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進入汽車領域,肯定不是為了造車,而是車機系統hicar!

華為堅稱的不造車,實際上只是不造整車,不會去成立一個汽車品牌、不會去建造一個屬於的自己整車廠,因此更不會有華為牌汽車。它充當的只是一個類似於博世、採埃孚、愛信、大陸等企業一樣的供應商的角色。

華為進入汽車領域,肯定不是為了造車,而是車機系統hicar!

華為進入汽車領域,肯定不是為了造車,而是車機系統hicar,這就是華為不同於其他手機企業的一個標誌。其他企業可能就是為了賣手機,而華為在做平台,做標準,做分佈式,做萬物互聯。這個才是最可怕的。你用華為手機,將來肯定會用到一系列的華為服務,比如手錶、筆記本、耳機、電腦、IOT、hicar等等。只要你成了其中一環的用户,那麼以後換其他環的東西,肯定也會選擇華為了。

華為進入汽車領域,肯定不是為了造車,而是車機系統hicar!

HiCar是華為智慧車載解決方案。簡單説,華為HiCar實現的是手機和車機的互聯,並不是汽車操作系統,而是車機手機的映射方案。再直接點,HiCar 就是一個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車機手機互聯方案。實際上,智慧車載解決方案並不是新鮮事,BAT公司可以説早就佈局其中。比如,百度的Apollo計劃中,和奇瑞EXEED星途研發出了,再比如,阿里和上汽合作的斑馬智行系統已經進入2.0階段;而騰訊自己搞出了“AI IN CAR車載系統”,可謂各村都有各村的高招。

華為進入汽車領域,肯定不是為了造車,而是車機系統hicar!

“我們永遠不會造汽車,我們是做車聯網的模塊,汽車中的電子部分——邊緣計算是我們做的,我們可能會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但是它不是車,我們要和車配合起來,車用我們的模塊進入自動駕駛。決不會造車的。因此,我們不會跨界,我們是有邊界的,以電子流為中心的領域,非這個領域的都要砍掉。”

華為進入汽車領域,肯定不是為了造車,而是車機系統hicar!

所以如果國外不打壓華為,那麼再過幾年華為可以比肩蘋果生態,甚至有可能超越蘋果,這樣的企業國內為啥那麼多噴子不停的嘲諷輕視呢,真是想不明白!總結一下吧,在世界上至少在中國只有華為能做到,而且樂見做到,因為華為將把中國高科技的產業鏈帶向世界一統的位置。

千萬別小看作為汽車供應商的華為,拋開技術本身來説,華為的市場呼聲極高,也會引起很多消費者的喜愛。但是對於汽車供應商來説,當然是以技術論英雄,從華為目前的佈局來看,或者説從華為作為供應商所供應的技術來看,是具有非常領先的位置。

畢竟,華為是目前國內主要的手機品牌,不僅用户基數大,而且多年積累的ICT技術、手機終端產品都是其進軍汽車智能網聯的戰略優勢。更為重要的是,此次華為HiCar的推出,不僅在國內首先構建了全系統的智能汽車未來發展框架,更有望將原本握在谷歌、英偉達、Velodyne等手中的智能汽車關鍵要素國產化,重新構建汽車產業鏈中的上下游合作關係,帶動國產智能汽車的全面質量提升。

華為進入汽車領域,肯定不是為了造車,而是車機系統hicar!

華為的出現可能會使汽車行業再次發生重大改變,藉助華為成熟的雲服務、鴻蒙操作系統,推動人工智能和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使國內的汽車產業再一次升級。近年來,中國汽車品牌的市場份額逐年下降。被洋品牌打敗,此時若國內的華為能夠脱穎而出,幫助國內汽車品牌與國外洋品牌抗爭!以華為在國內名列前茅的創新能力一旦進入汽車行業,必將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和進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1 字。

轉載請註明: 華為進入汽車領域,肯定不是為了造車,而是車機系統hicar!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