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企業微信是騰訊微信團隊打造的企業通訊與辦公工具,具有與微信一致的溝通體驗,可幫助企業連接內部、生態夥伴、消費者,高效協同、專業管理。為什麼在有了個人微信的情況下,還要推出企業微信呢?企業微信與個微信的在運營實操層面上又有什麼區別呢?本文作者從五個方面為我們解答了這個疑問。
寫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是:這半年來,很多零售大客户找我們做企業微信代運營,我們和一家有幾千家門店的企業達成合作一起跑運營模型。
中間踩了無數個企業微信的功能限制坑,所以今天這篇文章,主要是從私域操盤手的角度,分享企微與個微的區別以及企微私域中的坑點,避免小夥伴入坑姿勢不對而摔傷自己。
當時我們做了一輪企業微信和個人號的詳細對比,發現企業微信主要有以下三個核心優勢:
- 最主要還是合規風險性(封號等會對企業造成較大損失);
- 客户資產管理(非常適用於自有流量的大品牌);
- 批量運營效率更高(養號成本更低,賬號容量更大)
本文會從以下5個方面,具體分析企微和個微在運營實操層面上的區別:
- 人設打造,企微私域註定與個微私域分道揚鑣;
- 引流,企微對比毫不遜色;
- 觸達,企微被個微無情甩出了幾條街;
- 轉化,電商化程度越高的品牌方優勢越明顯;
- 裂變,企微毫無壓力。
以下企業微信簡稱企微,個人微信簡稱個微
1. 人設打造階段—企微私域註定與個微私域分道揚鑣為方便對比,我們做了個表格。
1.1 在人設打造效果上,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差異1.1.1 自帶品牌背書,引流效率更高
其中企微最突出的優勢還是企業品牌背書,這份信任在初次引流客户時優勢非常明顯,可以有效提高引流的轉化率(優質門店的引流率可以摸高到50%以上)。
但在後期還是需要靠產品、服務和內容來跟用户建立良性互動關係,相比之下缺少了個人號所能營造的生活、工作的真實場景感。
1.1.2 每天只有1條朋友圈,剋制還是讓步商業化
企微會限制每日朋友圈條數,至於為什麼?
企微團隊為了避免過度打擾用户:企微的定位是服務屬性,如果可以無數次觸達用户,那肯定會造成對用户的打擾。
影響朋友圈廣告收入:對於品牌而言,企微朋友圈就好比每天1條免費的朋友圈廣告。
微信官方一直到去年5月才開放朋友圈第三條廣告位,用户體驗和商業化的權衡下,企微是不太會給企業開放更多的免費朋友圈;尤其是今年3月底開放了微信廣告+企微獲客鏈路,導致未來全面開放企微朋友圈的可能性極低。
1.1.3 缺失的朋友圈歷史記錄
做私域流量的都知道,朋友圈歷史記錄是我們私域流量運營最強的利器,可以塑造和展示個人過往生活、工作軌跡。
由於歷史記錄自帶時間沉澱功能用户信任度非常高,可以通過構建高維人設來降維打擊用户心智,為後續成交鋪平道路。
既然企微的朋友圈人設比較難沉澱,那麼發廣告就成了必然之選。試問這種朋友圈歷史記錄就算開放了,你也不會願意看吧。
1.1.4 朋友圈的分標籤推送能力
針對不同標籤用户推送不同朋友圈,也是非常強有力的精細化運營利器,實現不同人羣的不同運營訴求。
1.1.5 用户朋友圈互動
企微並不能查看外部好友的朋友圈,就無法通過朋友圈資料來了解用户,也無法主動跟用户產生朋友圈的弱關聯,極大的限制了跟用户的互動能力。
總的來説,人設打造是私域打法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決定了目標用户和選品的效果。而由於企微的朋友圈限制、強品牌標示,導致企微的使用場景會跟個微私域差異巨大:
1.2 為什麼建議企微私域不能照抄個微私域運營1.2.1 由於企微的強品牌導向定位,適用行業有限
企微的適用行業範圍直接被推到了供應鏈成熟、服務和產品都高度標準化、受眾基數大且具有一定品牌效應的大品牌。
新零售是企微的主力軍,出逃淘系的品牌也是剛需。
1.2.2 企微定位是服務屬性,而不是社交屬性
掃碼添加了企微後,你不會覺得你認識了一個xx行業的朋友(大咖、專家、老師),而是認識了xxx品牌的一個高級員工(客服、店長、顧問)。
所以,通過塑造人設來降維打擊用户的能力在企微裏被極大的限制。導致企微必須迴歸品牌調性、迴歸服務、迴歸零售。
1.2.3 企微為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而不是個人號私域玩家
企微也為品牌管理自己的客户資產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能力,把品牌跟用户之間的距離被無限縮短,品牌可以將粉絲籠絡在自己身邊,提供了跟過往的個人號私域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
但是相比之下,企微並不適合個人號私域玩家,企微的諸多合規限制會讓個人號玩家分分鐘想撤退。
2. 引流階段 企微毫不遜色先説引流,這可謂是私域的第一個環節,沒有引流和高質量的引流,後面的私域運營就無從談起。
我比較認同一個觀點:“企微不是紅利,企微是吃紅利”。
對於自帶穩定流量來源的品牌而言(如包裹流量、線下門店流量),企微是非常非常有紅利的;但是對於沒有穩定流量的品牌,企微幾乎沒有紅利可言。
所以,手握着流量而不入場企微的品牌方,就有點暴殄天物了。
通過企微工具引流,把原來品牌無法反覆觸達的用户拉到自己身邊;再通過精細化運營來拉用户的復購(復購率、復購頻次)、關聯購買是非常有效,而且可以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具體如何操作,我們從加粉、粉絲去重、活碼這四個維度分析,大家也可以參照你們公司的需求,看下使用於你們沉澱流量載體的功能適用邊界是什麼。
2.1 加粉+去重+活碼這塊企微和個人號也是有極大的不同的,為此我們也做了一個表格:
2.1.1 企微加粉,請放棄主動添加好友
2.1.1.1 企微和個人號都支持加粉到個人號和羣,差異不大
企微主動添加外部用户時,會以一條企微客服消息通知的形式告知用户,而不是在通訊錄中顯示小紅點,添加通過率極低。
2.1.1.2 去重功能不錯
企微提供粉絲查詢的接口,可以通過技術開發來實現粉絲去重,尤其是在矩陣號場景避免同一個用户添加了多個企微賬號;同時支持把重複用户移除羣聊。
2.1.2 活碼功能,可以非常有效提高我們的運營效率
2.1.2.1 優勢
活碼功能強大:普通羣二維碼7天過期後就無法添加,而企微活碼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2.1.2.2 不足1
企微提供的羣活碼是羣裂變中最常用的裂變功能,目前企微自帶活碼但支持5個羣;5個羣滿人之後可以用新的羣來替換這5個名額,不斷的向前滾動,相比無限羣裂變活碼,還是效率低了一些。
我們的踩坑點-企微活碼的羣替換:一開始我們不清楚一個活碼綁定的5個羣是可以替換的,策劃的一個抽獎活動剛發不久用户就反饋羣滿進不了,把已經發出去的羣碼刪掉,然後生成新的活碼這樣用户才能進羣。
其實直接在後台用新羣來替換舊羣就可以,無需更換物料。
2.1.2.3 不足2
所有羣裂變中,最重要的不是活碼,而是羣機器人。
但是由於企微限制自動回覆和羣發能力,導致羣裂變場景中需要額外的人工介入,運維成本教高(企微羣的自動回覆需要羣成員@管理員,但是藉助第三方工具可以實現羣關鍵詞自動回覆)。
2.2 加粉限制(企微防封能力更強)但是企微加粉也同樣會存在限制,如果忽略也容易導致無法添加用户而白白損失了用户,這部分我們也做了一個對比分析圖:
我們的踩坑點-企微綁定實名個人號:在做流量較大的活動時,大家一定記得提前擴容。
上次我們在一個項目裏就遇到了這個坑:由於企微號需先綁定已經實名驗證通過的個人號,且手機號碼需要一致,否則也會出現好友無法添加的情況。
設置完成後,個人號也設置了自動通過但是卻用户卻添加不上,原因就是因為沒有擴容,因此也損失了挺大一批用户。所以大家後續可以留意下,在即將滿5000人的時候要提前做好擴容。
企微私域註定與個微私域分道揚鑣:企微跟個人號一樣會限制主動添加、被動添加、拉羣的頻率,具體的限制規則跟賬號的權重有關。
另外個人號裏面很重要的養號,對於企微也是一樣的,大家可以在這3個方面留意下:
- 企業主體和個人實名都要認證;
- 多使用企微的考勤和審批功能,每天在公司員工羣聊天;
- 養號週期:新的企微需要養1周以上。
自動招呼語是與引流銜接最緊密的一個環節,根據引流場景來分別設置對應的場景化招呼語是運營的一大剛需。另外,關鍵詞回覆是用户權益交付、用户打備註/標籤以便分層運營的關鍵手段。
因此,能夠自帶關鍵詞回覆也是提升運營效率的剛需能力,但目前個人號的關鍵詞回覆只能通過第三方工具來實現。
2.3.1 這裏補充説下落地操作和我們踩過的幾個坑
2.3.1.1 如何在企微設置個人號自動招呼語
1)企微默認打開全員的客户管理配置,導致所有員工都必須使用同一的歡迎語
我們的踩坑點-單獨場景招呼語:實際項目中我們的用户是通過多個渠道引流進來的,有門店、包裹卡、老帶新裂變、渠道投放等。但由於當時無法配置不同場景的招呼語而不能多個渠道同時引流,耽誤了整個項目的引流進度。
2)如何需要設置單獨的歡迎語,需要單獨設置管理員權限,具體如下:
首先在網頁端:客户聯繫-配置-配置使用範圍和管理規則,設置好了之後再打開;手機端:工作台-客户聯繫-配置-歡迎語
網頁端(歡迎語配置操作圖):
手機端(歡迎語配置操作圖):
羣招呼語也有兩大模塊:自動招呼語和關鍵詞回覆
2.3.1.2 羣招呼語過於頻繁,導致退羣率過高
羣招呼語和關鍵詞回覆,也是對我們運營日常高頻使用的功能;但如果每個用户進羣都會觸發羣招呼語,會比較打擾用户,導致用户退羣、屏蔽羣消息,對後期的羣活躍非常不利。
因此,羣引流場景下必須能夠支持關鍵詞回覆才能夠避免過度打擾用户,企微自帶羣關鍵詞回覆能力,對於零售門店場景的使用率比較高。
我們的踩坑點-羣招呼語:我們在運營中往往先通過讓用户添加到個人號後,再拉用户進羣領券,運用在門店引流中的話,就會出現高峯期進羣的人很多,然後招呼語頻繁彈出,就會造成對用户的困擾,導致進羣的人多,退羣的人也多。
2.3.1.3 關鍵詞自動回覆太慢,導致用户流失
我們的踩坑點-關鍵詞回覆:但關鍵詞回覆我們也踩了坑,用户添加企微後,關鍵詞自動回覆過慢會導致領券率極低。
同時,企微不僅無法在用户添加後自動拉羣,也無法通過鏈接直接進羣,只能讓用户自己掃碼進羣;如果拉羣動作間隔比較久的話,用户進羣率會比較低。
總的來説:個人號和社羣招呼語,是運營人常用的高頻功能,也是用户添加企微後的第一個操作,招呼語環節的順暢度關係到流量轉化的效率;分場景設置和優化自動招呼語、關鍵詞自動回覆是提升運營效率、用户分層運營(精細化運營)的必要功能。
3. 日常用户觸達 被個微無情得甩出了幾條街引流階段完成後,就是日常對用户的運營和觸達了,也是運營的重頭戲,大家最關心的話題。
用户的觸達方式非常豐富,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企微和個人微信在用户觸達的對比分析:
3.1 羣聊觸達:每日1次企微的觸達次數限制可謂是卡脖子的功能,導致部分個微玩家無法進場。
常規的社羣運營(簽到、早晚報、打卡、接龍等)操作都會被企微嚴格限制,為了保證日常羣觸達任務的完成,團隊不得不增加額外的人力成本。
3.2 私聊觸達:私聊羣發是一把雙刃劍觸達效率是最高的,但被刪粉率也是最高的。一次粗暴的羣發可能會導致10%以上的大規模掉粉,要知道企微粉絲可比公眾號粉絲值錢多了,這掉粉看着都肉疼。
3.3 朋友圈觸達:只剩下“朋友圈廣告”功能企微朋友圈的實際運營效果跟在朋友圈裏投了一條廣告似的,曝光時長、雙向互動能力都被極大的限制,權當是企微送的免費廣告位了。
3.4 羣聊防騷擾:防火防盜防廣告對於防止競爭對手和廣告黨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雙十一淘寶的疊貓貓刷屏,設置自動踢人規則可以幫助維護羣秩序
3.5 會話側邊欄:銷售利器會話側邊欄的能力集中在快捷回覆、素材庫、客户信息,但是需要第三方工具與自有電商系統的打通,才能把用户標籤和成交數據傳遞到面板裏。
3.6 多賬號聚合管理:企微突然不香了多賬號聚合管理應該算是個微私域中非常香的能力了,但是沒有多賬號聚合的企微管理多個企微賬號非常吃力。
整個運營體系的前後端人員分工、會話過程監管、多賬號批量操作都會受阻,集中運營粉絲的效率驟降、人工成本劇增。
我們的踩坑點-多賬號聚合管理:我們體驗了五六款企微第三方工具,但發現多賬號聚合管理都不怎麼完善靈活;在羣發的時候只能根據企業號主體分發消息,不能做到根據賬號聚合或者是根據事件篩選、多賬號的聚合與分配。
總的來説,企微主張的是“真人服務”。
既然是真人,企微就不會開放很多自動回覆、羣發觸達的能力,不僅避免被濫用而過度打擾用户,也是跟真人的主張相違背;既然是服務,企微希望的服務模式應該是像小程序一樣的“用完即走”,而掃街、掃樓式的觸達方式肯定是企微不想看到的。
所以,等企微開放更多的自動回覆、羣發觸達能力是不太現實。
4. 運營轉化階段 電商化程度越高優勢越明顯到了企微運營的後半段,主要就是用户運營轉化了.
4.1 用户運營轉化説到運營轉化,要看品牌自身的電商程度,電商程度越高的品牌越容易發揮優勢,具體也從首單復購和用户促活兩方面分享一下:
4.1.1 用户首單/復購
有點遺憾的説,想要在企微實現整套成交系統,必須依靠自有的電商系統來完成,且為了後續的精細化運營必須將自有電商系統與企微第三方工具打通;
但是這裏存在兩個難點:
- 一方面打通的成本比較高昂;
- 另一方面企微的諸多限制,導致品牌投入大量技術開發資源打通企微SCRM的意願並不強。
最終,企微實際的精細化運營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不得不通過更加笨重的人工來去彌補數據不互通的割裂。
4.1.2 用户促活
用户復購來自於用户活躍,促活是企微私域的非常重要的功課。然而,現實是企微目前幾乎沒有任何促活的能力,完全需要第三方工具來支持。如果運營了100個羣,那麼每次羣活動的人工成本就非常高了,高到你分分鐘想放棄。
羣活躍統計的能力企微也非常粗糙,由於企微不會去監控用户聊天,所以,很難知道羣裏的每一個用户的活躍數據;
4.2 在精細化運營轉化方面,我們判斷企微有兩個坎4.2.1 訂單系統與企微SCRM的打通,是擺在企微私域精細化運營的第一道坎
沒有訂單數據、沒有活躍數據,只能靠人工去一個個打標籤。對於幾萬量級的用户還好,但是對於大幾十萬的用户,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啊。
4.2.2 私域促活能力,是擺在企微私域精細化運營的第二道坎
對於零售行業而言,能夠跟用户互動的方式非常有限,而把微信裏已經非常成熟的各種社羣玩法搬到企微裏會是下一階段促活的核心訴求。
5. 裂變拉新階段 企微毫無壓力企微現在可以跑通的裂變玩法主要有3種:
5.1 羣裂變除了機器人管理羣的能力以外,企微可以滿足基本的羣裂變需求;只是裂變完的羣不能批量管理,必須手動操作。
5.2 任務寶裂變企微已經開放了查詢好友列表的接口,但是沒辦法突破企微個人號自動回覆的限制。所以,企微很難當做裂變的機器人來用,還是要藉助公眾號來實現邀請任務的審核。
5.3 紅包裂變目前紅包裂變也是可以在企微上跑通的,藉助公眾號、小程序的邀請審核能力,通過h5、小程序給用户發紅包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且體量相當大,只是用户質量就要見仁見智了。
所以裂變對於私域而言也是一把雙刃劍,一邊是拉新的規模、一邊是拉新的精準度,兩者這間的矛盾似乎不可調和。
所以,裂變必須得基於實際的業務場景和用户圈層,通過合適的運營策略來調控還是可以跑出非常優質的老帶新活動。
5.4 分銷裂變通過分銷活動也是一種將用户沉澱到企業微信的方式之一 ,這家公司是“社區團購”的模式,總部配送鮮奶到個小區門口的便利店(便利店老闆是兼職團長)、用户到店自提。
包裝了這個“9元喝3瓶鮮奶大禮包”、對C端用户來説非常超值,付費率非常高,分享給小區的人購買還能賺5元。
因為“吃”的關聯銷售率一般是50%以上,所以用户支付完後,會引導進入企業微信地區的社羣;社羣每天有優惠券,基本上能養成用户復購習慣。
6. 結束語綜上所述,基於我們在運用中的認識,已經把一些企微號和個人號做了一個大致的對比,還有一些我們踩過的坑,遇到的一些問題也與大家做了一個分享。
6.1 結論一:企微對個微私域玩家並不友好企微的很多功能還是顯得非常雞肋,尤其是朋友圈互動限制、羣發觸達次數限制、多賬號聚合管理限制、聊天信息監控,也難怪身邊很多個微私域的玩家,嘗試企微之後都退回到個微私域。
6.2 結論二:對於沒有私域運營的品牌,企微還是首選不過,畢竟過去wetool開了掛一般的個人號管理能力是微信團隊所禁止的,所以轉到企微還是早晚的事情。企微的目標用户是沒有用過私域流量的用户,提高他們的運營效率。
6.3 結論三:不是糾結要不要做企微,而是以什麼姿勢最大發揮企微的價值單獨拿企微跟個微作對比,尤其是已經對wetool形成了功能依賴,想把企微真正用起來確實比較難。
但是如果把企微跟公眾號、小程序真正的打通,實現標籤、數據、運營策略的互通,結合實際業務場景和用户偏好,能夠把企微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同時,還要看各家把企微私域放在什麼樣的高度,試錯(看看能不能跑出驚喜)、戰略(給與戰略級的支持來探索)、被迫轉移(不轉沒有活路),不論抱着什麼目的,企微私域仍然是品牌繞不過去的課題。
經過半年多的私域流量和企微探索,目前零一裂變團隊已經幫助多家大客户拿到了非常重要的階段性結果。
通過實踐充分驗證了企微的引流能力、成交能力、復購能力、裂變能力,在新零售行業裏跑出了企微的GMV模型。
(部分私域作戰圖示例)
作者:鑑鋒,零一裂變創始人兼CEO,微信號:LYLB014,微信公眾號:運營深度精選
本文由 @鑑鋒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