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有一天,駕車時不再需要司機操作,行駛能夠完全自動化……
等等,已經實現了?
近日,隨着4台宇通L4級自動駕駛網約巴士投入天健湖環線線路運營,鄭州高新區第一條5G自動駕駛“網約巴士”正式開通試運行。
而就在前一陣,百度Apollo也宣佈在北京正式開放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Apollo Go,北京用户可以在百度地圖及Apollo官網上預約體驗Robotaxi。
自動駕駛,是一個根植於人類內心深處的夢想。不僅是我國,在全球範圍內,AI技術仍處於探索和發展階段,雖然現今的批量車型中應用了AI技術,但是各大車企還在對AI自動駕駛進行着研發和不斷升級。
隨着“網約巴士”和“Apollo Go”的誕生,自動駕駛或已逐步成為現實,但縱使如此,它仍然面臨不小的挑戰。
究竟挑戰在何處?今天talk君想跟大家分享來自陸盛贇的演講:
陸盛贇,西蒙顧和管理諮詢中國區合夥人;羅蘭貝格前項目經理
各位觀眾中午好,我是一刻talks的講者陸盛贇,簡單介紹一下我本人,剛才主持人講了我有18年的經驗,其實偷換了一個概念,我2001年從同濟大學本科汽車學院入學到現在,一共有18年的工作學習經驗。我同濟大學本科出身,但是後來去了法國留學。
各位可能會有一個疑惑,你一個學汽車的為什麼跑到法國去了?
其實我想説的是,法國這個國家在汽車工業也是有非常悠久的沉澱和歷史,比較著名的企業標緻雪鐵龍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法國品牌雪鐵龍今年是100週年的誕辰。所以,法國作為歐洲的頭部企業國,也是有一定的汽車行業積累的,我也是從那兒學習到了很多。
可以看到,從2014年到現在,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自動駕駛方面的歷史車輪。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世界那麼大,自動駕駛是否可以幫助各位去外邊看看世界?
#圖片源於騰訊視頻
OK,剛才很多的演講嘉賓分享了有關於自動駕駛的未來,有關於自動駕駛的現在,從技術、從盈利模式,那麼其實當我們回顧過去的話,自動駕駛的概念並不是今天才有。
各位可以看到在這張圖上,自動駕駛的概念誕生於美國1950年。這張圖上已經各位可以看到,在右邊幾位風度翩翩的紳士和女士在一輛自動行駛的駕駛車上已經開始玩棋牌遊戲了。其實這個概念引入的是非常早的,在1969年,人工智能創始人之一約約翰·麥卡錫在他的一本書裏面,其實已經提到了用電腦去控制汽車的概念。
這個概念非常簡單,它把自動駕駛分為今天我們熟知的感知、決策、執行三個環節,分別相當於我們今天人用眼、耳朵去感知我們周圍的環境,同時用我們的大腦思考,我下一步應該是左拐、右拐或者是加速,最後用我手或者是腳對這個車進行一個全局的控制。
第二個我想跟各位講的是汽車行業,今天在會的各位,我相信或多或少都是站在汽車行業的角度去看自動駕駛。汽車企業、汽車行業、產業鏈的各位玩家一定要避免閉門造車,為什麼?因為明天自動駕駛的概念已經不再是我一個人從A點到B點的移動需求,它是要把它含在整個城市治理裏邊。
#圖片源於騰訊視頻
簡單來講,自動駕駛能不能做到將最核心的停車位釋放出來,還給行人,讓行人能步行來穿梭北京最核心的位置,而當我們需要一台車的時候,這台車可以自動地從一個比較偏遠的停車位提早過來接我們,帶我們想要去的地方。
這是自動駕駛可以和城市非常美妙結合的一個點,剛才幾位的專家也提到了關於倫理的問題,倫理問題的話我們大家都明白,當人去開車的時候,遇到了危急情況,我們或多或少會要做出一些倫理上的判斷,這些問題都很殘酷。比如説對於機器而言,左邊是5個人,右邊是1個人,如果危急情況下,我應該選擇左邊還是右邊,或者是大學生、小學生、老人、青壯年,這些都是一些非常殘酷的問題。
所以倫理問題對於自動駕駛的落地也是我們需要迫切考慮的問題,對我們主機廠供應商和汽車產業鏈上的玩家來講,我們明天可能站的角度要高一點。汽車產業鏈已經很長了,我們都知道,但是如果自動駕駛把我們剛才提到的問題都涵蓋進去的話,可能明天需要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看自動駕駛,去看它怎麼落地,避免未來發生交通事故也好,或者其他意外也好。
接下來我們再説,假設我們把剛才的問題都解決了,自動駕駛再往前推進一步,我們需要對它進行一些商業化、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的探討,那麼這裏又有很多的問題,誰來提供自動駕駛的車?誰來提供算法?誰來管理這些車隊?誰來服務接載的那些乘客,和誰對自動駕駛進行一些相關的執法?
其次我要提一提服務,為什麼?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當我們打上一個專車,進入專車後,司機會問您先生或者小姐、女士,車內的温度合適嗎?如果您到了機場,還有人下來幫您把車裝上行李箱,如果這些未來是自動機器人提供的自動駕駛汽車,誰來保證消費者的服務?
#圖片源於騰訊視頻
為什麼要提服務這件事情,這就要回到我們剛才講的商業模式的落地。自動駕駛的盈利模式或者自動駕駛對整個產業來講可能是一場比較大的變革。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講,對於你和我,其實我們都是打了一個車,從A點到B點,它對乘客的體驗來講,變革可能就少了一些,除非我們能做到剛才我們幾位專家説的車內額外的服務。
這裏的話我希望回到一個最核心的問題,也是我經常和業內的大佬們探討的問題,消費者對於出行的需求到底是越來越優質的出行的服務,還是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廉價的出行服務?這個問題其實對於自動駕駛的盈利模式的落地,也是一個需要探討的。
最後我想再暢想一下,對於自動駕駛,今天我們談到了很多的技術、商業模式,對於自動駕駛,主機廠其實是站在最最最核心,或者最最最焦慮的一端,他們的焦慮在於明天如果各位去打一輛自動駕駛的汽車,在座的可能已經不關心這台車,它的名字是奧迪,它的名字是戴姆勒,或者它的名字是上汽榮威,所以自動駕駛可能會對這個產業鏈帶來一些我們所謂的去品牌化的挑戰,這些挑戰是我們主機廠需要去面對的,我們怎麼樣去面對這些挑戰,在挑戰裏面怎麼樣看到一些機遇,這是要回答的。
其次,自動駕駛和城市治理一定要相結合,因為在我們中國自動駕駛的落地和美國自動駕駛的落地,技術方案可能是不一樣的。
講到這裏,我就總結一下剛才所説的一些點,汽車行業的產業鏈是非常長也是非常複雜的一些產業鏈,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玩家。
自動駕駛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在座的各位的一同努力,但是自動駕駛的概念也是非常創新和有吸引力的。如果真的能做到我們當時所暢想的,那麼未來的場景一定是非常美好的。
我這裏就給在座的各位提出一個問題,世界那麼大,那麼精彩,自動駕駛是不是可以以更便捷、更環保、更低廉的方式,讓我們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我相信這個問題是我們今天所有在座的汽車人想要探討的問題。
我的分享到此結束,非常感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