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愛奇藝因為“超前點播”一案上了熱搜,雖然官司塵埃落定,但是庭審中原告的觀影記錄被全部曝光一事,卻僅僅是揭開了個人隱私泄露這個魔鬼的面紗一角。
大家是不是都曾經有過如下的經歷?
“今天剛剛跟朋友討論過某個品牌的衣服,手機上很快就有了這個品牌的廣告,甚至競品的都有了。”
“正在犯愁給女朋友買什麼生日禮物,各app推送的廣告裏就有了口紅、化妝品等內容。”
“朋友問我説是不是在追什麼新劇,我從未跟他提起過,但他説收到了‘你的好友XX正在看XX劇,還不一起趕緊來追的短信’!”
……
大家遇到類似情況,往往會有暫時的疑慮,或者把“鍋”甩給常用的瀏覽器、或者社交軟件,但殊不知,愛奇藝這種視頻平台,也在偷偷的收集着你的個人隱私,而且“吃相”更加難看。
為此,記者特意找來愛奇藝官方公佈的的《愛奇藝隱私政策》進行了閲讀,結果發現僅僅在其免責的範圍內,即用户因為“太長不看”而隨手打鈎的步驟過後,愛奇藝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收集大量用户個人信息,並用作他用。
記者從其列舉的可以收集用户個人信息的場景中僅舉幾例:
一、“當您使用語音搜劇、泡泡社區的視頻錄製等業務功能時,我們將需要獲取您的設備麥克風權限,並收集您的語音信息、語音交互信息(個人信息)。”
也就是説,用語音搜劇這幾個功能時,無論説什麼,都會被愛奇藝記錄下來。當然愛奇藝不會只記錄你和愛奇藝相關的話語,語音識別出的關鍵詞,也會成為用户個人畫像的一部分,這也是為什麼用户經常發現自己最近和別人討論了什麼,結果手機上不久就會出現相關內容的廣告推送。
二、“當您使用預約視頻、商品上線提醒等業務功能時,我們將需要獲取您的設備日曆權限,並收集您的日曆信息(個人信息)。”
這一項看起來平平的權限要求,細思起來,同樣讓人毛骨悚然。手機日曆一般怎麼用?一般會記工作上的安排、親友的生日、各種紀念日,這項權限的索取,不僅直接用户自己的隱私會泄露,工作單位、工作夥伴、親朋好友的信息,一併都會泄露出去。
而很多女性,有用日曆記錄生理期的習慣,有的慢性病患者,會用日曆提醒服藥,這些信息的泄露不僅僅是個人隱私,甚至可以上升到人格尊嚴的高度。
三、“當您使用愛奇藝會員服務權益代購買業務、泡泡業務中向您展示和推薦好友、查看好友的播單內容、邀請您的好友使用我們的產品與/或服務、向您認識的人分享內容/產品、借錢業務中輸入緊急聯繫人信息或第三方借貸公司對您的授信情況的風控管理等業務功能時,我們將需要獲取您的設備通訊錄權限,並收集相關通訊錄信息(包括聯繫人姓名及對應的聯繫方式、通訊錄好友列表)。”
通訊錄基本是一個人全部社會關係的總和,愛奇藝在索取這項權限上可謂下足了功夫,而且社交圈子是有重合的,通過分享、邀請這些合作,對個人聯繫方式的獲取,是幾何級別的倍增,同時會通過通訊錄中姓名的重合,獲得一個或者數個人羣的社交關係畫像。
更加細思恐極的是,後面提到借錢業務時,也與通訊錄掛鈎,甚至可以看出,如果發生違約,即便是第三方的接待公司也會獲取通訊錄訊息,不難推斷,接下來的故事就是熟悉的催討清欠業務流程了,欠債用户的所有通訊錄上的聯繫人,會通通接到清欠電話,當然,這個清欠電話很可能也是第三方的專業清欠公司。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用户最核心的通訊錄隱私,這要被轉手幾次?還有任何隱私可言?
四、“我們不會與愛奇藝集團以外的第三方公司、組織和個人共享您的個人信息,除非存在以下一種或多種情形……”“(5)委託我們進行信息推廣和廣告投放的合作伙伴:您授權我們有權與委託我們進行信息推廣和廣告投放的合作伙伴共享我們使用您的相關信息集合形成的無法識別您的個人身份信息的間接用户畫像、去標識化或匿名化處理後的分析/統計類信息,以幫助其在不識別您個人身份的前提下進行廣告或決策建議、提高廣告有效觸達率、衡量廣告和相關服務的有效性。”
這個將用户信息泄露給第三方的免責條款共6條,每條都字裏行間表示着“我愛奇藝實在不想出賣你的個人信息,但都是事實逼的”的意思,我們僅拿其中第五條為例,且不説用佶屈聱牙的複雜長句來描述,是不是有故意隱藏信息的動機,但看下來,還是表達了“我要根據你的個人信息給你投放廣告,也會給我們的合作伙伴用你的信息”的含義,字裏行間更是充滿了“這都是為你好”的意思,至於提到的間接畫像,廣告投放者需要的個人信息都在裏面了,給多了人家也不要。
五、“我們的一些平台支持您使用第三方平台的賬號(例如:微信/微博/百度等賬號)進行登錄,如您使用第三方平台的賬號登錄的,我們將根據您的授權獲取該第三方賬號下的相關信息(包括:暱稱、頭像,具體以您的授權內容為準)以及身份驗證信息(個人敏感信息)”
如果上面的都是存在於愛奇藝內部的收集機制,那麼這一條可謂將個人信息收集突破了愛奇藝單個APP限制。比如文中列舉到的微信賬號登錄愛奇藝,微信上有用户多少隱私?以微信的普及程度,用户熟的、不熟的,一面之緣的、天天見面的人際關係都在裏面了,而且為了支付方便,誰的微信不綁幾張銀行卡,消費習慣也在裏面了對吧?而百度賬號則將用户搜索過的所有痕跡也打包在內。
我們僅僅是為了方便,用社交賬號登錄愛奇藝追個劇,看個綜藝,結果所有的這些,愛奇藝都通過免責聲明,全部笑納了。
而這僅僅是收集用户隱私的“陽謀”,至於還有哪些信息正不斷被收集走,用於描繪出更完善的用户畫像,我們不得而知,甚至不敢多想。
隨着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到來,有個詞叫“數字孿生”最近很火,是指用數字對工業生產的全流程建模,來實現對生產過程的數字化模擬。而以愛奇藝為代表的App也正通過不斷收集用户的個人信息,為用户不斷的進行着類似的“數字孿生”,一個個由數字構成的我們的克隆體,正被存儲在這些數字服務供應商的雲上,為他們盈利。
更恐怖的是,這些數字克隆體正跟現實中的我們同步更新着,我們的所説、所行、所想,所有在互聯網上留痕的東西,都第一時間更新到克隆體身上,而我們卻無法反抗。
數字技術的發展,為現實中的我們帶來了些許便利,卻給了“愛奇藝”們數字剝削的特權,數字空間內的人權,亟待數字空間的立法、執法來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