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腦極體
摘要:如果將5G專網比作最終的“大西瓜”,那麼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5G專網可以像這款小遊戲一樣快速走紅。
在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我們解釋了5G專網所帶來的新商業機遇和價值鏈條。如果將5G專網比作最終的“大西瓜”,那麼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5G專網可以像這款小遊戲一樣快速走紅。
究其原因,是集合了“2048+消消樂+水果忍者”的玩法早就深入人心,因此不需要費勁教學立馬就能上手合成大西瓜。對比還需要觀看冗長新手指南才能玩的複雜遊戲們,自然更容易打開市場。
同樣的,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智能化需求催生出了大量專網升級的真實渴求,C端公網市場還需要不斷挖掘新需求來為用户描畫未來,B端專網市場針對已經產生的需求打造解決方案就可以了,市場教育門檻更低。
比起令大多數公網用户感覺到遙遙無期的雲遊戲、VR/AR、高清直播、車聯網等“賽博朋克式”應用,專網用户對5G的渴求顯然更清晰、更務實,也更強勁。
有意思的是,這些5G專網率先落地的行業,都有着一定的共性。比如是否有大量的機器聯網需求,是否存在有線網絡部署問題,是否能夠規模化複製解決方案等等,決定了哪些行業可以率先品嚐到5G專網的甜美滋味。
因此, 5G專網想要避免新技術總是看上去很美、用起來燙手的“虛火”,自然也要清晰地告知大家,哪些要素可以率先完成碰撞,並由此迸發出多大的能量,以及給整個社會及產業帶來怎樣的改變。
相似的相互吸引:5G專網與垂直行業的碰撞邏輯
在前一篇系列文章中我們提到,專網與公網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公網會將個人用户的共性需求提煉成統一的相關網絡指標;而專網則面向垂直行業的特性,提供高度定製化、千差萬別的網絡服務。
但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5G專網建設的第一批行業用户,總是有一些領域高頻出現?比如政務、電力、煤礦、碼頭、航空。
一方面,5G可以使能行業,改變傳統業務運營方式和作業模式,這是通訊技術的必然發展路徑;但另一方面,同樣的結果並不代表它與每個行業的契合度、影響力都是一樣高的。
就像小遊戲裏,在合成邏輯鏈上靠得更近的水果總是能更快完成碰撞一樣,5G專網所提供的無線解決方案,以及定製化、安全性等差異化能力,與一些行業存在天然地相互吸引。這些領域之間存在哪些共性呢?
簡單來説,有以下幾個特點:
1.定製化要求低,可複製程度高。
沒想到吧,最先擁抱5G專網的,居然是定製化要求低的行業,諸如煤礦、電力、港口、鐵路等一類的。這裏的“定製化”是指在針對某一業務場景的專有網絡搭建起來之後,可以快速在同集團內的不同作業場所,或是同行業內快速複製,實現規模化應用。對於企業客户和運營商來説,都能夠有效降低成本、快速從網絡升級中得到正向回饋。
舉個例子,港口作業對專網訴求基本大同小異,都是希望用一張專網來承載工人、機器、小車密集作業時的通行需求,避免公網擁塞造成的時延,在區域跨度大的場景中依然能夠實現大量無人設備的穩定作業,像是機器人巡查、視頻監控、無人車遠程調度等等。只要一個港口專網搭建起來,其他港口只要稍作調整就可以快速上馬相應能力了。
可如果是產業園區專網,那情況就複雜多了。高精製造的工業園區、需要低時延CDN網絡的新媒體園區、追求數據高度安全的金融類園區等等,所需要的網絡能力與資源配置可能差異都很大,對網絡升級成本的敏感程度也各不相同,往往需要“case by case”來完成部署。
玩過“合成大西瓜”的讀者們都懂,相同的水果們放在一起總能更快完成碰撞,而各自不熟的水果堆在一起,合成速度就很低了。你要是運營商,肯定也會先從更容易達成規模效應的行業着手落子。
2.有線網絡部署難度大,數字化需求高。
數字流量在各行各業的爆炸式增長,都對網絡的“覆蓋”和“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交通物流、城市機場、工業製造、礦山石化等行業來説,數字化技術帶來的提質增效是十分顯著的。數據傳輸速率需要百倍的提升,但要靠有線網絡來支撐新業務的話,天上地下都鋪上電纜光線,過於影響市容市貌不説,無人車、吊車、飛機不一小心跟網線來一個“愛的碰撞”,那畫面就有點驚悚了。
與此同時,這些行業又有一定的數字化基礎,在業務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管理技術和知識水平,綜合來看部署5G的改造難度小。所以這些不適合架設有線網絡,同時又有數字化需求和付費能力的行業,也成為5G專網率先擁抱的對象。
3.智能化程度低,社會/產業價值高。
當然,還有一些領域可能商業價值或付費能力沒有那麼強,但對網絡的安全隔離性、通信可靠性有極高需求,比如公安、消防、救災等等場景,5G專網可以實現高精度視頻傳輸,能夠極大提升作業效率,由此帶來的社會價值可以讓每個人都因此受益。
還有一些智能化程度較低,光纖網絡暫時難以覆蓋的偏遠地區,通過5G建設+專網支持,可以快速引入智能化能力,實現網絡能力的飛躍,農村智能化、智慧遠程教育等對這些地區的脱貧及生活改善也有着直接的幫助。
所以,大家大可不必擔心5G無差別建設的虛火,畢竟真金白銀砸錢的垂直行業與提供服務的運營商和第三方,可比我們更擔心資源浪費呢。
當我們已經弄清楚5G專網與產業的適配關係,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技術究竟是如何與具體行業完成碰撞的?
5G專網“使能”產業的路線圖
在一款即點即玩的遊戲裏,碰撞所產生的偶然與意外,總會帶來額外的情緒價值,讓我們在懊悔、暴躁、鬱悶之中生髮出逆反心理——我一定要搞出大西瓜!可一旦走到現實裏,就不能再“遊戲人生”了,5G專網與垂直行業的碰撞必須要有清晰的路線圖和攻略,來最大程度地保證技術能夠激活新的業務價值。
我們大致將其分為三步:
第一步,終端自動化。
無論碼頭還是礦區、工廠,這些傳統行業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業務一線需要依靠人工現場作業,不僅工作環境惡劣,越來越招不到合適的年輕人;而且一旦裝卸效率達不到要求,就會造成貨物堆積、開採緩慢等問題。而想要讓一線作業向無人化發展,首先就要搭建起機器自動化能力。
以碼頭為例,有線光纖回傳或者非授權頻譜無線(LTE-U等)回傳等,在損壞率、帶寬可靠性等方面都存在痛點,難以滿足遠程自動化控制的需求。採用新建港口的改造方案,又面臨着停工、減產的顧慮。
而基於5G基站搭建的專網,就可以為這些散落在業務一線的設備提供網絡支持,解決最後一公里的網絡需求,讓智能視頻監控、機器人巡檢、無人吊車等成為可能,推動邊緣設備的智能化、無線化、自動化。
在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的5G專網中,已經顯現出了直接的經濟效益。人民郵電報數據顯示,通過部署5G網絡,湛江鋼鐵的車輛自動化率提升至 99%,每年可節省設備通信費用約 460 萬。
第二步,業務本地化。
上述自動化設備被納入到業務生產中來,就需要完成數據的採集、傳輸、處理、分析等工作。這就面臨兩個問題:一是數據的安全性。如何讓專網內的敏感數據可以被單獨隔離,實現本地雲化存儲、傳輸和計算;二是傳輸的穩定性。當大流量業務被激活,專網需要將幾十G的文件在雲端和本地傳輸,如果耗時過長、出現隨機性卡頓,也會影響使用體驗。
而5G利用切片技術、MEC邊緣計算平台等,能夠有效地解決上述顧慮。相當於給遊戲區域設置了不同分區,一個專放獼猴桃,一個專放葡萄,從而防止水果們到處瞎跑、互相添亂。
比如在智能化工廠中,5G 網絡側的工業邊緣雲就可以充分滿足AGV設備在生產過程中對數據鏈路的可靠性以及帶寬的苛刻要求,而AGV的規模化部署,可以大幅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在“數據不出專網”的前提下實現智能柔性生產。
將5G專網融入到當前的通信專網中去,實現本地的高可靠、大速率傳輸,已經成為許多行業開展新業務的當務之急。
第三步,雲端智能化。
大量自動化設備都能夠完成本地存儲和處理,5G專網就這點本事了嗎?如果只是更快更好的網絡通信,那麼5G專網也撐不起“使能垂直行業”的歷史使命,真正使其能夠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是網絡雲化之後將智能帶入到千行萬業之後的潛力。
在傳統的IT系統架構中,應用和網絡是相對分離、相互獨立的,使得傳統的雲業務(比如SaaS工具)需要單獨部署。而藉助5G在多接入邊緣計算(Mutli-Access Edge Computing)節點的位置優勢,實現業務的就近入雲。一些實時性高的業務可以在本地處理,而一些時延不敏感的高密度計算或數據存儲,則在中心雲進行統一納管和分發。
這樣的好處是,對於行業用户來説,避免了單一公有云服務宕機或操作事故帶來的業務風險,同時可以按需彈性地實現業務上雲與網絡擴展,並獲得雲網一體化的運維及服務。雲端算力和智能應用也可以方便快捷地下沉到產業端,加速智能化轉型。
舉個例子,許多智慧機場都會在多個場所(如航站樓、停機坪、跑道、滑行道和其他需要覆蓋區域)安裝數千個智能攝像頭,5G專網與雲端智慧“大腦”相連接,可以搭建起實時視頻平台,不僅能夠實現高清動態監控和AI視頻分析,滿足機場運行、空防和應急警報救援等方面的需要。藉助雲端高通量計算,可以幫助機場不斷優化安全策略,提升運營效率。
從上述行業中5G專網與垂直行業的碰撞,並不是亂來一氣的堆疊和偶然,而是在洞悉了產業邏輯與落地路線圖之後的步步為營。
在這種理性而務實地碰撞下,所激活的創新與想象自然也是為人所渴盼和雀躍的。智能+連接,必將改變整個社會和你我的生活,而也是由一個個“5G行業專網”所串聯起來的未來圖景。