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映資本特邀海外電商平台巨頭亞馬遜和 Shopee(蝦皮)、國內跨境電商 ERP 領軍企業馬幫和體育產業獨角獸小喬科技,舉辦以「國貨品牌 新航海時代」為主題的閉門沙龍,深度剖析品牌出海路上的要點和難點,為國貨品牌的出海之路提供專業分享和一手實戰經驗。
根據CBNData最新數據,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持續攀升,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69萬億元,增長了31.1%,其中出口1.12萬億元,增長40.1%。隨着國內供應鏈&製造業的成熟、2020年全球線上購物快速攀升、國貨品牌紛紛崛起等因素,品牌出海、資本化、跨境電商SaaS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話題。
華映資本創始管理合夥人季薇表示:海大風大,正是新品牌抓住紅利期揚帆起航的好時機。中國電商滲透率全球最高,佔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5%,而疫情加速全球電商滲透和用户線上消費習慣,以美國為例,線上購物比例成倍增長,達到20%以上。面對如此巨大的增量市場,中國企業必須牢牢把握機遇。中國有全球最成熟且完整的消費品供應鏈,珠三角,長三角產業集羣優勢明顯,近年來柔性供應鏈迅速發展,加上各平台的生態支持,建站、投放、ERP、物流倉儲、結算等服務的加強,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有助於中國消費企業抓住後疫情時代的供應鏈優勢,把握住增長機遇。2019年中國出口總值中電商交易額已佔一半;亞馬遜頭部一萬個賣家,中國佔據49%。近幾年來,媒介和渠道的多元化促進了中國新消費品牌的崛起,我們也看到除了原生的出口品牌,越來越多的國內品牌有拓展全球市場的強烈意願。中國的消費企業一方面持續洞察人羣需求變化、為用户創造價值、持續投入研發、不斷迭代產品,利用數字化降本增效,另一方面抓住時機積極拓展全球市場,提升收入天花板,在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必將在全球市場上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我們相信,中國的品牌出海才剛剛是個開端,揚帆起航,掘金全球。
很多人可能覺得跨境交易規模已經很大,但如果當成馬拉松來看,行業目前只跑了200米。
馬幫創始人兼CEO張潔表示,國內電商的滲透度已經到了零和博弈階段,而跨境電商才剛剛開始。很多人可能覺得跨境交易規模已經很大,但如果當成馬拉松來看,行業目前只跑了200米。在主流的跨境電商平台上,店鋪量和商品量在快速增長,而店鋪平均員工數下降、人效提高。平台的頭部賣家體量決定天花板,工具和服務則是梯子。當前是品牌加入出海賽道的一個絕對的好時機。
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前幾年屬於“跟着產品就能賣得好”的狀態;現階段則需要更多打磨,第一是抓運營,第二是抓供應鏈,強供應鏈能力不單代表手上有貨,而需要一套綜合履約能力。在運營優化上,則要把握三個要點:一個是資金效率,高週轉、低成本;一個是產品管控,智能化的採購和大數據的推介;還有一個是物流體系的把控。
浪潮之下,有句話和大家共勉:不能控制的聽憑運氣,但能控制的要竭盡全力。
跨境電商現在是風口,未來五年,依然會是一個非常好的賽道。
亞馬遜上海區域拓展負責人 Howard 站在電商平台的角度,用數據描繪了寬廣的境外市場。第一,跨境電商無論從全球還是國內來看,總盤都處於增長狀態,中國的供應鏈優勢在該賽道里持續釋放紅利;第二,疫情加速了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改變,加入電商賽道的流量會更多。
美、歐、日三個國家/地區的市場特點各有不同。其中,美國市場最大,歐洲市場相對分散,日本是個半邊天市場。北美一盤棋,美國是主戰場,全年齡段網購的需求和線上化率都非常高。歐洲每個國家的調性和選品完全不一樣,英國消費者青睞個護產品,而產自中國的假髮則熱銷南歐。在日本,年輕男性撐起了網購的半邊天,圍繞宅文化、電子產品的選品深受消費者喜愛。
亞馬遜在全球市場佔有龍頭和壟斷市場地位,有強大實力助國貨品牌出海。未來,亞馬遜還會持續加大對內陸市場的投入,加強對品牌的支持、保護和上線,積極開拓諸如中東、印度等新興站點,為中國賣家提供更多的出海機會。
跨境電商現在依然是最好的時候,希望大家能以亞馬遜作為解決出海從0到1最大難題的起點,Howard 如是説道。
今年的主題是:成就每一種出海的可能。
Shopee 華東品牌招商經理 Jane Chen詳細分析了東南亞市場的巨大潛力,並給處於不同階段的品牌提出了運營和營銷方面的建議。作為東南亞市場最大的電商平台之一,Shopee 持續在東南亞本地進行深耕和積累,用本地化的經營理念和專注的市場管理,助力品牌探索東南亞市場。
東南亞是一個藴藏着巨大機會和潛力的藍海市場,它的電商滲透率只有5%,線上零售的增長率在2020年達到了63%,勢頭強勁。電商用户年輕有活力,對於新產品、新品牌的接受度高。從地緣政治的角度,東南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首站,政策上也有很多加碼和扶持,對於出海企業來説很有優勢。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東南亞和中國地勢很近,在審美、文化認同、生產上都比較相近,對於品牌出海的阻力較小。
Jane 指出目前入駐 Shopee 的品牌有三類:在國內已經很成功的大牌,專注海外市場的跨境品牌和市場剛剛起步的新鋭品牌。
新鋭品牌的特點是消費人羣很年輕,90後甚至00後,這羣人是社交媒體的重度使用者。因此,流量裂變的關鍵是將強大的社交媒體流量轉化成 Shopee 店鋪的流量,進而形成交易;也就是我們所説的“種草”。通過站外的 KOL 直播,也叫 SKS 服務,以及站外社媒廣告的投放,擴大品牌聲量,聚集用户。美妝和 3C 類品牌都很適合這樣的 KOL 營銷方式。
對於通過亞馬遜等平台在海外市場已經有一定銷量的跨境品牌和國內大牌,在運營東南亞市場時,可以先通過跨境的物流模式,測試產品在東南亞的銷量情況,反饋不錯的話,再接入 Shopee 的海外倉,海外倉能夠大幅節省成本,並且提高物流時效,提升購買體驗。
Jane 用 Shopee 今年的主題作為總結:成就每一種出海的可能。中國產品有供應鏈的優勢,性價比的優勢,還有產品層面的亮點,輔以平台勢能的加持,中國品牌一定能找到自己出海的可能性。
全球化的核心邏輯是本土化。
小喬科技創始人兼CEO潘忠劍表示,品牌出海的內在邏輯:第一要考慮的是流量,第二是產品。在出海的戰略選擇上,企業需要反問自己適不適合出海、什麼產品可以出海,關注自身的供應鏈優勢、成本優勢與創新優勢,選擇合適的市場和運營方式。
出海戰略如何落地?跨境電商的路徑並不唯一,但真正產業的玩法是要做標品模式,不僅有供應鏈的優勢,還要在產品定義上作出更清晰的路徑,基於產品、用户、流量的鐵三角關係做出爆品。
潘忠劍進一步指出,中國產品出海的實質是融入全球化,而全球化的核心邏輯就是本土化。例如,中國消費者更喜歡帶靜音功能的產品,而美國消費者喜歡有Power的產品。
本土化包含三大要點,第一是產品的本土化,產品出海,實際上是選擇到什麼市場去做本土化的產品;第二是海外服務的本土化,所謂“得倉者得天下”,用户的售後服務、終端、最後一公里等問題,都要解決;第三是品牌的本土化,產品設計的環節需要與當地開展深度合作,包括文案、評價、交易場景的搭建,而銷售的環節則需要品牌捕捉流量紅利,通過強大的供應鏈製造能力以及運營效率來構建。
潘忠劍總結道:中國品牌的出海之路是通過深入的流量運營,深入的產品的耕耘,建立供應鏈的優勢,最終形成自己整個產品品牌的策略,從線上再到線下構建全渠道的打法。
國貨出海,百舸爭流、千帆競發。跨境電商是一個增量市場,更是一個藍海市場,抓好時機,就有機會彎道超車。
本次沙龍,來自馬幫、亞馬遜、Shopee 和小喬科技的企業代表從不同視角展望跨境電商生態狀況和發展趨勢,圍繞供應鏈管理、不同市場和產品的具體打法,以及企業出海的可能性與內在邏輯,為現場觀眾帶來了滿滿乾貨。
出海潮是國內新消費趨勢下人貨場邏輯轉變的又一縮影,同樣離不開對人羣需求的洞察。華映資本一直關注新消費和國貨品牌,我們期待有更多的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上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