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説,科學上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
對於二十世紀的中國而言,熟睡的東方雄獅正在慢慢的甦醒,迎着希望和曙光,照亮了整個中國的地平線。在那堪稱''軸心''世紀的時代,二十世紀的中國選擇一條不同於資本主義革命的道路,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社會意識形態。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急需人才在各行各業進行補缺,但相比美國當時在世界上招攬人才承諾許以高額回報不同,國家正處百廢待興的狀態,就連研究人員的生活質量都不能保障。
但即便如此,不少愛國的有志之士仍然選擇毅然決然的回國,即便遭到美國的強烈反對和背地干涉,也無法阻止他們為國報效的決心。
家教嚴格,學成歸來
馬明德,我國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安徽省滁州市人,1915年在當時北京的北洋政府交通部內一個科長級官員的家裏順利出生。他的父親馬文蔚精通古代詩書文章,還練就了一手好字,平日裏喜歡搞些文學創作和雕刻印章的手藝,也因此給馬明德提供了一個殷實的家底。
馬明德是家裏的長子,在他幼年的時候被父親前後送往北京、崇德兩地讀小學。馬明德在他十歲以後,便留在家中私塾學習古代文學、算術和英語等文化類的課程。
家中的老師是位德高望重的前清舉人,對馬明德十分的嚴厲,希望將他培養成才。1929年,正值國內動盪,敵軍侵略的時期,在家中學習薰陶數年的馬明德開始進入中學學習,但此時的他看着新聞報紙上的國破山河,內心隱隱升起革命的念頭,多次參加遊行示威活動。
直至馬明德升至高中後,重視子女教育的父親才語重心長的找他談話,希望他用功學習,日後有所成就後再報答祖國的培育之恩,這一切讓馬明德記在心裏。
1934年,馬明德成功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完成了父親對他的期待。1937年,事變爆發,揭開了全國抗戰的序幕,這讓馬明德深感不安,更加堅定了自己熱愛祖國的心。
1938年,馬明德本科畢業,獲得學士學位的他隨即自費赴美留學。1939年,馬明德獲得密歇根大學航空工程碩士學位,隨後去美國東部的一家飛機工廠開始實習。
同年11月,馬明德打算回到祖國,美國卻不以為意,隨即放行讓他乘船返回上海,但此舉卻讓美國日後真正的感受到後悔萬分的滋味。
回到祖國的馬明德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1942年,他在重慶交通大學航空系任教,在此期間教授年輕學生關於飛機設計以及動力學的知識,幾乎有問必答,深得學生喜愛。
構建風洞,貢獻卓越
1952年的深秋,中央決定在哈爾濱創辦中國第一所綜合性的軍事工程技術高等學府——哈軍工,用以服務研究軍事任務,如今人們通常稱之為哈工大。
中央隨即請來蘇聯的專家顧問來北京商議,初步確定了學院的任務和以及教學規模。為了提高科研的師資水平,中央決定調入一批國內學科前沿的科學家和教授,馬明德收到消息後立馬應召赴京,不求回報地為祖國的事業奉獻自己。
1953年的新年,馬明德沒有同家人匯聚,而是以空軍工程系空氣動力教授會副主任的身份前往哈軍工報到入職。他還自願兼任空氣動力實驗室的科研主任,他堅信風洞實驗室是研究空氣動力學和設計飛機的極重要手段。
1953年的上半年,中央確立擬定構建風洞的計劃,這令一直未能實現建造風洞願望的馬明德喜出望外。計劃正式批准後,馬明德親自動手設計和繪製風洞圖紙,並決心自己動手動手解決整個設計過程的重難點。
為了保證加工質量,馬明德曾向多位哈軍工的相關教授請教工藝細節,同時他親自到學院配置的實習工廠裏檢查材料加工的流程和質量。
1955年,在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後,兩個風洞實驗室設計完成,專家們格外地興奮和喜悦,實驗室牆壁上刻石留念,這意味着哈軍工建成了第一座大型的風洞實驗室,未來一片光明。
1960年,我國的對空作戰能力明顯不足,沒有自主研發的飛機,怎麼能抵禦外敵的挑釁,馬明德深知這點。於是,在各種困難條件下,馬明德在自己教學工作之外,還自主研發出中國風洞發展史上第一個以研製飛行器為主的配套風洞羣,他將中國風洞的發展帶向了另一個高度。
無私奉獻,歷史銘記
1954年,國家百廢待興,中國代表團開始不斷同美國代表就兩國僑民問題進行初步商談,希望美方停止人員扣留,但美國人以談判條件不符拒絕了。隨着日內瓦會議的閉幕,為了保持溝通渠道,總理示意釋放一部分扣押的美國飛行員,但仍遭到了美國的刁難。直到1955年,經過總理的不斷努力,錢學森回國願望終於得以實現了。
1964年初,中央部隊的元帥命錢學森為空氣動力專業組的組長,命馬明德兼動力組的實驗技術分組組長。
1965年,馬明德通過流場測量和標模試驗,成功突破技術屏障,設計出8號塔式天平的風洞,隨即將風洞投入到我國自主設計的第一代超音速戰鬥機殲八當中。
為了保證空氣動力的模擬實驗質量,馬明德以自己實幹的領導經驗和嚴謹的學術學風帶頭攻堅,開展了一系列的動力學技術研究工作。不僅進行了主要的常規空氣動力實驗,還對殲八模型進行了難度很大的有尾噴流情況下的全機測力試驗,開創了國內最為前沿的空氣學實驗。
不僅如此,馬明德還為中國培養了一批空氣動力學的技術人才,為我國的中國航空由仿製迅速走上自行研製的道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美國當年費盡心思攔下錢學森,卻漏掉了馬明德,反應過來大呼失策,懊悔不已。在那個貧瘠的年代,馬明德完全可以選擇國外更好的科研環境和福利待遇,但是他有着一顆灼熱的愛國之心,始終嚮往祖國未來的發展。他填補了新中國在空氣動力領域的空白,為中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令人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