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全球前三,長城汽車激進“氫能戰略”底氣何在?
今年3月初的全國兩會上,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再次帶來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議案。這是她第三次在兩會聚焦氫能源建設。
20多天後,一項更為詳盡的“氫能戰略”在長城汽車的大本營保定揭開了神秘面紗。
長城為什麼堅定地看好氫能源發展?長城在氫能產業鏈中完成了哪些佈局、在哪些關鍵領域實現了技術突破?
2025年實現氫能市場全球前三,長城的底氣緣何而來?面對碳達峯、碳中和,長城又提出了怎樣的三步走構想?
在這場發佈會上,長城汽車一一給出瞭解答。
3月29日,長城汽車發佈“氫能戰略”。該項戰略涵蓋了“制-儲-運-加-應用”一體化供應鏈生態,同時推出一套車規級“氫動力系統”全場景應用解決方案——氫檸技術。
有關未來的產品規劃,長城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
今年推出全球首款C級氫燃料電池SUV,在全球率先完成100輛49噸氫能重卡項目落地;2022年,氫燃料電池車服務隊將現身冬奧會舞台;2025年達到全球氫能市場佔有率前三。
既有清晰的路線規劃,又有完整的技術方案——這可能是迄今為止中國車企發佈的最為激進的氫能源戰略。
1
“氫檸”加持,六大核心技術完全自主化
相比於固態鋰電池,氫燃料電池擁有重量輕、壽命長、能量密度高、補給時間短、節能環保等顯著的優勢。但長期以來,由於核心技術的制約,及制氫、儲氫、加氫配套的生態鏈條缺失,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發展速度非常緩慢。
面對技術上的“卡脖子”和氫能生態鏈關鍵環節上的缺失,長城汽車在發佈會上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氫檸技術。
作為長城汽車氫能戰略的技術核心,“氫檸”涵蓋了氫燃料電池系統、車載儲氫系統及核心關鍵部件,具備高性能、高安全、長續航、全氣候和全領域特徵的零碳交通解決方案。
其中,“電堆及核心組件、燃料電池發動機及組件(控制器等)、Ⅳ型儲氫瓶、高壓儲氫閥門、氫安全、液氫工藝”六大核心技術和產品的知識產權,長城汽車完全實現了自主化。
正是掌握了氫能領域的這些核心技術,長城汽車才有了向世界巨頭叫板的底氣。
2
制-儲-運-加-應用,上中下游全產業鏈佈局
氫燃料電池汽車要想實現推廣普及,關鍵技術突破是前提,氫能產業鏈的完善佈局是必要保障。
為此,長城汽車構建了“制-儲-運-加-應用”一體化的供應鏈生態。
在產業鏈上游,長城採用新一代鈣鈦礦太陽能光伏制氫技術,擁有打破世界紀錄的20.01%光電轉換效率。
在中游的儲能和運能環節,長城佈局了業內領先的氫+電儲能系統,為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存儲提供解決方案,為移動和固定式能源綜合利用奠定基礎。
在下游,長城已加入京津冀、長三角、河南、河北四大示範試點城市羣,示範車輛規劃超過千台,涉及乘用車、重卡、物流、公交,船舶、軌道交通等多種應用場景。
通過不斷整合產業內優質合作伙伴,拓展上中下游的“朋友圈”,長城汽車完成了氫能產業全鏈條的佈局,為氫燃料電池車的商業化推廣掃除了障礙。
3
三步走戰略,助力實現碳達峯、碳中和
去年9月,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向世界宣佈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今年兩會,目標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當前,我國能源結構主要仍舊以煤炭為主,要想要在10年內實現碳排放達峯、40年內實現碳中和,不得不説任重道遠。
氫能源汽車的推廣和利用為這一目標的實現打開了新的思路。
長城汽車副總裁穆峯表示:“如果,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可達成100萬輛的目標,一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1億噸,這將極大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
長城汽車提出通過三步走實現“構建永續美好的氫能社會”的終極目標。
第一階段是2021-2025年,開啓氫時代,聚焦氫示範。
2025年是“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收官之年。按照此前規劃,中國要在2025年實現汽車產業的升級與重塑,這其中除了智能網聯技術的升級,還有新能源技術的革新。選在2025年“開啓氫時代”,展現了長城汽車對於中國下一階段汽車產業核心技術的預判和把握。
第二階段是2025-2035年,發展氫經濟,開放氫生態。
按照工信部發布的《2021-2035年新能源車發展規劃願景》規劃,到2035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選在2035年實現“氫經濟”,並在全球範圍內加大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長城汽車展現了其拓展全球市場,引領全球燃料電池技術,樹立中國品牌的雄心壯志。
第三階段,2035-2050年,建成氫社會,貢獻碳中和。
在各國碳中和目標中,大多數國家將目標實現的節點都選在了2050-2060年之間。長城汽車第三階段的願景是2050年前建成“氫社會”,從中不難看出,長城希望拿出了時不我待的精神,通過整合氫能生產、儲存和綜合利用的全鏈條,為中國實現碳中和做出貢獻。
長城汽車的“氫能戰略”有兩點值得國內車企借鑑。
首先是要掌握核心技術。儘管我國目前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化領域發展十分迅速,但仍舊面臨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情況。去年以來,車企因芯片短缺導致被迫停產曾屢登媒體頭條。
長城汽車多年來在氫能領域核心技術和零部件不斷攻關,實現了六大核心技術的完全自主化,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避免國外公司“卡脖子”,同時還可以率先在世界範圍內,為氫能源汽車制定行業標準,這對於中國汽車產業由大到強有着重要意義。
其次是“敢為天下先”的產品策略。目前我國累計推廣的氫燃料電池汽車中,主要還是以物流車和客車為主。在乘用車市場,車企還是普遍採取觀望態度。
氫燃料電池汽車要真正實現規模化落地,進軍乘用車市場的技術儲備同樣箭在弦上。從這個角度來看,長城在今年即將推出的全球首款C級氫燃料電池SUV可以説“身先士卒”,充滿戰略膽識。
這並非溢美之詞,如同豐田圍繞Mirai的體系化佈局,長城在產業鏈和產品層面的雙管齊下,對氫燃料電池車真正走向C端市場將起到重要的示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