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博會融聚全球產業鏈,開放平台提振全球經濟復甦信心

從1999年開始,代表着國際工業技術領域最高級別、最大規模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下稱工博會)每年舉辦,逐漸成為亞太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性工業博覽會之一,形成“西有德國漢諾威工博會,東有中國工博會”的格局。作為全球製造業的“風向標”,工博會已經成為一張亮眼的世界級會展名片,為國內外工業企業搭建了共享共贏的交流平台。

尤其在當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的情況下,9月15日-19日在上海舉行的這場工業界盛會也成為今年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首個線下舉辦的國家級工業展會。

近年來,隨着全球化程度不斷推進,世界產業鏈供應鏈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聯繫,上海作為中國開放的窗口和工業中心,在當前背景下,開展國家級規模的交流合作顯得尤為重要。據澎湃新聞了解,本屆工博會吸引了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2238家企業參展。在匯聚新產品新技術的同時,中外企業也藉此平台尋找“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帶來的機遇。

中國工博會融聚全球產業鏈,開放平台提振全球經濟復甦信心
開放平台提振全球經濟復甦信心

本次工博會上,不少企業都帶來了全球首發的展品和技術。在當前全球經濟復甦的特殊時期,參展廠商們紛紛表示,這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性工業展會猶如一次“及時雨”,發揮了鏈接全球產業資源的重要作用。

瑞士工業巨頭ABB在本屆工博會上首發的IRB 1300機器人,就是在中國設計和製造的最新產品。ABB中國董事長顧純元表示,如今,立足上海、服務中國、輻射全球,已成為ABB的全球戰略。目前,ABB除了汽車製造領域的機器人,其他所有小型化協作機器人全部實現中國研發、世界製造,中國已經成為ABB全球最重要的創新中心。

“中國是全球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中國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和新基建的推進,讓我們在許多行業中看到了新的機遇,比如新能源汽車、5G和消費電子、電商物流、食品飲料、製藥、教育,以及醫療健康等服務機器人能夠大顯身手的領域。” 顧純元表示,疫情期間攻關的IRB1300小型機器人很快就將在ABB全球工廠實現量產。

中國工博會融聚全球產業鏈,開放平台提振全球經濟復甦信心
IRB1300機器人從支架上拾取硅片,並裝入石墨舟

另一家跨國企業SAP也感慨,工博會是他們今年在全球範圍內首次參加的線下展會。在此之前,他們只能在線上推廣自己的新產品和新技術,由於漢諾威博覽會的取消,那些沒能在德國展出的新品也首次在上海全球首發。

中國工博會融聚全球產業鏈,開放平台提振全球經濟復甦信心
中國工博會融聚全球產業鏈,開放平台提振全球經濟復甦信心
除了SAP、ABB,今年的工博會,施耐德、發那科、西門子、博世等眾多外企的新品,都是全球首發首展,使得本屆工博會成為歷史上首發展品最多的一屆。數據顯示,今年工博會有近500項新產品和新技術屬於國內甚至全球首發,而在去年,這一數據是300項。

在本屆工博會上首發的KUKA KR 4 AGILUS是首款庫卡中國團隊自主研發、全球銷售的機器人。它針對電子行業產品更新換代快、重複購置率高的行業特點,充分滿足製造商對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渴求,為國內3C企業提供更強大、更迅速、更靈活的機器人解決方案。

“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產業價值鏈的新一輪變革,中國製造業作為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展現出強勁韌性。”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西門子大中華區數字化工業集團總經理王海濱在工博會期間的媒體交流會上表示。 除了首發新品外,在本次工博會上,西門子進一步展示了從評估、諮詢、集成實施到優化服務的端到端數字化解決方案。

中國工博會融聚全球產業鏈,開放平台提振全球經濟復甦信心
中國工博會融聚全球產業鏈,開放平台提振全球經濟復甦信心
東浩蘭生集團上海工業商務展覽公司副總經理姚春瑜認為,今年有如此多的首發,除了因為上半年國際展會的停擺,主要還是國內外參展商對中國製造的持續看好,“大部分展品是針對中國製造業的落地需求所研發。”

經濟的回暖、製造業的服務從本屆工博會上的很多細節可以感受到:首次集團化參展的本屆“展王”美的集團直言銷售顧問不夠用,又臨調來了一批解答專業觀眾的諮詢;國內機器人行業的龍頭新松帶來的火狐智能焊接機器人第一天就成交了200單……

中國工博會融聚全球產業鏈,開放平台提振全球經濟復甦信心
工博會首日,新松“火弧”機器人智能焊接系統現場達成訂購近200套

提供優質產品和高水平科技供給

9月17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球價值鏈研究院發佈的《後疫情時代的全球供應鏈革命——邁向智能、韌性的轉型之路》研究報告指出,目前美國、中國、德國已經形成了全球供應鏈體系的三個地區中心。

作為我國製造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區域有着先天優勢。集成電路和軟件信息服務產業規模分別約佔全國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創新共同體和產業集羣。

作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承載地,長三角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在工博會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表示,中國工程院願為工業發展和科技創新貢獻更大力量,助力上海和長三角區域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

據瞭解,為了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上海市經信委前期安排了院士團隊兵分三路到上海市一些重點領域、重要企業做了專題調研,並邀請上海10餘家企業,分別與院士團隊做初步交流。工博會首日,中國工程院已有8個團隊和企業進行了集中籤約,工博會期間還舉行了項目對接的閉門會議。

本次工博會現場的6.6H館和1.1H館的院士專家創新成果展區,就集中了一批前沿成果和顛覆性技術。

比如,獲得工博會特別大獎的“北斗三號中科院導航衞星”展品,就是北斗衞星導航系統核心星座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項中國科學院微小衞星創新研究院的創新成果,採用框架面板結構、單獨星敏感器定姿、高功能密度綜合電子架構等技術,打造了“中國科學院導航衞星專用平台”,有效增強了衞星的適應能力和可擴展能力。

據介紹,該成果擁有三大突破:突破了基於相控陣的Ka星間鏈路技術,實現了“一星通、星星通”,解決了制約北斗全球組網的瓶頸問題;突破了高精度時頻無縫切換技術,解決了系統運行連續性難題,為實現全球系統信號的高連續性奠定了基礎;突破了衞星自主診斷恢復技術,實現了在沒有地面支持的情況下衞星進行自主健康診斷、故障隔離和恢復功能等。

而在今年首度設置的院士專家創新成果展,則展示了包括5.0中性硼硅藥用玻璃、東方紅五號衞星平台、C919大型客機、智慧車列交通系統、中車智軌電車等多個具有顛覆性技術的成果。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鍾志華稱,本屆工博會設置院士專家創新成果展,是以需求為導向加強院士團隊與企業對接,藉助工博會的平台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目前已徵集到106項企業需求。他還表示,今後工博會計劃每屆都設立院士專家創新成果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91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工博會融聚全球產業鏈,開放平台提振全球經濟復甦信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