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衞星的古代,地圖是如何繪製的?有一個人破解了這一項難題

當今社會,很多人都向往古代的生活,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但這種事情在腦海裏臆想一下就好了,古代的生活你可能真的受不了。

比如説,現在定位導航系統如此發達,卻依舊有一大批人自稱“路痴”,的確,這是一羣小迷糊,經常迷路,就連地圖告訴你怎麼走了,你都不知道到路,要是到了古代,那抽象的地圖,估計就算你拿着地圖也是“廢紙”一張。

在沒有衞星的古代,地圖是如何繪製的?有一個人破解了這一項難題


根據現代繪製地圖的標準,地圖主要有三要素:比例尺 、圖例、指向標。比例尺表示的是圖上距離和實地距離的縮小程度,這個不僅在繪製地圖的時候用到,在建築設計圖紙中也經常用到。

圖例是一種地圖語言,指的是各種符號以及文字説明,還有地名、數字等,指向標指示的是地圖的方向。這些要素都有了,一張地圖基本上也就能看明白了。

在古代,測量技術並不發達,人們只能憑藉自己的直覺繪製地圖,相傳,在大禹治水時期,人們就有了繪製地圖的概念。《山海經》中記載,大禹曾經派他的兩名助手計算世界的大小,不管這是神話還是真實發生的事情,都能夠説明,人們在上古時代其實已經掌握了一些地圖的繪製方法,只不過比較簡單。

在沒有衞星的古代,地圖是如何繪製的?有一個人破解了這一項難題


在古代,地圖不僅是一個日常必需品,地圖在軍事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了一個國家的地圖,是一件決定戰爭勝敗的事情。比如説,甘肅天水放馬灘的戰國地圖,從地圖的繪製水準上來看,非常的抽象,沒有特別的標記,大致就是幾根線條表示山脈和河流。

到了漢朝時期,地圖的繪製水平再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當時流行一種新的繪製方式,有一種上下兩層的馬車丈量地圖的距離,每行走10裏地,馬車就會發出響聲,人們只需要記錄響聲,就可以計算路程,從而繪製出相對來説更加準確的地圖。

然而這個方法也只解決了路程問題,關於山脈的高度,以及地圖的比例等必要元素都沒有詳細説明。

在沒有衞星的古代,地圖是如何繪製的?有一個人破解了這一項難題


直到魏晉時期,出了一位名臣、優秀的地圖學家,他叫做裴秀。裴秀出身於河東裴氏,是當時的名門望族,從小好學,八歲就會寫文章。

雖然説他的母親出身低微,但是他僅僅十幾歲,就已經採集過人,當時有很多賓客除了來拜訪他的父親以外,還會拜訪裴秀,甚至説要聽聽他的想法。

由於生母出身低微,家中嫡母經常對她無禮,曾有一次嫡母讓他的生母像丫鬟一樣給賓客們端茶送水,賓客們見到這是裴秀的母親,紛紛起來行禮。

裴秀如同一個天才橫空出世,他提出的“製圖六體”在地圖繪製方法,可以説讓地圖繪製有了質的飛躍。

在所有人都還是以簡單抽象的方式繪製地圖時,培秀就提出了繪製地圖的六條原則,這六條原則分別是,分率,準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分率表示的是如今的比例尺,準望表示的是地圖的方向,道里指的是上所表示的距離,高下也就是指坡體的高度,方邪表示的是坡度的大小,迂直指的是高低與距離的換算。

眾所周知,如今若是人工繪製一份地圖並不簡單,需要藉助各種精密的測量儀器,這兩個各方面的數值,這不單單是距離以及方位的問題,裴秀的地圖繪製六原則進一步完善了地圖繪製工程,也是中國製圖學的第一次革新。

由於受到時代的限制,人們的思維也受到了限制,裴秀能夠打破原有的認知,在地圖的繪製工作上面做出革新,就證明了他擁有着非凡的智慧,他的方法和現在相比並非完美,而且受到當時條件的約束,繪製出來的地圖自然也沒有現在這麼準確,他的《禹貢地域圖》留傳時間也不長,但是,裴秀的製圖六體對後世的製圖影響十分深遠,人們一直沿用這種製圖方法,直到明朝時期西方的投影方法傳入中國。

裴秀的製圖方法看似只是歷史上邁出的一小步,但是在當時卻在製圖領域邁出了一大步,其實裴秀這個人不僅頭腦聰明,口才很好。

當時著名的機械專家司馬鈞設計了一種發射巨石的工程器,裴秀還和他開玩笑,嘲笑他的發明,其實他對這個東西並不熟悉,對這裏面的原理也不精通,但是卻把別人説的啞口無言。

歷史的發展需要一羣有智慧的人,裴秀這個名字沒有很多人知道,但他是中國製圖史上的功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0 字。

轉載請註明: 在沒有衞星的古代,地圖是如何繪製的?有一個人破解了這一項難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