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至今,都不屬於非常好的裝機時間段,有位朋友等待大半年,還是沒有等到合適的機會,2021年都來了,365天的努力工作,他決定狠下心拿一部分年終獎出來搞一台慰勞自己,有時候男人的快樂就是那麼簡單。他是有一定要求的,整機至少外觀看上去是白色系,機箱要比較精緻,整體性能中高端以上,於是有了今天的裝機Show。
按照慣例羅列出全部型號,以供大家參考,既然追求精緻,那麼選ITX平台就鐵定不會踩雷,目前機箱流行的A4結構在體積上有所妥協,核心要點是向着更全面的ITX結構發展,況且體積太小也不太適合中高端以上的配置,裝配思路就這樣捋順了,配件選起來就不費勁。
CPU:AMD Ryzen 7 5800X盒裝
主板:微星MPG B550I GAMING EDGE WIFI刀鋒板
散熱器:酷冷至尊冰神B240 ARGB白色版
內存:影馳星曜DDR4-3600 8GBX2
固態硬盤:影馳HOF PRO PCIE 4.0 1TB
顯卡:影馳RTX 3070星曜OC
電源:酷冷至尊V750 GOLD SFX
機箱:酷冷至尊NR200P魔方
風扇:酷冷至尊MF120 PRISMATIC閃晶三聯包
配件介紹CPU方面,兼顧全面的Ryzen 5000系列就是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對於依賴單核性能居多的遊戲,還有一直領先的多核工作用途,於是把目標鎖定在R7 5800X身上,除了IPC性能有客觀的變化,其實當你真正上手之後,會發現ZEN 3架構電壓也是有所優化的。
散熱器選擇了一款酷冷至尊冰神B240白色版,編織水管、冷頭、冷排和風扇都是通體白色,稍微比普通黑色版貴一點,對於Ryzen 7 5800X,主流玩家配套一個240 AIO水冷就足夠了,顏值擔當壓得住,如果還想節省預算,在機箱高度允許下還可以降級選百元風冷,當然最好前提是CPU不進行高負載。
冰神B240白色版水冷頭設計極其簡潔,亮機後呈LOGO框體RGB效果,上蓋部分就是純白色,下半部分選擇的撞色非常配,相比黑色視覺效果更好,水冷頭的外觀有反哺歸真的感覺,屬於耐看類型。
冷排鰭片是冰神系列熟悉的U型設計,相比前代官方稱增加了鰭片高度,換句話來説就是散熱面積提升了,唯一不變的是13條標準水道數量。
酷冷至尊最新的散熱器產品,大部分都是採用全新漩渦系列風扇,包括這款冰神B240白色版在內,650到1800RPM±5%轉速,風量和風壓都不錯,支持ARGB燈光效果,燈光線連接方式是卡扣式,優點是不容易脱落。
它的AMD扣具設計個人比較喜歡,冰神B240充分利用了AMD主板上的原生扣具,只要在水冷頭兩邊安裝上釦環,最後直接扣上去就完事了,大大減少了裝機流程時間,而且不需要用螺絲刀,手動也能扣緊擰緊。
對於R7 5800X,主板無非就是B550和X570兩個選擇,ATX個人會傾向更全面的X570芯片組,但是ITX在目前這個階段更推薦B550,因為本身ITX版型和空間限制了X570芯片組的充分發揮。經過一番篩選,最終敲定微星B550I GAMING EDGE WIFI刀鋒板,屬於一款全能且價格均衡的主板。
對於Ryzen 5000系列CPU,選擇兩條內存插槽的ITX主板,可以更好地發揮性能,畢竟FLCK頻率整體而言有所提高(一般運氣沒問題都往4000扎堆),也就是説內存頻率、時序要求更高了,微星在內存方面一直調教很不錯,B550I GAMING EDGE WIFI最高也支持OC 4600Mhz,就定個小目標在4000Mhz左右優化時序。
這款主板正面的第一個M.2插槽,不僅有散熱馬甲覆蓋,而且還有一個雙滾珠軸承小風扇加持,一方面可以讓PCIE 4.0高性能SSD免去散熱後顧之憂,另一方面在M.2插槽下方是PCH的位置,同樣也能顧及到。其他比較亮點的方面,作為一款ITX主板它居然還有前置Typc-C接口簡直好評,只有一個5V 3pin燈光接口,位置不太好靠近內存和PCIE插槽的卡扣。
供電方面,在空間有限的ITX主板上,搭載了60A DrMOS供電,8+2+1相直出設計,瘋狂的供電電路,理論上支持5900X這種12核心規格也是沒問題的,電商最優惠的時候,它只是一款千元出頭的B550主板,後面測試的時候,會用R7 5800X超頻驗證下。
值得一提的是,背面部分核心供電部分也有散熱片,下方就是第二個M.2插槽,來源於B550芯片組,僅支持PCIE 3.0x4模式。
背板I/O接口,該有的接口和配置都有了,包括RTL8125B 2.5G有線網絡、AX200無線網絡以及ALC1200 7.1音頻,都是目前中高端主板的配套設施,按鈕方面有傳統技藝Flashback Button,能夠實現無CPU刷BIOS,USB接口除了2.0佔用鼠標和鍵盤兩個以外,還有2個USB 3.2 Gen1、1個USB 3.2 Gen2以及Type-C可以使用。
內存的選擇還是和5800X相關,個人推薦至少3600頻率的內存,即便這樣對比上一代3800X,內存延遲也有不少的進步空間,這次是相中兩根影馳星曜DDR4 3600 8GB,顆粒比較主流,RGB光效搶眼,因為是鑽石切割的方式,不同於皇家戟相對來説更簡潔。
SSD方面就乾脆一步到位吧,PCIE 4.0遲早也會普及,就先用影馳HOF PRO 1TB嚐嚐鮮了,它屬於早期的一批PCIE 4.0固態,清一色採用Phison羣聯PS5016-E16主控,HOF PRO 這款用的是海力士閃存顆粒的方案,性能當然不在話下了。
顯卡是裝機的大頭,鑑於近期顯卡漲價的行情,如有剛需個人覺得RTX 3060 Ti和3070是無奈下最好的選擇,年輕一族喜歡的元素,影馳RTX 3070星曜OC這款顯卡都擁有了,特別是包裝上這個類似的動漫人物,近年來顯卡廠商真是用盡了點子,連清涼少女都拿來代言了。
上一代RTX 2070星曜的導流罩也是透明亞克力材質打造,不過導流罩是黑色的,新一代RTX 3070星曜更符合少女代言人的設定,採用了通體純潔的白色,加上透明扇葉的RGB燈,愛好燈光的玩家不容錯過。另外三枚風扇做了三處摺痕,對於散熱性能有一定改進。
側面也是3070星曜的顏值賣點之一,中間區域的不規則鑽石切割,從正面看到裏面的Boomstar(星曜) LOGO,視覺效果上也變得有點扭曲,非常有個性的設計,符合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據硬核所知這應該星曜系列獨有的。
標準雙8pin供電,對於RTX 3070這個級別完全夠用了,值得一提是接口有金屬加強處理過,非常良心。左端的一個4Pin燈光接口,可以使用配件中相應的線材,用於同步各大主板廠商燈光體系。
從另一個角度看,可以發現導流罩外層的亞克力材質,只是由多顆螺絲固定的,理論上是能夠拆下來的。
尾端沒有完全包裹,導流罩做了一個有力的線條收尾,表面看是四根鍍鎳熱管,實際上內部是擁有六根的,散熱性能不用過多擔心,後面散熱測試就可以看到結果。
視頻輸出接口是標準的3個DP接口和1個HDMI設計,由於HDMI是最新2.1的,8K視頻輸出無壓力,擋板還是鍍鎳處理的不鏽鋼版,鏤空部分看到是由四顆螺絲單獨固定,你甚至也可以拆下來。
背板是RTX 3070星曜最為低調的部分,因為它是金屬背板而不是亞克力材質的,當然這樣是為了散熱性能,而不是無腦保持整體風格一致,邊緣部分有着不少開孔設計,形成散熱風道。
配件中還贈送一款亞克力材質的顯卡支撐架,分為三個部分自行組裝,這種透明材質最大的好處是透光,沒有RGB燈珠,也能在流光溢彩的機箱中“借光”,可惜體積挺大的,一般只適合ATX或者MATX機箱。
ITX機箱已經確定是比較成熟的A4結構,最終還是選擇了酷冷至尊NR200P,它的價格在眾多A4機箱中不算低,也不算高,但算是比較全面發展的,首先它能夠保證做工精良,畢竟是大廠出品,比如説前面板的折彎工藝,面板的柳釘便拆設計,另外帶P版本也提供了鋼化玻璃側透可更換。
模塊化是NR200P的另一個亮點(注意不是模組化),只要你願意動手,它能夠拆至剩下一個骨架的程度,帶來直接的好處是安裝更便利。NR200P支持豎裝顯卡(延長線自帶),它和別的A4結構不一樣,屬於正面展示顯卡的設計,而不是主板和顯卡兩邊劃分空間,這時候會遮擋住主板,但它也能正常橫裝顯卡,比較靈活多變。
電源規格最大可以支持SFX-L的,對應電源風扇這一面,配備的是開孔的鐵側板,便於電源工作時能夠充分通風散熱,ITX主板常見的背面M.2硬盤也不用顧慮被封閉起來,當然走背線還是不行的。
NR200P最大支持280mm AIO水冷,它需要固定在側面的支架上,280mm規格在市面上沒有240和360型號多,但確實如果廠商得效能調教得好,可以無限接近360規格的,當然你不使用水冷時,也可以在支架上安裝硬盤。
頂部能支持安裝兩枚120mm風扇,並且這是機箱裏面已經自帶的,可以發現NR200P配件其實也挺豐富的,主要用於加強電源以及主板部分的散熱性能,不過有一方面需要注意,頂部風扇採用的是柳釘快拆設計,並且由於空間有限配備了防蹭網,避免線材打到扇葉上。
底部則是支持240水冷或者風扇,因為有墊腳突起的存在,不必擔心其離地間隙過低,能夠保證一定的通風空間。
NR200P的配件盒子,顯卡延長線做工非常不錯,PCIE插槽還做了類似主板上的金屬保護處理,就是長度有點短(當然不是越長越好),顯卡豎裝時需要注意一方面,就是除了擋板螺絲固定,那就只有延長線一點支撐力,個人建議找一個符合NR200P大小的支撐架加強。
機箱風扇這次額外準備了酷冷至尊MF120閃晶,三聯包套裝,正如所看到的,主打RGB燈光以及鑽石切割外觀,如果你樂意,不妨可以買一套皇家戟內存和銀欣冰鑽水冷聯動起來。
鑽石切割導光層包圍在風扇四周,這款風扇居然有30顆燈珠你敢信?亮機效果後面請看,650到2000RPM±5%轉速,偏向風壓屬性多一點。
最後電源乾脆也選擇了酷冷至尊V750 GOLD SFX,組成一套酷媽全家桶,SFX的造型設計方面類似於ATX的V GOLD系列,還擁有550W650W750W850W四種不同功率可選,對於玩家來説可選性相當強,針對R7 5800X+RTX 3070這套配置,起步建議650W,如果日後想升級直接選750W以上,這次裝機就選了750W升級無後顧之憂。
對於一款750W SFX的電源來説,接口豐富度其實不亞於ATX電源,採用主動PFC+半橋LLC主流結構,全日系電容,轉換效率、輸出紋波等數據表現放在ATX電源中也不錯。另外官方已經提供一張接口線序圖,自己DIY定製線起來也方便。
V750 GOLD SFX通過了80 PLUS金牌認證,效率甚在達到91%,已經非常逼近白金牌認證了。它也配備了一枚92mm散熱風扇,低於15%負載就會實現智能停轉,一般像瀏覽網頁、辦公編輯這些操作就觸發停轉了,不過沒有HYBRID功能按鈕。
配件還提供了SFX TO ATX的轉換支架,有朝一日你想換ATX平台,這個電源還能繼續接着使用,非常人性化的貼心設計了。
線材一覽,基本上除了少幾根顯卡PCIE線纜,數量和類型都是和主流750W ATX電源相差無幾,通過轉換架當作ATX電源使用無壓力。
裝機展示裝機過程省略,顯卡豎裝時可以更換鋼化玻璃側透便於展示,即便使用鐵側的時候,雖然遮擋起來了,但豎裝也會比橫置更好,因為鐵側有着清一色的散熱小孔,當然這是在底部安裝240水冷前提下。
NR200P的裝機難度主要是理線不好弄,線纜都會集中於電源周圍,空間是非常有限的,定製線推薦首選軟硅膠材質,這樣更容易理順和放置。
頂部就換了兩枚MF120閃晶風扇,防蹭網是所有風扇通用的,稍微會遮擋一下燈光,柳釘吸附還挺緊實,不必擔心會脱落。
豎裝顯卡的時候,正面只能展示到的只有顯卡和底部水冷,還有一個問題是,由於電源線材不夠軟,上方顯卡供電線以及背板的線材會擠到顯卡本體,所以比較推薦軟硅膠線材,另外也可以找一個合適大小的顯卡支架。
拆掉顯卡後,內部展示,燈光線纜由於水冷風扇、冷頭以及機箱風扇分佈在不同位置,長度還是不太夠,只能走比較醜的捷徑了,建議可以使用延長線或者多一條線纜轉接。
B240冰神冷頭RGB效果比較反哺歸真,最原始的水冷模樣。
底部240水冷燈光效果,可以把整機調成一種色調更好。
MF120閃晶風扇的燈光效果,屬於比較特別少見的,要是主板、顯卡也做成那樣的鑽石切割設計也不錯。
小微距效果,鑽石切割設計還是不錯的,除了本身燈珠以外,因為亞力克材質的關係會有映射效果。
上機測試魯大師一覽,這款B550I安裝顯卡驅動的時候要注意,第一條PCIE插槽默認運行在4.0模式,需要在BIOS改成GEN 3,這樣安裝驅動時才不會報錯,因為機箱自帶延長線只是3.0版本的,4.0的延長線暫時普及性不是很強,顯卡暫時不需要用到4.0充分發揮性能。
刷新到最新的主板BIOS,安裝芯片組驅動,待機5800X最高能睿頻至4850Mhz左右,不過AGESA版本還不是最新的,近期應該還會推送1.2版本的BIOS。
GPU-Z規格圖,RTX 3070星曜Boost頻率為1785Mhz,解鎖功耗上限是260W,頻率和功耗上限都要比Founder Edition高一點,超頻幅度應該差不多,本身星曜工作頻率就要高一點,還是會有一些性能優勢,它重點設計也是顏值,定位偏向性價比。
魯大師舊版跑分,四大選項都是擊敗全國99%用户,新版跑分相對苛刻的,就連顯卡測試場景也是換了的。
Fire Strike Extreme顯卡分數16832
Time Spy顯卡分數13553
對應像RTX 3070這種中高端顯卡,就跑了3DMARK兩個2K項目,相比Founder Edition公版最高有5%的性能優勢,符合星曜系列顯卡的定位,相信大家還是比較看重散熱性能以及噪聲表現,目前購買非公版顯卡,大部分玩家無非就看重外觀、散熱噪聲表現以及價格,相比以前弱化了性能差距和用料。
超頻其實收益不太大,還是來看看Time Spy壓力測試怎麼樣吧,結果顯示這款顯卡最高頻率運行在2010Mhz,最高温度只有67℃(廣東室温大致25℃左右),風扇轉速接近兩千轉略有一點點噪聲,當然這是在安裝鐵側板時候測試的,如果使用鋼化玻璃側透,温度會略高一點,怎麼取捨就看個人了,通過率達到99.4%還是挺高的,算得上一款散熱表現不錯的顯卡。
相對於CPU核心超頻,5800X其實性能收益更大的是調整FLCK以及超頻內存,就拿AIDA64內存和緩存來説,5800X FLCK達到2033,內存超頻至4066(時序不變18-22-22-42),讀取、寫入、複製以及延時性能都是顯著提高,對於日常操作和遊戲都是有增益效果的,當然部分遊戲對此不會很敏感,對於Ryzen 5000系列CPU,選擇一對較好的內存是有必要性的。
《絕地求生》2K分辨率三極致,薩諾小地圖,這套配置平均幀率可以達到201fps,注意到RTX 3070星曜運行頻率已經達到1995Mhz,相當高的水平了,Boost頻率也是和温度表現有一定關係的,這還是未調整FLCK以及內存頻率測試的,對於吃雞而言調整之後還有提升空間。
《毀滅戰士:永恆》2K分辨率最高畫質,這套配置平均幀率也可以達到192fps,又能兼顧高畫質也能滿足主流165HZ顯示器的需求,R7 5800X+RTX 3070的組合是比較推薦給2K高幀率電競玩家的,就沒必要強上RTX 3080,當然CPU也可以更換R5 5600X。
最後測試下5800X高負載烤機,默認狀態下主板給到的電壓為1.3V左右,AIDA64 FPU十分鐘後,CPU二極管温度穩定最高90℃,MOS温度只有49℃,微星B550I毫無壓力,而對於冰神B240水冷來説還是能壓住的,不過主板功耗上限也限制CPU發揮,頻率只有4.4Ghz,我們可以通過超頻瞭解除。
超頻至全核4.6Ghz,同時降壓至1.15V左右,也是能完美通過FPU烤機測試的,這就是前面所説,鋭龍5000系列的電壓優化,在以往低於1.2V簡直不可想象,這時候CPU二極管温度就只有73℃了,CPU Package甚至也降至100W以下,當然你的CPU不經常運行在高負載,不做這步優化也行,本身PBO就能提供很高頻率。
結語這個時間點裝機確實不是最好時候,但當剛需也就是慾望溢出可能就像這位朋友一樣,就會壓制不住內心的衝動,白色主題裝機,其實不一定全部使用白色配件,就像NR200P豎裝模式,展示的位置還是顯卡和底部水冷,對於CPU而言,Ryzen 5000系列值得一選,各方面都有可觀的改進,配套的B550I也要比隔壁Z490I更實惠,至於RTX 30系,在剛需預算有限情況下,RTX 3060 Ti或者3070是一個折中選擇,當然你也可以等RTX 3060甜點級上市,視乎備貨情況再入手。如果這篇文章對大家有用,來個支持下再好不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