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港交所披露了京東健康提交的招股書。公告稱,京東健康作為京東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京東集團計劃分拆京東健康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對於具體分拆上市的完成時間,將取決於市場情況等因素。
相較於其他BAT旗下的互聯網醫療平台,京東健康盈利能力比較優越:2017年至2019年京東健康收入分別為56億元、82億元、108億元。2020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的收入達到了88億元,同比增長76%。剔除公允價值變動和非經常損益等項目,其淨利潤率在2018年、2019年達到了3.0%、3.2%,2020年上半年達到4.2%。
不過,上述龐大的收入嚴重依賴於自營醫藥和健康產品的銷售,也就是俗稱的“賣藥“。
2019年實現盈利
京東健康從2014年獨立運營,成為京東集團繼京東物流和京東數科之後孵化出的第三隻獨角獸。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按2019年收入計算,京東健康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醫療健康平台及最大的線上零售藥房。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東健康的在線電商平台擁有超過9000家第三方商户,平台活躍用户為7250萬;2020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的日均在線問診量約9萬人次,平台累計用户超過1.5億。
股權結構方面,IPO前京東健康最大股東為京東集團,持股比例為81.04%,預計IPO後京東集團仍將持有不低於50%的股權。
自互聯網興起伊始,互聯網醫療便被賦予極大期望,上半年的一場疫情更成為其快速發展的催化劑。
國內大數據分析公司易觀今年6月發佈的《2020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年度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為1336.88億元,相較2018年環比增長35.6%。受疫情影響,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陳禮騰指出,互聯網醫療(在線醫療)界是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技術手段的醫療服務在線化,其包括在線掛號、醫療信息查詢、電子檔案、在線問診、電子處方、遠程會診等多種形式,而廣義的互聯網醫療涵蓋醫療行業的全鏈條,涉及醫療、醫藥、醫保等多個環節。
縱觀互聯網行業,進軍醫療健康領域的巨頭不在少數,而BAT可謂先行者,搶先佈局這一“賽道”。騰訊於2014年通過投資的方式涉足醫療,並依靠自身的社交優勢做醫療業務;阿里巴巴則在2014年戰略投資中信21世紀,後更名“阿里健康”,正式開啓醫療佈局;百度很早也成立了醫療事業部,後大力發展醫療AI。
而京東也從2014年佈局非保健類醫藥電商零售做起,2017年首批拿到互聯網醫院牌照,到現在,京東健康已經形成了B2B、B2C、O2O等全模式醫藥零售。
從業績上看,京東健康2019年業務收入達108億元,並已實現盈利。而阿里健康2020財年(截至2020年3月31日)營收為96億元,虧損1570萬元;平安好醫生2019年營收50.65億,虧損18.3億元。對比之下,京東健康已然實現了“彎道超車”。
主要收入仍靠“賣藥”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收入規模龐大,支撐京東健康絕大部分收入來源其實來自於“賣藥“。
招股説明書顯示,2017年-2019年,來自醫藥和健康產品的銷售收入分別為49.07億元、72.55億元以及94.35億元,佔比超過總收入的87%。
據悉,京東健康的在線零售藥房業務通過三種模式運營:自營、在線平台及全渠道佈局。自營模式主要是指京東大藥房;在線平台模式主要是第三方商家入駐,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東健康的在線電商平台擁有超過9000家第三方商户,線上零售平台有超過1000萬種商品(SKU),在全國範圍內共有11個藥品專用倉庫和超過230個非藥品倉庫;全渠道佈局是為滿足用户緊急性用藥需求,截至2020年6月,京東健康可以為全國200個城市的用户提供7×24的當日達、次日達以及30分鐘達服務。
京東健康另一部分收入來自服務收入,包括提供線上平台及廣告服務、向用户提供在線醫療健康服務以及向醫院提供智能解決方案。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京東健康線上平台、廣告及其他服務營收分別為6.46億元、9.14億元、14.07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11.6%、11.2%、13%。2020年上半年實現服務收入10.84億元,佔比達12.4%。
亦有業界觀察人士認為,京東健康賣藥收入或許佔比不止九成,“因為線上廣告服務或許大部分也屬於賣藥附加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