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研究公司Frost and Sullivan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有至少26個成熟的大型智慧城市。有些人認為,日益智能化的城市將產生類似科幻未來電影的結局;然而,事實是這些城市的居民生活質量將大幅提升,享受更高效、更好的服務。在這些理想實現之前,讓我們回到這一進程本身,評估我們可能面臨的挑戰。
智慧城市是新生事物,幾乎沒有最終確定或實施的項目,智慧城市建設存有很多疑問。雖然大標題和策略都已經明確,其實際應用仍然是不確定的,因此,我們可以質疑其規劃過程。我們在設計智慧城市時可能出現哪些錯誤?在規劃階段,我們沒有解決哪些關鍵因素?
答案很簡單。許多城市管理者為了爭取時間、節省資金,在試圖跳過關鍵的規劃階段時,往往傾向於減少社區參與。收集數據並將公民聯繫起來以揭露問題和社會需求,通常是一個廣泛的過程。事實上,政府官員寧願採用基本技術和通用的總體規劃,也不願回應市民面臨的問題,並提出基於解決方案的設計。他們會優先考慮技術而不是人民;他們推崇自下而上的方法,但不會觸及社會中最不幸、最邊緣化的部分,這已經逐漸成為慣例。
迄今為止,智慧城市規劃中最大的錯誤是忽視人文因素。如果這些未來的智慧城市以效率為目標,那麼規劃過程中就不能缺少社區。
愛默生學院參與實驗室的智慧城市研究專家John Harlow表示,“城市的智慧源於人們瞭解對他們來説什麼是重要的,以及他們面臨的問題”。因此,一個不以人為本的城市,很難稱得上是智慧城市。
儘管智能城市正成為一種營銷工具,世界各地都在實施相同的戰略,Harlow建議從小處着手。通過類似針灸的干預措施,城市管理者可以發現關鍵問題並進行技術試驗。事實上,從試驗階段開始,根據實際效果嘗試、監控、更改不同的技術,城市可以找到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此外,還可以在測試階段可以收集社區反饋。人們可以熟悉這些新工具並提出自己的想法,最終改善其性能。
智慧城市技術不一定由無人駕駛車輛和無人機組成。事實上,它可以一些採取更簡單的措施,例如高速公路附近的空氣質量傳感器、雨水排放管中的水傳感器,或者可以收集公共場所內人員數據、以更好了解其共同習慣的攝像頭。最後,談到數據管理,Harlow建議讓社區參與進來以建立人們的信任,並採取必要措施糾正錯誤。
政府和社會都相信技術能解決所有問題。他們沒有意識到,如果以人為本,他們可以發起更好的對話,確定具體問題,並找到適合情境的技術方案解決問題。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本文編譯自:https://www.archdaily.cn/cn/935122/yi-ren-wei-ben-she-ji-zhi-hui-cheng-shi-de-gen-ben-yuan-ze?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