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消費日報網】;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關鍵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數字經濟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發揮着特殊的價值;另一方面,數字經濟已全面融入日常生活,近場零售、社區團購、近場服務等本地生活相關的新產業相繼出現。
面對新的到家需求,各方企業急需接入基礎物流設施來提升“到家力”,關於供應鏈的“賽道競爭”也日趨白熱化。在這個過程中,即時物流平台作為新產業的橋樑,逐步釋放出強大的能量,但只有少數平台有實力成為本地生活領域全行業及社會通用的“基礎設施”。
其中,在中國物流與採購雜誌發佈的“2020即時配送綜合排名TOP10”榜單中位列第三,成為第三方即時配送平台榜首的順豐同城急送尤為矚目。
本地生活服務需求繁雜,成為全面覆蓋的基礎設施有多難?
在本地生活半徑裏,不同行業的近場服務頻次、時間、距離各異:
比如有以日為單位的高頻餐飲需求;
以周為單位的社區團購及生活零售需求配送;
以月為單位的抄水電錶等偶發需求,還有頻次更低的車險勘驗等任務型需求。
作為面向全社會的本地物流服務商,想要成為覆蓋全場景的基礎設施,首要條件就是足夠的運力密集度與覆蓋面,以承接頻次不一的配送需求。據資料顯示,順豐同城急送目前已經建立起城市數量、城市區域、客户規模、品類場景、日內時段五大全覆蓋的立體服務網絡。
從根本上來説,這需要龐大的運力體量與調度能力做支撐。2020年,順豐同城急送總註冊騎士數超200萬,數量逼近深耕即配行業多年的同類企業。此外,脱胎於順豐,順豐同城急送從一開始就擁有強勢的AI和大數據能力,在平台的技術發展上容易形成馬太效應,當訂單和騎手數據積累越多,算法能力越強,平台效率更容易得到提升,用户體驗也越佳,進而形成推動運營升級的良性循環。
任何生意,一旦涉及到交付“服務”,就會變得複雜,除了運力覆蓋密度,搭建近場服務網絡的第二步更需要考慮如何深入各行業形成服務的精準匹配。在最後一公里的服務交付上,順豐同城急送也力爭做到極致,除了因“行業”制宜輸出精細化服務規範,在配送裝備、履約體驗上不斷升級創新,其服務觸角也從近場零售延伸至近場服務的方方面面,承接起如通訊卡配送激活與充值、洗護行業雙向配送、ETC安裝等複雜的任務型訂單,不斷拓展本地生活服務的深度與廣度。
此外,順豐同城急送還基於順豐體系的獨特戰略資源優勢,結合倉儲、幹線、冷鏈等能力,打造出從中心倉到前置倉、門店、配送櫃等的全鏈路一站式解決方案,為社區團購等平台解決供應鏈弱勢,開拓出O2O模式下的發展新機遇。
結合近一年的發展動向可以看到,順豐同城急送2020年個人用户數達1億,在C端通過構築“取送買辦”的完善產品體系,為用户建立了便捷的“平均一小時”生活圈;B端業務則覆蓋了餐食茶飲、蔬果生鮮、商超便利、蛋糕鮮花、醫藥健康、服裝汽配、奢侈品等多個行業,合作商户規模超30萬,不斷強化其全場景佈局。
無縫承接起本地生活的新零售需求,以互聯網和數字化的方式為供需兩端創造更多交易背後,順豐同城急送已經初步具備成為近場零售、近場服務通用基礎設施的能力,企業數字化轉型正逢其時。
助力數字經濟轉型升級,第三方基礎設施釋放更多價值
在物流領域有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即“商流決定物流”,不過,過去的2020年,物流的戰略意義逐漸被提高到更高的層次。隨着“到家”消費習慣的養成,即時物流已經發展成為新的商流發展渠道,推動產業模式升級。
當下商家打通線上與線下渠道有兩種方式,加入商流平台或者選擇第三方物流。幾年前,不少企業趨向於商流平台來獲得更多曝光,不過隨着私域流量的崛起,這部分企業佔比呈逐步下降趨勢,原因有三:
一是商流平台的寡頭競爭加劇且原始用户增量很難取得突破,導致公域流量的價值逐步收窄;
二是美團、餓了麼等商流平台僅提供簡單的訂單撮合和外賣服務,隨着平台佣金比例的上調,雙方矛盾逐步顯現;
三是商流平台很難為品牌提供差異化服務,而且物品損壞、騎士服務較差等現象頻發。
需求使然,順豐同城急送等專業的第三方即時物流平台更容易推動新零售企業的商業價值實現,能協助不同規模商户搭建專有流量平台,激活不同私域營銷矩陣,打造如APP、小程序、熟客微信羣等多種去中介、垂直化的渠道。對商户來説,這種“短鏈路-強轉化”的玩法能有效降低運營成本。而且在配送服務上,順豐同城急送還能將話語權交還商家,圍繞客户的特定需求量身打造定製化服務。
作為本地生活通用的基礎設施,第三方屬性則讓其更具商業及社會價值,能基於全行業服務生態實現全局降本增效的同時,助推即時物流行業更加完善、健康地發展。
當數字經濟融入近場生活成為市場的新方向、新挑戰,對後端基礎設施能力的依賴就愈發強烈。“只有構建一個服務網絡,才能撐得起新零售和本地生活的巨大需求。”這是順豐同城急送CEO孫海金提到的未來發展路徑,也是當下企業正在履行的使命。至少目前來看,順豐同城急送正在朝着做好本地生活通用基礎設施的首要目標下穩步前進,且已經走在了行業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