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多災多難”,不過是種錯誤歸因
專欄
把災害歸咎於天象,不僅不科學,還可能妨礙防治災害的正途。
2020年剛過半程,卻已見證不少“歷史性時刻”。從澳洲森林大火到非洲蝗蟲入侵;從防治新冠疫情到抗擊南方洪災……一波接一波。而7月12日,唐山發生5.1級地震,後確定為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餘震,這場“遲到”40多年的餘波,也再次挑戰了普通人的常識認知。
於是,一些宣揚“庚子年必多災多難”的帖子又一次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這類消息大同小異,多認為每逢庚子年,就會有很多災難,例如1840年鴉片戰爭、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等。甚至還有“充分的科學依據”:每到庚子年,太陽、地球、木星、土星和銀河面併到一條線,擾亂了地球引力場和磁場,導致太陽風和等離子流更強烈地撲向地球,影響了地球上的空氣和水流,使得地球上各種自然災害頻發。
天災人禍全怪天象?典型的偽科普
把自然災害甚至是人為災難歸咎於天文因素,讓在宇宙中甚為“渺小”的地球背鍋,作為天文從業者自然有些委屈。這實際上是羅列事實以支撐謬論的典型案例。
實際情況是,某些自然災害在某些年份偏多是事實,可它們各有其成因,相互之間並沒有直接的相關性。庚子年發生的災難,有些就是人為災難,比如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入侵。把人禍也歸結為自然原因,顯然沒道理。有些雖是自然災難,但與天文關係也不大。
天文上,每年都會發生一些特殊天象,新聞喜歡用幾十年一遇來形容。比如日食,實際上每年都有日食,但由於位置的緣故,每次日食都只有某些地區才能看到。只要你願意“跨國追日”,每年都可以看到“十年一遇”的日食。
有的天象被認為是吉象,有的則被認為是災象。比如,這幾天,夜空中可以觀測到的彗星,就被中國古人認為是不祥徵兆。但在現代年輕人中廣受追捧的流星雨,不就是彗星碎片進入地球大氣層的“一閃而過”嗎?
還有一種流行的説法,當人們覺得工作、生活不順利時,可能是水星逆行(俗稱水逆)導致的。實際上,八大行星就像在同一個操場不同跑道上跑步的運動員,逆時針繞着操場跑圈。這些運動員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有時候不同跑道上的運動員相互之間肩並肩、連成一條線,不是正常現象嗎?
地球在第三條跑道,當地球跟其他“運動員”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就會覺得別人在後退。這完全是因為選擇地球作為參照系導致的視覺錯誤。事實上,這些星球根本就沒有逆行過。
總之,有的年份自然災害偏多是正常現象,天空中出現各種天象是客觀事實,但兩者之間並沒有相互聯繫。把兩種不相干的事實扯在一起,引出一個謬論,是一種典型的偽科普邏輯。
分清事實、觀點、聯繫,是基本技能
大多數自然災害與天文現象無關,並非什麼深奧的道理,為何這樣的“偽科學”還是能唬住人呢?甚至一些有着豐富學識素養的人也時常感嘆:“庚子年的確是不太平”。
我更願意把“庚子年災難多”看成是一種社會文化心理。因為同樣的現象,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顯然有不同的解釋。不信,你去問問北歐、南非、阿根廷的人,他們是不是也存在着庚子年災難多的現象呢?我想他們肯定不認可。
現在是一個信息過載的時代,從海量信息中抽絲剝繭、去偽存真、分析處理、歸納總結,是一個人的基本科學素養。但輿論場上,卻常常發生這樣的認知謬誤:陳述的都是事實,但這些事實之間並無因果關係,生生地創造出來一種偽因果關係;也恰恰是這種假性因果聯繫最具有迷惑性,甚至成了一些“10萬+”爆文的編造套路。
這個世界上有樂觀的人,也有悲觀的人,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恰恰是人類傳承的優秀基因。當我們的祖先還在茹毛飲血的時候,他們十分弱小,只有對各種自然現象保持警惕,才能生存下來。如今,我們有了更多先進的技術手段,但在基因深處,一些陰謀論、天譴説依然時常作祟。有時候,這種心底的畏懼會讓我們不敢作惡;但也有很多時候,錯誤歸因會妨礙防治災害的正途。
把視線拉遠,從太空中看我們現在面臨的這些災難,只是直徑12000公里的大球一層薄皮膚上發生的一點點波動。這也表明,人類還是太弱小,地球還是太渺小。作為人類,誠實地面對問題,保護地球、敬畏自然,全力做好自然災害的處置,最大程度減少人為災難,才是生存之道。
□鄭永春(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