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作者丨圖霖
“兩粒澳洲bioe美食狙擊片,輕輕鬆鬆跟澱粉熱量説拜拜。”
最近,王一博代言的這款“碳水阻斷劑”——澳洲bioe白芸豆酵素,開始頻繁活躍在抖音、小紅書等媒體平台。偶像的影響力引發一眾粉絲跟風購買。
但除開為偶像“打榜營業”的粉絲,從真實用户的反應來看,這個酵素對減肥起到的幫助好像並沒有宣稱的那麼大。不少人都表示“沒啥效果”。
這其實也在意料之中。從前幾年大火的“日本酵素”到現在所謂的“碳水阻斷劑”,為何還有人在為減肥酵素這種智商税買單?這麼多年過去了,減肥市場的韭菜真就這麼好割?
“換湯不換藥”的酵素,對減肥真的有幫助嗎?“酵素”一詞雖然源於日本,但它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酶”。儘管這個“碳水阻斷劑”看似用了一個不一樣的名字,但和酵素一樣,打的都是可以“抑制熱量吸收,多吃也不怕胖”的旗號。
那麼,它真的能減肥嗎?答案是:幫助不大。
碳水阻斷劑的學名又叫澱粉阻滯劑或澱粉酶抑制劑。
B站一個名為“大G就是Giselle”的健身博主曾經專門撰文針對“碳水阻斷劑”進行過探討。據她研究之後得出的解釋是,“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絕大部分碳水阻斷劑更確切的説其實是從白芸豆等植物中提取出的天然澱粉酶抑制劑。”
而開頭提到的白芸豆酵素髮揮作用的也正是其提取物中一種名為“α-澱粉抑制酶”的成分。澱粉酶抑制劑有什麼作用呢?大G在文章裏是這樣解釋的:
也就是説,碳水阻斷劑實際上是通過阻斷澱粉酶,防止它們將我們吃下去的澱粉轉化成熱量,從而達到減肥效果的。
看原理好像行得通,但問題就在於這個抑制效果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大G在文章裏指出,“抑制澱粉酶並不代表阻斷了同樣多的澱粉不被水解吸收,更大的幾率只是延長了澱粉在小腸裏被吸收的時間。”
一項對強碳水化合物阻滯劑的研究也發現,儘管碳水阻斷劑可以抑制97% 的澱粉酶,但它只能阻止7% 的碳水化合物被吸收。換句話説,雖然大部分澱粉酶被抑制了,但卻只有少部分碳水化合物沒有被吸收。
綜合下來,碳水阻斷劑對減肥起到的效果不僅難以確定,即便確定了也是極其微小的。至於白芸豆酵素廣告裏宣稱的這個效果,實際其實是很難達成的,它更像是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所做的“誇大宣傳”。
而從成分來看,我們對比新谷酵素和白芸豆酵素的成分表也能發現,裏面多數都是天然的植物提取物如生薑粉末、獼猴桃提取物等。所謂的能發揮澱粉阻斷作用的甲殼素、白芸豆也像前面所説的那樣,效用還是個未知數。
其中,這種名為“甲殼素”的成分物更是所謂的保健品傳銷公司經常使用的,目的就是擴大其功效,靠虛假宣傳“洗腦”用户購買。
關鍵是,這些酵素的售價並不低,基本上單盒售價都已經接近150元左右了。
花了大價錢,換來的卻是並不明顯的減肥效果,從這個層面看,減肥酵素確實稱得上是“智商税”了。
效用不大,品牌居然還是“掛羊頭賣狗肉”?這幾年,以Swisse等為代表的澳洲品牌,頂着“國外大牌保健品”的名號,在中國可以説火的一塌糊塗。尤其是Swisse,從明星到網紅,幾乎人人手上都有幾瓶它的保養品。
而這也變相加深了大眾對於澳洲保健品的信任度,好像只要是出自澳洲的品牌,大眾對其就有這天然的好感。然而現實情況是,並非每個牌子都是Swisse。Swisse確實算是澳洲的國民品牌,但其他品牌就不一定了。
例如豆瓣上某位網友就對BIO-E這個公司提出過懷疑。根據他了解到的情況,發現這個在中國火起來的牌子,在澳洲其實“幾乎沒有知名度”,並且主要“活躍於朋友圈華人代購”。
(豆瓣網友發佈的查詢資料)
接着,他繼續對該公司從地址、註冊地、股份結構等方面進行了更“深刻”的瞭解,最後發現這家公司除了地址在澳洲,不管是註冊地,還是股東,甚至股東旗下持有的其他全資持股公司,幾乎都是來自“CHINA”。也就是説,這個牌子有很大可能是我們説的“假洋牌”。
(豆瓣網友發佈的查詢資料)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情況在國內不在少數。當前,國內比較火的幾大酵素品牌大致是以下十個。
當“螳螂財經”進一步瞭解其實就會發現,上榜的這些酵素品牌中,除了新谷、HERB、萬田之外,剩下的幾乎都是國內企業生產的。所謂產自日本的酵素不過是一個噱頭。
而不論是“減肥人士”追捧的酵素,還是“養生人士”追捧的燕窩,在國內都已經有了成熟的代工產業鏈。以下是“螳螂財經”查詢到的某家專門做OEM貼牌代加工的企業,它們旗下的業務已經覆蓋了酵素、益生菌、膠原蛋白等多個熱門產品。
換言之,我們平時看到的包裝偏日系的酵素,極有可能都是出自這些國內的代工廠,而代工量產的東西在專業度上肯定就打了折扣,就更別説實現宣傳所説的“神奇效果”了。
然而即便是這樣,這些酵素們的銷量仍舊不低。願意為其買單的人不在少數,着實令人唏噓。
從減肥茶到減肥酵素,減肥市場的韭菜真就這麼好割?實際上,不論是過去的“碧生源減肥茶”,還是現在的“白芸豆減肥酵素”,幾乎都是打着“不長胖”的幌子,實則就是讓你拉肚子。只不過如今的“酵素”這個“舶來詞”聽起來比較高大上罷了。
這不得不讓人感到疑惑,明明已經知道是智商税了,為何捲土重來的“酵素”還是這麼有市場呢?
一方面,主流審美“片面化”正在加劇大眾的“身材焦慮”。
打開當前主流的內容平台微博、小紅書、抖音等,看看排行榜上那些受歡迎的網紅,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巴掌臉、螞蟻腰、竹竿腿。儘管近些年,關於“審美多元化”的呼聲已經越來越高了,但在大的網絡環境影響下,“白瘦幼”依舊成了不少人的審美標準。
儘管隨着王菊、辣目洋子等不太符合主流審美的明星走紅,讓更多人意識到了“審美多元化”的重要性。但顯然,主流思想的轉變不是靠少數“拎得清”的博主或者明星就能完成的。而只要這種片面化的審美思想不消失,酵素這類智商税的減肥產品就永遠有市場。
另一方面,“懶文化”加速發展給了減肥產品鑽空子的機會。
其實包括減肥的人自己在內,都很明白的一件事是“減肥=少吃+多動。”但是少吃嘴會饞,多動又很難堅持,於是打着幫助這些“懶人們”減輕減肥負擔的一系列產品開始出現了。
比如號稱“戴着就能有小蠻腰”的束腰,看準的就是那些不願意多動的人。而代餐和酵素看準的則是那些不願意少吃的人。
阿蘭是一名有着多年“減肥經驗”的上班族。從減肥開始,阿蘭就沒少買各式各樣的減肥產品。包括備受減肥人士推崇的澳洲樂康膏以及前面提到的新谷酵素等。
在她看來,其實也知道這樣不會變瘦,但吃了之後跑趟廁所,能讓自己少胖一點她就滿足了。畢竟這可比去健身房出一身汗輕鬆多了。
另一位有減肥需求的Lulu也告訴螳螂財經,只要對身體沒有太大傷害,減肥茶這類產品她是很願意嘗試的。
“反正有減肥需求嘛,試一試也不吃虧。”她表示,自己有時候會在直播間被種草,主播説着説着自己就下單了。
此外,明星代言、廣告宣傳成了最大的“幕後推手”。
前文我們在探討酵素的時候其實提到過,酵素並不是完全對減肥沒有幫助,只是作用很小。也就是説,在保持多運動控制飲食的前提下,偶爾一頓大餐利用酵素來換取一下心理安慰,其實是沒毛病的。
但錯就錯在廣告和所謂的明星代言將這一效用誇大了。諸如“躺着就能瘦”、“多吃也不怕胖”等。雖然是為了吸引消費者購買,但酵素本身肯定是難以達成這個效果的。盲目誇大只會進一步加深大眾對這一產品的“認知盲區”,讓更多“無知民眾”白花冤枉錢。
總而言之,減肥這件事從本質上來看其實並不難,如果為了提升減肥效果,偶爾嘗試酵素是沒問題的。但若是真的想像廣告所説,實現“躺等瘦”,那結果恐怕不僅不會瘦,反倒會成為減肥市場最新鮮的那一株“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