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神經元”
在一個近似大型遊戲設備的控制枱前,工作人員坐在模擬駕駛艙中緊盯屏幕,手握方向盤,腳踩剎車。轉向、加速、剎車……隨着室內操作指令的下達,室外的無人駕駛車輛幾乎同步執行相關動作。
“5G技術助力實現自動駕駛和遠程駕駛。”近日,記者在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襄陽),實地體驗5G自動駕駛和遠程駕駛。在這個國內首個5G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檢測基地,中國移動5G正展現在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中的獨特優勢。
大帶寬、低時延5G實現駕駛指令“急送即達”
在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襄陽),一輛造型時尚的小型東風Sharing- VAN向記者緩緩駛來。與往常不同的是,這是一輛沒有駕駛室的小汽車,乘客在車裏體驗遠在武漢控制中心的操作員遠程控制車輛前進、倒退、轉彎等精細化駕駛演示。
“這款車今年8月已開始正式量產商用,自動駕駛級別可以達到L4級,完全可以脱離駕駛員,實現自動駕駛和遠程駕駛。”該中心5G項目工程師表示,5G大帶寬、低時延滿足了遠程駕駛對網絡的需求。
據瞭解,5G網絡在服務智能網聯汽車時,類似於人類大腦的“神經元”,可將遠程駕駛指令及時傳遞到行駛的汽車上。由於汽車自動駕駛應用高安全、高穩定及高體驗的場景要求,5G網絡高速率、低時延、廣連接的特性為自動駕駛應用提供了堅實的“思維”基礎,不僅網絡數據傳輸速度如“滔滔江水”,還可保證數據“滴水不漏”傳遞。
“經行業專家及遠程駕駛試驗測試確認,場區5G網絡覆蓋區域的下載峯值速率達640.97Mbps,上傳峯值速率達86.75Mbps,可滿足智能網聯項目需求。”湖北移動襄陽分公司5G工程師王淞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5G能夠有效地解決4G時代難以實現的“毫秒級低時延”問題,提升了車輛對環境的感知、決策、執行能力,給車聯網、自動駕駛應用帶來良好的基礎條件。
“5G傳輸時延為0.005秒,而人對駕駛情況處理的反應時間為0.2~0.4秒,5G傳遞指令做到‘急送即達’,毫秒級時延保證快速反應,實現了‘解放雙手’‘解放雙眼’的目標。”王淞説。
據瞭解,目前,園區內有7個5G站點,隨着後續項目建設完成,測試場將總共佈局18個基站,專供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接入整個道路環境的雷達檢測、道路周邊物聯網建設等。
釐米級定位、數據不出園5G專網為安全保駕護航
自動駕駛的安全一直備受關注,車輛定位準確與否直接關係到駕駛的安全程度。5G能夠有效地解決4G時代難以實現的精確定位問題,提升了車輛對環境的感知、決策、執行能力。
“通過搭建北斗差分定位基站、5G通信基站、視頻監控和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基於‘5G﹢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車輛能夠自動規劃駕駛路線,安全到達指定停車地點,實現無人駕駛。經專業檢測,定位精度優於1.5釐米。”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智慧交通產品部技術總監任大凱告訴記者。
據瞭解,去年7月,該中心初步建成覆蓋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的5G高精定位系統。“中國移動5G高精度定位技術是智能網聯汽車的核心技術,能解決在哪裏(初始位置)和要去哪裏(目標位置)的問題。”該中心智能網聯項目工程師周榮華讚歎道。
除了駕駛安全,數據安全也受到客户的廣泛關注,5G專網的組網模式保障了數據實現閉環運行。在測試中心,針對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實施園區獨立組網,指向客户指定服務器,做到客户數據不出園區,保證數據安全。
“我們提供5G專網服務,把邊緣計算服務器下沉到離測試區域最近的機房,一方面保障響應時延低,減輕核心網的負荷,另一方面,實現數據不出園區。”王淞表示,服務器下沉後,控制面的信令會通過核心網,但是數據仍留在園區內,保證其與公網隔離,滿足不同用户對於數據安全的需求。
排除干擾、降低風險 智能網聯汽車實現多場景應用
近日,在湖北襄陽葛洲壩老河口水泥公司礦區內的智能網聯專用車測試基地,一輛東風天龍KC自動駕駛工程車在半開放道路條件下進行實地場景測試。
“礦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場景,內部大型機械、運輸車輛較多,因駕駛員個人技能、精力不同且工作環境相對單一,容易疲勞操作。現在將工作交給5G智慧平台,可以大幅降低事故風險。”葛洲壩老河口水泥公司礦區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瞭解,5G網絡可將大型機械與後台的智慧指揮平台進行實時、可靠連接,實現平台對大型機械、運輸車輛的管控。
“礦區內所有大型機械、運輸車輛可同時接收衞星定位信息,通過5G網絡實時播發位置修正信息,再實時反饋給平台,平台根據位置判斷將操作指令通過5G網絡發送給大型機械,實現運輸車自動駕駛到指定位置,完成作業流程。”王淞介紹。
除了在礦區實現自動駕駛,5G還能助力實現紅綠燈信息推送、行人防碰撞檢測提醒等多場景下的應用。
車輛在行駛過程中難免遇到大型車輛遮擋視線的情況,這會導致駕駛員無法識別前方信號燈而不能及時做出反應。同時,對於自動駕駛車輛而言,靠攝像頭識別信號燈也同樣受到外界環境的限制,如今,信號燈狀態推送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據介紹,通過路側單元採集的信號燈狀態信息發送給雲平台,雲平台接收到信息後按照路口和位置將信號燈信息存儲,此時,車輛和雲平台保持通信,雲平台根據車輛的位置選擇對應的信號燈信息,向車輛發送該信息。自動駕駛車輛即可不用識別路口物理信號燈而採取相應動作。
此外,面向具備智能網聯功能的車輛,藉助高精度定位技術、5G通信技術、車路協同技術等,可針對易發生事故、人員密集的路口為駕駛員提供行人碰撞提醒。
據專家介紹,在智能網聯汽車公共道路的交叉路口,通過多源感知設備檢測識別路口行人,並將實時數據反饋給平台,平台對行人移動速度與方向、車輛位置等數據進行分析、融合、研判,預測是否存在弱勢羣體碰撞隱患。隨後,將隱患結果通過5G網絡實時發送給接近路口的車輛,保證路口安全。據瞭解,基於多源數據融合的檢測結果,將進一步提升事件檢測的準確性與精準性。
(人民郵電報)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