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文昌11月24日電 題:四型火箭、六次發射 長征火箭助“嫦娥”九天攬月
作者 郭超凱
11月24日,伴隨着撼天動地的轟鳴聲和照亮天際的尾焰,長征五號遙五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起飛,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截至目前,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中國探月工程任務的發射成功率達100%。
2020年最具“分量”發射
此番“長五”送“嫦五”,被視為今年中國最具“分量”的探測器發射任務。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中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今年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重約5噸;此前中國發射的嫦娥三號、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重量約為4噸。嫦娥五號探測器需要進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41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這對運載火箭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在長征火箭家族中,只有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可以將8噸重的載荷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對運載火箭能力的集中檢驗,也是對中國航天能力的最佳註解。”長征五號火箭第一總指揮、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明華説。
執行此次任務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是中國新一代大推力低温液體運載火箭,全長近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可達14噸,是目前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強強聯手”,有望實現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
獨門“窄窗口多軌道”技術
此次發射的“分量”還體現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上。由於地月相對位置以及軌道設計等因素的限制,此次發射接近於“零窗口”。長征五號遙五火箭的發射窗口只有50分鐘,一旦在發射窗口時間內不能實施發射,嫦娥五號的奔月計劃就會受到影響。
“為了確保火箭準時發射,研製團隊採用了變射向、變滑行時間的多軌道奔月發射方案,應用‘窄窗口多軌道’技術。”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表示,科研人員針對50分鐘的發射窗口分別設計了5條發射軌道,每條軌道對應10分鐘的發射窗口,在發射窗口期內,可根據發射時間通過軟件自動選擇發射軌道,提高軌道切換效率,為長征五號火箭實現“零窗口”發射奠定了基礎。
獨門“窄窗口多軌道”技術,讓長征五號火箭掌握了向移動目標發射的絕技,靈活機動。除探月三期以外,載人空間站、火星探測等重大專項任務,均離不開長征五號火箭的支持。
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採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送入太空。 駱雲飛 攝
四型火箭六次發射
此次發射,是長征五號火箭首次發射嫦娥探測器,也是長征系列火箭第六次護送“嫦娥”。自2007年起,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長征三號甲火箭、長征三號乙火箭、長征三號丙火箭、長征五號火箭4型火箭,憑藉出色的適應能力、強大的運載能力、豐富的發射軌道、精準的入軌精度脱穎而出,成為“嫦娥”奔月的最佳搭檔,助力探月工程的每一步。
2007年10月24日,長征三號甲火箭將嫦娥一號衞星送入預定軌道,拉開了中國探索月球的大幕。2010年10月1日,長征三號丙火箭將嫦娥二號衞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刷新了中國探月工程新高度。
2013年12月2日,長征三號乙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三號探測器,探測器成功着陸月球。2018年12月8日,長征三號乙火箭將嫦娥四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成功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着陸。
此外,2014年10月24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搭乘長征三號丙火箭升空,成功繞月後以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地球大氣層,安全精確着陸,為嫦娥五號任務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如今,嫦娥五號探測器如願升空,“嫦娥”奔月的最佳搭檔再添一員猛將——長征五號火箭。
13年間,四型長征火箭、六次發射為探月工程搭起天梯,託舉中國人的探月夢想走向更深更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