們來開發自己所需要的工業軟件。

但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即使有工具軟件,也沒有開發自身所需軟件的能力。

所以,雲服務還直接提供了SaaS服務(軟件即服務),包括PLM產品生命管理、SCM供應鏈管理、ELP資源規劃、CRM客户關係管理等公共軟件。

但對於工業互聯網而言,僅僅這樣還不夠,還要有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平台。這個平台可以提供操作系統,企業的關聯方和社會上各種各樣的數據,以及數據開發的專用工具。

這種平台供應商可以提供工業互聯網很多應用的支撐,但大多數企業都不是工業互聯網核心平台的提供者,而是工業互聯網的應用者。

應用者可以調用其中的一些資源,但本身應該需要具有一些能力,包括外網、內網、物聯網、邊緣計算、網絡安全系統、數據庫,以及針對企業專用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分析算法軟件等等。

作為一個數字基礎設施,它不但具有企業全部的能力,還擁有私有云、數據中心。

但大多數的工業互聯網平台供應商,不一定需要具有私有云,也可以利用第三方的公有云。作為雲服務供應商,並不一定自身要有數據中心,也可以外包給第三方的數據中心。所以,這是一個比較長的產業鏈。

二、新基建帶來的新機遇

1.新技術的相互融合

現在的5G技術,可以做到把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無縫融合。

過去,我們通過物聯網感知數據,然後把收集的數據傳到後台進行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決策。但過去的通信網絡傳輸帶寬不夠,時延較大。

而5G技術的特點是帶寬大、時延低、連接數量大,1平方公里能連接1百萬個傳感器,端到端的傳輸時延小於10毫秒(0.01秒),丟包率(測試中所丟失數據包數量佔所發送數據組的比率)不高於1%。

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無縫的融合,我們稱為AI+IOT,也就是AIOT智聯網。

當然,這時的物聯網與人工智能還是分離的,只不過是通過雲把它虛擬化了。有些應用直接把人工智能的芯片、人工智能的軟件和操作系統集成到物聯網的模塊中,形成一個AIOT的終端,這適用於要求比較高的物聯網終端,如超高清的攝像頭。

現在通用的攝像頭都是直接將拍攝的畫面傳到了顯示屏或服務器中,未來,前端(物聯網終端)可以做一些處理,挑出感興趣的影像再往上傳。

另外,機器人、無人機也要求本身具有人工智能的處理能力。更進一步,我們可以把區塊鏈的能力也集成到AIOT的終端裏,保證物聯網接入設備的硬件和安全,這可以解決基於數據的確權和數據資產化的問題。5G的出現,把前端和後端緊密的連接到了一起。

2.融合技術的機遇

① 遊戲領域

過去傳統的視頻會議、遊戲、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工業上的協同銜接,都要求有高檔的計算機終端,具有很強的渲染和計算能力,還需要很大的內存,成本比較高,對使用者要求也比較高。

現在我們可以利用5G,把普通的終端上雲,直接調用雲的能力,不需要在普通終端上下載核心程序,即插即用,多屏合一,流暢體驗。

這次疫情期間,雲辦公、雲課堂、雲視頻、雲商貿、雲招聘、雲簽約,通通熱起來了。剛開始,大多數人都是被動接受,而現在開始主動擁抱。疫情過後,雖然沒有隔離的要求,但通過上雲我們可以減少出行,節約時間成本。

② 體育產業

2022年,國際冬奧會將在中國北京和張家口舉辦。這屆冬奧會與上屆奧會的主要區別有兩點:速度和藝術。

冬奧會高山滑雪的項目,可達每小時250公里,這需要支持快速運動的信號傳輸,這時,5G技術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我們可以在滑雪運動員的頭盔上裝上5G高清攝像頭,實時傳給觀眾。甚至還可以把運動場中多個攝像機位的影像通過5G傳到後台,後台再把它合成為一個360°的視頻,場外的觀眾可以跟場內觀眾一樣隨心所欲的從任何角度觀看。

③ 教育培訓

疫情期間,很多小學生在家裏上網課,直接看書比較枯燥,如果能做到用5G手機拍下書本的畫面、圖象,然後傳到雲端,匹配相應的動畫,生動形象地為小學生解釋書本內容。

5G技術還可以用在產業上。比如高鐵在訓練司機時,司機可以通過戴5G VR頭盔來模擬開車時遇到的各種場景。

④ 文旅娛樂

當我們在博物館或旅遊景點玩耍時,如果沒有導遊,很多東西會看不懂。這時,戴上5G VR眼鏡,就可以為你解釋所看到的景點的含義。

⑤ 醫療產業

在疫情期間,新冠肺炎的診斷主要靠核酸檢測,但核酸檢測會出現假陰性的現象,所以還要做肺部CT影像來輔助。肺部的CT診斷準確性取決於CT精度,一般要300張CT照片才能做到比較準確診斷,而一張張看照片比較耗時。

我們通過後台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分析,可以把300張CT照片還原為一個肺,再看看肺有沒有纖維化,看看肺周邊組織的病變情況。

當我們獲得了大量新冠肺炎患者的CT影像,還可以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總結確診影像的狀態,幫助醫生縮短診斷時間。

⑥ 農業

在一個陝西的蘋果園中,園主給無人機加上了5G攝像頭,然後在蘋果開花期的一週內掃攝園區,通過後台分析可以清楚的數出有幾朵花,哪些花能結果。這樣就可以提前預估蘋果園的產量,提前三個月就能把產品賣出去。

⑦ 城市管理

一個城市中有大量的攝像頭和傳感器,這些設備捕獲到的所有交通信息都送到了交管中心,全靠人工盯着,非常耗費人力。

而特拉維夫(以色列第二大城市)把全城上萬個攝像頭的視頻融合為一個視頻,觀看者就可以直接俯視這個城市,不同時間用不同顏色標註不同路段,交通管制和交通故障的情況可以實時發送給行人和駕駛員。

⑧ 車聯網

5G可以説是為車聯網而生,因為車聯網要求低時延。4G時代,空中接口(移動終端與基站之間的接口)時延很高,無法解決交通安全問題,而5G可以做到超低時延(0.001秒)。

⑨ 輔助裝配

一個不會修汽車的人帶上一個5G AR眼鏡就能跟着其指導進行汽車修理。眼鏡上會告訴你每一步做什麼,用什麼樣的工具,我們既可以看到虛擬的影像,也可以看到實物的影像。

實際上,不僅在國外,國內已經有企業應用5G AR眼鏡在汽車裝配上,效率提高了40%,出錯率降低了70%。

⑩ 機器視覺

上海的商飛是一家大飛機制造公司。過去,檢驗飛機機身所用複合材料,靠的是有經驗的工人用眼睛看,效率非常低。現在用5G攝像頭連上了後台的雲,就可以在生產過程中進行自動檢驗。

⑪ 機器換人

未來,機器人將會被大量使用。但有一個難題,機器人買回來後還需要編程,而這對於一般中小企業是有困難的,能不能出一個不需要編程的機器人?

比如,一個沒有程序的機器手,連上一個5G攝像頭,看到旁邊的人手怎麼動它就怎麼動,跟着學習一段時間後它就能自動生成程序。

隨着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到來,這些應用都是可以實現的。

⑫ 產品溯源

很多消費者會通過淘寶買新西蘭、澳大利亞的奶粉,那消費者如何知道是不是原裝呢?

螞蟻金服在生產環節、加工環節、檢驗環節、倉儲運輸等每一個環節都加了一個區塊鏈標記,每個環節做過什麼操作,終端用户只要手機一掃就能知道。

世界經濟論壇預計,到2025年全球GDP總量的10%都與區塊鏈有關。

美國高盛利用區塊鏈技術,在2020年大約節約了60億美元。

沃爾瑪利用區塊鏈監控農場、工廠、商店到餐桌,把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現時間從7天縮短到2秒。

麥肯錫預計,將區塊鏈應用在供應鏈或貿易金融,可為全球金融機構和企業一年節省170~200億美元。

⑬ 供應鏈金融

疫情期間,很多中小微企業除了面臨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和市場困難以外,還面臨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因為中小微企業沒有不動產可以質押,也沒有豐富的誠信記錄。

但是所有的中小微企業都有半成品倉庫,即使倉庫是租的,產品總會有一個時間段在倉庫週轉。通過在倉庫中加上大量攝像頭,然後把視頻送到銀行,銀行盯着這個視頻就知道這個企業的半成品和成品還在倉庫裏頭沒有走,本來是動產,變成了短期的不動產,這時,銀行就可以給企業貸款。

四、新基建的未來

1.移動通信的未來

1991年,2G在全球商用,中國在1994年開始使用。2G跟1G的最大區別是數字化,由於數字終端的能力,2G技術應用以後出現了短信、QQ、支付寶。

2001年,3G在全球商用,中國在2007年開始使用。3G最重要的特點是數據傳輸能力。

在3G出現以後,接着出現了智能手機、移動電子商務、微博、O2O和微信。微信是在中國3G商用四年以後才出現,可以説,在3G牌照剛頒發時,根本就不知道會出現這些應用。

2010年,4G在全球商用,中國在2013年開始使用。4G技術與3G技術最大的不同是寬帶能力,在4G出現之後,有了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社交電商、移動智能、快手、抖音短視頻等,而這些應用在4G剛開始時大家都沒想到。

5G時代,中國的5G與全球同時商用。5G的主要特點是雲端智能融合,我們現在看得見的5G應用,如超清視頻、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智能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但這些並不是5G的全部。

根據移動通信的發展歷史,移動通信的新業態都是網絡能力具備以後催生的,5G一定能產生出我們現在還想象不到的新應用。

5G不僅可以用在消費網絡,還可以用在垂直行業、金融政務。以金融為例,2G時代是網上銀行,3G時代是手機銀行,4G時代是數字銀行,5G時代將會出現智能銀行。

5G將會帶動整個社會信息技術深入滲透到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2.三足鼎立(5G、AI、工業互聯網)支撐數字經濟

當然,5G除了會對我們的生活、生產產生影響,也會對整個數字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有諮詢公司預測,2035年全球5G經濟產出增長13.2萬億美元,對應當年2035年的GDP是7%,其中中國2035年5G經濟會增加GDP約1萬億美元。

麥肯錫認為,2030年人工智能將為全球GDP增長1.2個百分點,對應經濟活動增加13萬億美元。

埃森哲認為,人工智能可以使全球的利潤率提高38%,對應GDP為14萬億美元。同時,埃森哲預見,2030年工業互聯網能夠為全球經濟帶來14.2萬億美元的經濟增長。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2028年,中國的數字產業化由信息技術直接貢獻佔GDP的7.1%,產業數字化使信息技術在垂直行業的應用附加值佔GDP的27.7%,兩者加起來超過了GDP的31%。

現在回頭看這三者,5G在2035年的收入為13萬億美元,人工智能在2030年的收入為13萬億美元,工業互聯網在2030年的收入為14萬億美元,如果都算到2035年,這三者可以使全球經濟增長40萬億美元。

五、小結

新基建將起到拉動社會投資,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打造我國長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新基建承載了激發新消費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未來產業,改進民生服務,擴大就業機會等使命。

新基建與傳統基建的不同之處在於:新基建是由市場驅動的,並主要依靠社會投資。

新基建更希望帶動國內產業發展,新基建的產業鏈很長,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很多參與機遇。當然,新基建的平台上,將會更多新應用的孕育打造產業生態,開創產業發展的新空間。

謝謝大家!

來源:公眾號 @筆記俠。中國最大的新商業知識筆記共享平台,微信價值排行榜總榜前十,獨家筆記支持湖畔大學、混沌大學、青騰大學、高山大學、中歐創業營、京東商學院、北大國發院等頂尖商學院課程,BAT、TMD、小米、華為、網易等知名企業,丁磊、傅盛、李善友等知名人士,60萬企業決策及管理層都在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513 字。

轉載請註明: 抓住並用好新機會,才能活得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