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知乎名人扎堆聚集,讓無名app一碼難求,這就是邀請制的魅力

雖然今天的 Clubhouse 已經成為了大部分中國網民都用不上的產品了,但它帶來的「萬人求碼」的現象我們之後還能見到不少。

畢竟邀請制可以讓一個剛誕生不久的產品成為當紅炸子雞,也能將產品的用户質量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對很多應用來説,邀請制是冷啓動的重要手段。儘管沒一個產品將邀請製作為用户的准入門檻貫穿始終,但邀請制這種啓動方式卻永遠不會消失。

讓知乎名人扎堆聚集,讓無名app一碼難求,這就是邀請制的魅力
邀請制,我們從不陌生

我們可以先從生活上看看邀請制的存在。

聚會的邀請就是最常見的門檻。聚會有發起人,其他人想要加入就需要聚會原有成員的邀請和同意,這其實就是邀請制。

邀請制常見的領域還有申請銀行卡的環節。儘管各家都在街上地推邀請你辦理銀行卡,但很多人還是會選擇讓好友來邀請自己,好友得到了積分,自己得到了卡片。

甚至在社羣上,邀請好友入羣也是一個邀請制的動作。如果我們把羊毛羣、資訊羣看作一個產品,那麼作為邀請人的我們其實都在自發為它拉用户。

讓知乎名人扎堆聚集,讓無名app一碼難求,這就是邀請制的魅力

▲ 婚禮也是邀請制。圖片來自:The New York Times

邀請制由於是一人邀請其他好友的方式,這種方式本身就帶有一定的社交屬性,所以我們經常可以在社交應用上看到這種方式。

微軟 2005 年做的社交應用 Wallop 就是用的邀請制,只有被邀請的用户才能夠使用這個應用;微博近年來狂推的綠洲風頭正勁,最初也是用邀請制在擴散;前快播 CEO 王欣做出的匿名社交產品「馬桶 MT」也是通過邀請制完成了冷啓動。

讓知乎名人扎堆聚集,讓無名app一碼難求,這就是邀請制的魅力

▲ Wallop

而最早在社交產品上用上邀請制的可能是安德魯・魏因賴希 —— 他做出了一個以六度人脈為依據的社交產品 sixdegrees。他在向投資人展示產品時甚至把邀請郵件打印了出來,讓在場的投資人在隔壁的電腦上輸入自己親朋好友的電子郵箱地址,這些親朋好友在收到羣發的郵件後可以選擇是否加入,這是一個互聯網服務首次採取這種方式獲得用户認證。

如果它成功了,就沒後面的社交產品什麼事了。但當時沒人能接受這種超前的理論,所以機會來到了 Facebook 這一邊。早期,Facebook 用户可以邀請還沒有註冊的同學完成註冊。甚至在其他學校進行擴張時,Facebook 都是通過給那些關鍵人士發送邀請加盟的信件發展的。

讓知乎名人扎堆聚集,讓無名app一碼難求,這就是邀請制的魅力

哪怕到了 Facebook 新用户增長陷入停滯的時期,都是邀請制救了 Facebook 一命。2006 年的 Facebook 已經棄用了用户需要獲得邀請才能註冊的門檻,但邀請制對於他們的用户增長來説依舊很重要,只是它們換了另一種邀請的方式。

當時一旦用户提供了自己在 Hotmail、Gmail 或雅虎郵箱的登錄名和密碼,臉書就會進去爬取通訊錄,如果通訊錄上的人已經在臉書,就向他 / 她發出加好友申請,如果通訊錄上的人還沒有在臉書,那就經過用户同意後發出邀請。一封封邀請郵件後,Facebook 等到了用户破億的那一天。

Facebook 的早期投資者 Zynga 公司也從這之中學了一手,之後推出了邀請制平台「開心農場(Farmville)」。極盛時期,開心農場也有 8000 萬用户。

讓知乎名人扎堆聚集,讓無名app一碼難求,這就是邀請制的魅力

▲ 開心農場邀請界面

邀請制,也得看看再説話

靠好友擴散的邀請製成了不少產品冷啓動的最好方法,但邀請制也不是靈丹妙藥,不能保證產品日後也能有「一碼難求」時期的火熱。這也導致看慣了多種套路的用户遇到邀請制大火 app 時,需要先觀察觀察,才能確認這個服務到底有沒有價值。

2006 年羅永浩創辦的牛博網也是通過邀請制迅速走紅,甚至讓大部分的中國網民第一次知道了類似的獲客方式。但這個產品並沒能活很久,甚至都沒辦法活在人們的記憶裏。

牛博網因為羅永浩被記住了,但還有更多邀請制的產品推出時有用户四處求邀請碼,現在卻連他們的名字都記不住。

讓知乎名人扎堆聚集,讓無名app一碼難求,這就是邀請制的魅力

▲ 現在仍有人懷念牛博網

當年挑戰微信的 3 個社交應用,其中之一的「馬桶 MT」就屬於邀請制產品,現在它怎麼樣了呢?而曾把邀請 4 人作為產品解鎖門檻的「畫音」也是選擇了邀請製作為產品的冷啓動方式,今天有多少人還在使用這個 app 呢?騰訊曾經推出過一款短評論社區的小程序「頭牌觀點」,推出時也有用户自發建羣交替傳碼,但今天的用户數和當時的交替傳碼的用户比起來又太少了。

邀請制,在運作得當,有知名人士背書的情況下可以迅速爆火。但沒有地基的空中樓閣能不能立住就是另一個問題了,這很可能就會是一個「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故事。

讓知乎名人扎堆聚集,讓無名app一碼難求,這就是邀請制的魅力

▲ 邀請制可以讓服務器無法承載,但這可能是暫時的

Clubhouse 在爆火時也有不少人認為這個 app 純靠邀請制,火不過三個月。但事實上 Clubhouse 已經通過近一年的發展告訴大家這不是一個曇花一現的產品。儘管名人效應和邀請制讓它獲得了更多的關注,但它現在已經用自己的產品形態活了下來。

反而是最近打出「我們要重塑 Instagram」的相機應用 Dispo 需要更多的時間,畢竟它雖然因為邀請製成了硅谷的當紅炸子雞,但其產品模式和其他產品並沒有明顯不同,很難説這是不是一個在短期內爆發,但也會迅速衰落的產品。

所以在看一個因邀請制而獲得大量關注的產品時,我們或許也得將這個 app 的觀察時間拉得更長。只要它能火過三個月,都能證明它在這個喜新厭舊的互聯網世界有着足以立足的能力。

讓知乎名人扎堆聚集,讓無名app一碼難求,這就是邀請制的魅力
邀請制之後,還有更難的考試

挺過三個月,用邀請制完成冷啓動的互聯網產品就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了嗎?

這個答案是確定的,三個月過後,名人效應和邀請製作用的狂熱都基本冷卻完畢,用户的行為就是最真實的答案。但三個月或許只是第一個小難關,之後還有更多的麻煩等着增長中的產品。

作為一個靠着邀請制發展的產品,知乎就一直在經歷邀請制後艱難的考試,這場考試已經考了很多年。2013 年,知乎從邀請制改為開放,一切都是為了用户的增長。知乎創始人周源曾經表示,採用邀請制的知乎「像一個人口基數停止增長的城市,開始顯示疲態」。

讓知乎名人扎堆聚集,讓無名app一碼難求,這就是邀請制的魅力

開放的知乎迎來了用户的猛增,幾十萬的用户瞬間變為百萬,再到今天的數億用户。但當一個「理想國」迎來了大批新住民時,很多老住民可能會無法習慣。換句話説,猛增的新用户在一定程度上驅趕了原先高質量的老用户,讓原本融洽高質量的內容社區出現了質量下滑。

當年衝在吃瓜第一線的馬化騰在知乎關注的第一個問題是「與李國慶對罵的大摩女們究竟是誰?」如今幾乎只會在微信公開課 Pro 和用户分享的張小龍當年也曾回答過「喬布斯教給人的最重要的事是什麼?」的問題。曾經活躍的徐小平在知乎上一次活躍是在 2017 年。這些人都曾經是知乎忠實用户,他們也是知乎老用户逐漸沉寂的縮影。

對於使用邀請制的應用團隊來説,邀請制可以讓用户更想獲得一張通往產品的門票,讓平台自帶光環,但同時也保證了良好的內容分享氛圍,塑造了高質量的社羣。所以在取消邀請制後,幾乎所有平台都會面臨內容質量下降的問題。

讓知乎名人扎堆聚集,讓無名app一碼難求,這就是邀請制的魅力

Facebook 和微信這樣的社交平台沒有這個問題,用户增多,他們依然有固定的聯繫對象和自己習慣的社羣,對其他用户的打擾是有限的,新用户很難趕走老用户。但對內容為核心競爭力的應用來説,高質量的內容和高增長的用户羣,二者很難並存。

知乎是一個案例,Pinterest 則是另一個案例。推出時,Pinterest 同樣採用的是封閉邀請制的形式,當時如何獲得 Pinterest 的邀請成了網絡上最常見的話題之一,這反而比全面開放讓更多用户渴望加入。

之後也有人問 Pinterest 的聯合創始人 Silbermann,會員邀請制是不是 Pinterest 成功的原因。他的回答是,這件事可能沒有答案,因為當時無法做 A-B 測試,或許不實行邀請制,Pinterest 的用户量反而能增長得更快。

讓知乎名人扎堆聚集,讓無名app一碼難求,這就是邀請制的魅力

但我們能夠確定的是,在 2012 年開放註冊後,Pinterest 用户確實迎來了爆發。或許是由於內容消費深度和時長的關係,開放後的 Pinterest 並沒有像知乎一樣面臨大量的質量下降爭議,但他們確實也面臨着危機。

一個是賺錢少,Pinterest 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仍然很低,去年二季度同比下降 21%,低至 0.7 美元(4.5 元人民幣)。二是定位問題,Pinterest 並不是一個社交平台,而是分享平台,用户粘性偏低。三是在其他平台的影響下,Pinterest 這類細分平台的吸引力出現了下降趨勢。

讓知乎名人扎堆聚集,讓無名app一碼難求,這就是邀請制的魅力

同為內容分享平台,正在迅速發展過程中的 Clubhouse 也總有一天需要開放,迎來更多的用户。從目前產品設置上來看,Clubhouse 其實已經建立了一個用户能夠得到一定限制的機制,發言人固定,旁聽者需要舉手才能發言。但在產品開放後,產品本身還會面臨更多的考驗。

對於互聯網產品來説,名人效應 + 邀請制的疊加效果會讓產品更快的脱穎而出。這其中,有不少曇花一現的噱頭產品,但也有很多應用能夠憑藉自身的產品魅力和獨到的運營手段殺出重圍。只是應用很難從頭到尾堅持用邀請制維持社區氛圍,開放之後還有更多難題等待着產品的創始人。

名人背書,准入門檻,萬人求碼,這就是邀請制「平平無奇」的魅力。儘管邀請制本身並不能決定產品本身的成敗,但作為產品啓動階段行之有效的推廣手段,它絕對能讓產品成功的幾率更大一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96 字。

轉載請註明: 讓知乎名人扎堆聚集,讓無名app一碼難求,這就是邀請制的魅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