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設計出基於離子液體的鋰電池安全電解液
鋰金屬負極因其高的理論比容量(3860 mA h g-1)、低的電化學電位(-3.04 V vs. 標準氫電極)和低的密度(0.59 g cm-3),備受青睞,成為新一代頗具前景的高能量密度負極材料。實際應用中,它們仍存在尚未解決的問題:商業有機電解液在鋰金屬表面形成不穩定的固體電解質中間相(SEI),以及鋰枝晶和死鋰的生成,會持續消耗電解液,導致電池性能下降;持續生長的鋰枝晶會刺穿隔膜,導致電池發生內短路從而引起熱失控,同時傳統碳酸酯類有機電解液極易參與燃燒反應,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
為解決上述問題,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吳曉東團隊設計出一種基於不燃的離子液體和低粘度的氫氟醚稀釋劑的局部高濃度電解液,可以改善離子液體本身存在的粘度高、隔膜浸潤性差、離子電導率低、成本高的缺點;並可以保證電解液本身的阻燃性和高的電化學窗口,提高電池的安全性能。該工作通過研究和調控鋰離子溶劑化結構,使得鋰離子溶劑化層中主要由FSI-陰離子構成,有利於促進陰離子在鋰金屬負極表面優先分解形成穩定的無機SEI層,從而獲得均勻緻密的鋰沉積形貌。採用該類電解液的鋰金屬電池表現出優異的倍率和長循環性能。
相關研究成果以Intrinsically Nonflammable Ionic Liquid-Based Localized Highly Concentrated Electrolytes Enable High-Performance Li-Metal Batteries為題,發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DOI: 10.1002/aenm.202003752)上。蘇州納米所2020級博士生王志誠為論文第一作者,蘇州納米所研究員吳曉東、副研究員許晶晶,以及蘇州大學副教授胡建臣為論文通訊作者。
圖1.局部高濃度離子液體基電解液物理化學性質及鋰離子溶劑化結構分析
圖2.不同電解液中鋰金屬沉積形貌及鋰金屬電池電化學性能對比
來源: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來源:中科院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