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目睹浩瀚星辰中綻放煙花?在銀河系的夜空中,每百年就會上演一次煙花秀--超新星爆發。這種罕見的天象昭示着恆星生命最後的絢爛。即便這場盛況終將歸於平寂,超新星遺蹟內早已掀起“驚濤駭浪”——銀河系將迎來高能粒子流的疾風驟雨。
宇宙線是來自宇宙空間的高能帶電粒子流,主要成分為質子。觀測表明,銀河系內天體產生的宇宙線能量至少可達1PeV(1PeV=1015eV)左右,但宇宙線的起源之謎仍未解開。超新星遺蹟被認為是銀河系宇宙線的主要起源,特別是年輕的超新星遺蹟被認為有能力加速PeV宇宙線,但缺乏有力的觀測證據。
1912年,奧地利物理學家維克托·赫斯通過氣球實驗發現了宇宙線,他也因此獲得193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宇宙線被發現一百年有餘,它的起源天體和加速機制仍是難解的謎題。因為宇宙線是帶電的高能粒子,它們的運動方向在傳播過程中受星際磁場的影響發生偏轉,因此無法通過它們到達地球的方向來逆推其起源方位,以判定加速源到底是何種天體。
圖1
圖1 超新星遺蹟(SNR) G106.3+2.7三維結構示意圖。左圖顯示大質量恆星在死亡時產生超新星並向四周拋射大量物質(SN ejecta),SNR是這些物質與周邊介質碰撞後的產物,SNR的前身星塌縮成為脈衝星(pulsar; 黃色星星),因此假設超新星的爆發中心在脈衝星附近。觀測表明SNR頭部附近有致密原子氣體(HI Cloud),所以膨脹受阻。而SNR尾部氣體較稀薄,SNR以較快的速度膨脹延展。SNR膨脹方向的前沿是拋射物質與周邊介質碰撞產生的激波(Shock),激波掃過的粒子在激波面上被加速。高速激波的長時間持續加速能夠把宇宙線質子(p)加速到PeV能量,這些超高能質子在逃逸出SNR之後轟擊尾部附近的緻密分子云(H2 Cloud)產生伽馬光子輻射(γ)。地球上觀測的視線方向(LOS)為綠色箭頭所示,右上圖:我們觀測到的SNR在天球上的投影圖(實際觀測圖像如圖2所示)。右下圖為投影效應示意圖,我們觀測到的SNR是三維SNR結構在天空中的二維投影圖像。
從地球上測量的宇宙線總體能譜(宇宙線粒子數目隨能量的分佈)上發現銀河系中存在至少能把粒子加速到PeV(1015eV)的天體。超新星遺蹟(SNR)是宇宙線起源的熱門天體,它們是恆星死亡的產物。部分恆星以璀璨的超新星爆發來結束自己的一生,而超新星爆發後產生的爆震波(也稱為激波)可將周邊星際介質中的粒子加速到非常高的能量,這些粒子產生的輻射被稱為超新星遺蹟。SNR的粒子加速能力對激波的速度非常依賴,具有X射線同步輻射是高速激波的一個重要標誌。然而,受阻於周圍的星際介質,SNR在膨脹過程中,它們的激波速度會逐漸減小,所以一般認為SNR只有在早期膨脹的幾百年時間內有着較高的粒子加速能力。而宇宙線的最大能量也受限於加速時間,幾百年的時間或許不足以將粒子加速到PeV。
圖2
圖2 超新星遺蹟(SNR)周圍的氣體分佈圖。綠色輪廓為SNR射電波段觀測的形態。藍色圖像為原子氫氣圖像,超新星爆炸後,SNR主要朝着原子氫氣稀薄的空腔中進行膨脹(即當前SNR尾部的方位)。SNR頭部被較為緻密的原子氫氣所包圍,因此SNR頭部膨脹受阻被減速。紅色圖像為更加緻密的分子氣體圖像。它處在SNR周圍,有一部分正好在SNR尾部周圍,當高能質子被SNR加速逃逸出來後,這些高能質子像子彈一樣轟擊在這塊分子氣體上,產生高能光子輻射,這部分輻射被圖中標註(不同顏色的圓圈)的各種伽馬射線望遠鏡探測到了。
最近我們發現在一個形狀特殊、呈現出長條狀的SNR(根據它在銀河系中的方位,命名為SNR G106.3+2.7)中也有X射線同步輻射。學者根據其形態將其劃分成兩部分,明亮且緊緻的東部區域稱為頭部(Head),暗淡且延展的西部區域稱為尾部(Tail)(圖1)。這個SNR的非對稱形狀可能由周邊特殊的環境導致:觀測表明SNR頭部周圍密度高,所以因膨脹受阻速度減少;而SNR尾部處於一個低密度的星際介質“空洞”中,所以在這個方向快速延展膨脹(圖2)。在這個SNR頭部有顆明亮的脈衝星,很可能是超新星爆發的同時由恆星坍縮而成。因此,有科學家根據這顆脈衝星的特徵年齡,推算出SNR的年齡大概在幾千到一萬年左右,已進入中年時期。X射線的形態表明(圖3),頭部區域的X射線輻射很可能與脈衝星相關,而尾部區域的X射線則是由SNR加速的電子產生的同步輻射。這説明SNR尾部具有速度高達3000km/s以上的激波,可以在幾千年內把質子加速到PeV。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首次發現中年SNR在產生X射線同步輻射,足見其特殊性。
圖3
圖3 超新星遺蹟(SNR)X射線波段不同方向上的面亮度分佈:上圖從SNR的脈衝星風雲開始(名字為Boomerang),到SNR頭部,再到SNR尾部,面亮度和X射線波段的譜指數變化的方式不同,説明這三個區域X射線有不同的來源。下圖從SNR尾部到周圍ISM背景的面亮度變化,從圖中發現SNR內部X射線輻射比周圍背景要亮。證明SNR內部有激波將粒子加速到產生X射線輻射。
另一方面,伽馬射線的觀測也表明SNR G106.3+2.7區域具有非常高能的粒子被加速,但無法分辨這些粒子是電子還是質子。因為伽馬射線產生的主要機制有兩種:高能質子轟擊緻密氣體產生(伽馬射線強子起源)和高能電子散射背景光子產生(伽馬射線輕子起源)。而高能電子在磁場中還會通過同步輻射產生X射線,所以X射線是區分伽馬射線輕子起源和強子起源的關鍵。我們通過擬合SNR G106.3+2.7的X射線和伽馬射線波段的能譜,證明>30TeV(1TeV = 1012eV)的伽馬射線需要由質子產生(圖4)。此外SNR的尾部方向正好有一團緻密的分子氣體(圖1和2),為高能伽馬射線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圖4
圖4 對於該超新星遺蹟尾部區域多波段能譜數據的理論擬合。藍色點線和虛點線代表電子通過不同輻射機制產生的輻射流量;紅色虛線和虛點線代表質子通過不同機制產生的輻射流量;黑色粗線是所有輻射的總和;綠色實線是質子在輻射伽瑪射線時伴隨產生的中微子流量。由於磁場是一個不確定的參量,這裏分別展示了兩種不同磁場強度下的模型預期。可以看到無論是哪種磁場,在電子的輻射符合射電(CGPS)與X射線(XMM)數據的前提下,電子的輻射都無法解釋1013eV之上的數據。因此必須要有高能質子的存在才可以解釋多波段數據。
綜合各方面的觀測數據及理論預期,可認為SNR G106.3+2.7的尾部很可能是PeV質子宇宙線的源。相比於普通的中年SNR,G106.3+2.7因其所處環境的特殊性保持了高速的激波,因而有很強的加速能力。相比於同樣有高速激波的年輕SNR,G106.3+2.7內的粒子已被激波加速了更長時間,因此更有可能產生PeV宇宙線。
總結和展望該工作揭示了一個特殊的中年超新星遺蹟的存在,突破了宇宙線的超新星遺蹟起源學説的標準框架,為銀河系PeV宇宙線的起源帶來了新線索。或許在銀河系中還存在着其它類似的超新星遺蹟。多波段觀測對於尋找更多類似的超新星遺蹟十分重要。隨着多波段觀測技術和設備的不斷升級,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必將揭開宇宙線起源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