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能相對論
新年伊始,二手市場又火起來了。
在閒魚、愛回收、轉轉等平台又掀起了一陣轉賣“年終獎福利”的風潮,年會上抽到“閒置”物品的員工紛紛變成賣家,手機電腦等各類電子產品較平時比例大增,買賣雙方各取所需之餘,也為二手電商提供了更多“彈藥”。
但是,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平台,對於二手電商來説,如何優雅地消化這一波彈藥紅利,是一門藝術,也事關平台生存的長期競爭力。
消化年終獎各有良方,場景供應鏈成為關鍵
從本質上講,對年會獎品進行促銷,是二手電商的一個獨特節點。
但很明顯,不同於天貓、京東、拼多多、蘇寧等電商節日大促時表現出來的驚人同質化,二手電商在消化年終獎時,存在極大的差異。
比如,閒魚仍然以社區為主導,並且與淘寶天貓對接數據,將用户搜索過的商品推送出來,如果有相似商品,則直接推薦未拆封的商品,至於“年會獎品”等字眼並不會改變其推薦權重,平台在交易雙方之間是一個“局外人”,但正是因為這種居中,讓C2C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
相比來看,轉轉與平時沒有太大差異,由於缺乏電商生態注入,所以無法向閒魚一樣獲構建信用系統,C2C業務在獲取信任方面仍然落後於閒魚,而且一些如3C產品等特定品類的C2B2C仍然需要寄到平台進行質檢,交易鏈條比較繁瑣。
愛回收則主要是3C方面的產品,雖然無法直接搜索“年會”相關字眼,但眾多線下門店的存在讓用户已經養成了交易習慣,並且現場交易現場付款的方式,縮短了交易成本和交易風險,直接提升了用户體驗。
總體來看,三大平台各顯神通,閒魚更適合全品類,愛回收更適合電子產品,轉轉相對略微尷尬,在C2C和全品類上不及閒魚,而在電子產品交易中,又只能是以O2O的模式進行連接,導致無法縮短交易路徑和成本,這也為用户體驗帶來了極大問題。
實際上,這個特殊的促銷活動,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特別視角——對於關鍵節點的觸達能力,已經成為評判一個平台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互聯網平台與傳統需求的有機結合中,場景能力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
比如,傳統線下“名煙名酒禮品回收”是以最短的鏈路解決年後禮品閒置問題,那麼閒魚和愛回收則是以最短鏈路,解決了更多閒置需求。
這既是場景能力的釋放,也是對平台供應鏈能力的絕佳檢驗。
高調轉型又頻頻挫敗,享受優渥扶持卻未建立核心競爭力
從這一次年後閒置交易熱潮來看,二手電商終究是要對接實體的。
這些年來,無論是新零售還是手機廠商,都已經深入到了線下實體店,閒魚的魚塘給用户提供了線下粘合劑,比如同一個小區的用户可以在魚塘中交流,然後面對面交易,愛回收的門店也已經鋪開了700多家,遍及上百個城市,都算是趕上了這一波浪潮。
但是,作為三大平台之一的轉轉卻一直缺位。
實際上,轉轉這些年並沒有閒着,因為它尚且沒有推進到這一步,而是一直被轉型忙得焦頭爛額。
更甚至於,根據易觀千帆的最新數據,轉轉2020年12月的月活為1507.5萬人,較之2019年11月的3474萬人,下滑幅度超過56%,幾乎是斷崖式下跌。
轉轉,其實不至於此。
2015年成立時,轉轉直接從58同城的二手頻道升級,時值二手電商風口初至,可謂是開局一片大好,由於要跟閒魚對抗,轉轉更是被騰訊青睞,不僅獲得了連續兩輪資金加持,而且還進入了微信支付九宮格中,可謂是直接睡在了流量的懷裏。
這種優勢,即便是閒魚也要暗戳戳地羨慕。
但結果呢?
這些年來,轉轉似乎並沒有被流量和資源澆灌得更加茁壯,它嘗試過多種模式,比如全品類C2C、潮品C2B2C等,屢屢高調轉型之後,又寂寂而終。
直到2019年,網經社的數據還表明轉轉的估值為200億人民幣左右,但在2020年5月合併找靚機時,估值卻僅剩下18億美元,也如下滑的月活一樣,遭遇了腰斬。
耐人尋味的還有一點,轉轉進行了多輪融資,但投資方卻一直是58同城和騰訊,並沒有任何外部VC或PE進入,很明顯不符合一個明星創業公司該有的股權跡象,説明58和騰訊對轉轉的扶持更多傾向於戰略佈局,這也側面説明了機構對其業務的認可度不高。
究其原因,或許正是因為轉轉在如此優渥的條件下,跌跌撞撞多年仍未建立起核心優勢,逐漸呈現出掉隊的跡象。
採買流量成路徑依,“資源詛咒”效應顯現
被束手束腳後,我們看到了一個在微信流量池裏騰挪的轉轉。
無論是從全品類C2C轉型到多品類C2B2C,還是從多品類轉型到二手手機,實質上都是以微信等第三方流量為依託,進行一種流量騰挪術,將之前大賽道的流量,轉入到一個更細分的賽道中,達成短期內的“增長”。
2020年,轉轉的活躍用户數大跌,説明這種“流量騰挪術”在失效。不僅如此,現如今整個互聯網都陷入了流量增長的天花板,各類平台的戰略都在發生變化,比如抖音和等短視頻平台,都更希望交易停留在自己體系內,形成一種電商業務閉環,這與轉轉的引流策略發生本質衝突。
換句話説,接下來第三方流量這張牌也不好用了。
而這些年來,轉轉一直都是在消耗第三方流量,並未建立起一套可以自生的內循環流量,這意味着轉轉不僅將面臨流量“卡脖子”問題,而且昂貴的第三方採買流量也將拖累利潤,導致無法構建起場景、質檢等核心競爭力。
流量騰挪術的失效與流量獲取的雙面夾擊,對於轉轉來説幾乎是不可承受的,因為這些年來,對流量的過度依賴已經導致轉轉的核心能力缺失,對行業的貢獻價值也越來越低,它營造了一種“繁榮”的假象,卻忽視了真正需要補足的短板。
日本學者大康西之在《東芝解體》中認為,任何一個行業,公司創業的時候都是垂直的,越簡單越好,而業務範圍廣了之後,企業的靈活性也就少了,本質來講,企業的最終目的是獲取更多收益,而不是無限度的擴大營業額。
在日本,東芝、惠普、日立等公司最初全都是電器起家,隨着雪球越滾越大,進入到了生活和社會的各個領域,在“電電家族”和“電力家族”的呵護下,充沛的資源反而讓公司失去了進取心,一旦行業出現動盪,龐雜的業務線反而成為拖累。
轉轉本身還未構建起核心競爭力,但是卻為了“增長”而不得不將大量資金投放於流量中,忽略了二手行業中的場景、質檢等核心能力,最後形成了路徑依賴,越陷越深,而純粹通過流量資源變現的方式既昂貴,也不那麼穩定。
或許,重流量而輕供應鏈給轉轉帶來的負面作用會維持很久,這種現象在經濟學中被稱之為“資源詛咒”,指一個國家依靠礦產等自然資源而發展,進而形成依賴,並擠兑本國的其他行業,最後使一個國家更加依賴礦產資源,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幾十年來,我們發現沒有任何一個資源豐富的新興國家能夠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甚至於一些石油與礦藏豐富的國家已經陷入了長期的衰退之中。
轉轉也與之類似,在豐富的第三方流量灌溉下,轉轉放棄了發展供應鏈等核心競爭力,而對騰訊和58的依賴,則營造了一個温室環境,當第三方流量變得更難獲得,轉轉的業務發展就會受阻,甚至陷入衰退。
當前,轉轉進軍到二手手機領域,激烈的競爭下又將是一場惡戰,這也意味着轉轉必須在流量上“由奢入儉”,並建立起流量之外的核心優勢。
就以這一次春節過後的年會閒置物處理來説,其實就是一塊很好的試金石,也是轉轉的一次警鐘,隨着線上交易越來越規範,線下交易與線上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長期依賴於線上和第三方必定道阻且長。
但是,“資源詛咒”的魔力也就在於此,不管是國家還是企業,都清楚豐富資源帶來的隱患,但真正有勇氣有實力打破這個詛咒的,又有多少呢?
過去幾十年,一個國家都沒有做到,轉轉也難以例外。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