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數字”進村

  新華社福州4月28日電(記者鄧倩倩 張逸之)手機成為“新農具”,數據成為“新農資”,直播成為“新農活”……在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峯會首次設立的數字鄉村分論壇上,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及互聯網科技企業等多方聯動,號召社會各界參與數字鄉村建設,促進形成多元主體共建的格局。

  數控中的田園牧歌

  在福建武夷山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園內安裝了5G全景攝像頭、5G物聯網探針採集器,茶農楊文春可以在手機上的物聯網監控平台,實時監測光照度、温濕度、土壤pH值等茶園生長環境數據。

  “過去需要時不時巡山查看病蟲害,現在通過5G物聯網實時監控,省時省力許多。”楊文春説,茶園還利用AI技術對病蟲害等茶葉生長環境進行分析,為各環節精準管理提供依據,形成全流程溯源數據鏈條。

下一站,“數字”進村

  在福建福清的星源農牧生豬養殖場,每頭豬都受到個性化定製的照料。封閉式豬場內,傳感器系統實時控制温度,自動投餵機通過大數據計算對每頭豬進行精準投料,軌道機器人例行盤點識別豬的體態和健康狀況,一旦發現病豬就會立刻報警。

  “從傳統養豬到智慧養豬,不僅解放了勞動力,也大大降低豬的得病率,將存活率提高到91%左右。”福建省農科院農業工程技術研究所科技特派員吳飛龍説。

  田間地頭的電商平台

  電商網絡打通進村入户的“最後一米”,實現了“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如今的鄉村裏,各類電子商務中心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在福建省長汀縣河田鎮,自主創業的易小貞將家庭農場經營得風生水起,她的農場也是一個農村電子商務的服務站點。一端是線下的河田雞生產基地和體驗店,另一端則可通過“供銷e家”平台發往全國。

  “早期河田雞不敢多養,擔心滯銷,現在有電商中心推廣和引流,常常供不應求。”易小貞説,農村和城市的差距因為網絡平台而逐漸縮小。她在網上推出的肉雞、雞蛋、花生油等特產,月均銷售額達80萬元,還可接受訂單式生產,“需要什麼就種養什麼”。

下一站,“數字”進村

  2015年,長汀縣獲批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如今,全縣設有農村淘寶服務站36個,供銷e家電子商務服務站點78個,郵政村級服務站點200個。

  自2016年起,福建省供銷e家平台上線。該平台相關負責人邱躍平説,農村電商要貼近田間地頭,整合分散的農產品資源,通過數字技術進行標準品控和溯源,才能更好地為農民服務。

  鄉村治理“一張圖”

  “數字技術真是個好東西,讓我和家人安心。”福建長樂百户村的78歲老伯柯順俊説。

  2020年9月,百户村打造的智慧鄉村平台落地,柯順俊帶上了連通“智慧百户”系統的智能手環。“孩子在外工作,家中只有我和老伴留守,手環不僅能夠實時檢測健康指標,還有一鍵報警功能,在突發情況下及時向終端尋求救助。”

  不僅如此,百户村的數字應用遍佈各角落,在村部數字百户指揮中心,幾塊液晶屏幕上顯示着村裏的5G實時動態,連通鄉村治理各模塊。

  “智慧平台對農村來説是新鮮事物,依託管理團隊邊學邊做,效益主要體現在鄉村治理和村民服務上。”百户村村委會主任柯洪介紹,物聯感知將村口的安防監控、智能路燈、智能井蓋、智慧停車場等設施聯通管理,讓鄉村安全防控工作更加嚴密精準。

  駐村三年多的社工翁欣發現,自從有了智慧鄉村平台後,村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鄉村治理和服務中,上了年紀的村民也會尋求社工幫助學習使用智慧系統。

  “數字化治理為鄉村注入更多活力,未來還需進一步提高村民對數字技術的認知和使用水平。”柯洪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14 字。

轉載請註明: 下一站,“數字”進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